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双环入渗仪测定昆明市主要公园绿地的土壤入渗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公园绿地土壤以轻粘土和中粘土为主,各公园绿地土壤入渗能力均较好,稳定入渗速率为034~141mm/min,平均值083mm/min,在连续72h无降雨、无浇水条件下,1h平均累计入渗量为6309mm。各种绿地中乔灌草绿地入渗性能优于乔草和灌草绿地,自然绿地改造公园土壤入渗性能优于人工填土复绿植被下土壤。用常用的入渗模型进行拟合比较,通用公式与昆明市公园绿地土壤入渗特征符合性最好,其次是Kostiskov模型和Horton模型,且后2个模型与通用公式的拟合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hilip模型不适合模拟使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影像陆地表面温度反演和野外实地观测温湿度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深圳特区内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形状、植被类型等空间结构特征与绿地降温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地斑块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效应随其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形状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显著高于斑块面积和周长与温度的相关性;在绿地斑块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斑块形状的复杂性更有利于发挥绿地的降温效应。在夏季高温季节,不论是居住区绿地、还是道路绿地或公园绿地,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草地等4种植被结构绿地均发挥着不同程度的降温作用;从其降温效应来看,乔草型绿地的降温效应优于乔灌草型绿地,二者的降温效应均显著优于灌草型和草坪型绿地。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道路绿地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管理是适应时代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手段.从城市绿化植物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要求出发,以昆明市主干道路为调查对象,利用现代数码照相技术,将道路绿地植物相关资料及配置模式搜集回来,利用文字和图片处理软件对其进行美化处理.根据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对环境适应度和景观丰富度较高的道路进行了3D建模并绘出平面效果图输入到计算机,最终实现昆明市绿化植物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4.
陈必胜  秦俊  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13-12615
[目的]研究太阳热辐射变化下的绿地类型对降温的影响。[方法]对夏季居住区的5种不同绿地类型(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和裸地)在同一太阳热辐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降温效果,及其随日进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绿地中的温度变化主要随太阳热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而变化,但其中以大乔木为主的绿地,通过树冠层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转移和反射作用,较大缓解了下垫面的温度环境,其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R=0.156,降温达1.9℃,而草坪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高达R=0.820,降温仅0.6℃,两者的表层温度相比,草坪要比大乔木高2.9℃。[结论]该研究中绿地树冠表温与气温线性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为今后对较大规模数量的绿地温度测量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物种和群落调查基础上,测算了昆明市26种常见物种的叶面积指数、6种绿地层片及7种绿化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并借助GIS技术,测算了昆明市一环内的总体绿量。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程度、种植密度、树冠形状等)的影响,其中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多在10以上;昆明市一环内的总绿量为2 429.06 hm2,且不同绿化类型的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构层次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但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绿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太阳热辐射变化下的绿地类型对降温的影响。[方法]对夏季居住区的5种不同绿地类型(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和裸地)在同一太阳热辐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降温效果,及其随日进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绿地中的温度变化主要随太阳热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而变化,但其中以大乔木为主的绿地,通过树冠层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转移和反射作用,较大缓解了下垫面的温度环境,其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R=0.156,降温达1.9℃,而草坪下垫面温度与太阳热辐射的相关性高达R=0.820,仅降温0.6℃,两者的表层温度相比,草坪要比大乔木高2.9℃。[结论]该研究中绿地树冠表温与气温线性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为今后对较大规模数量的绿地温度测量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市金江小区云情园的绿地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指出金江小区通过对山地景观、水体景观、主题广场景观、植物景观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达到和体现出"和谐红云、和谐家居"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熊琳  区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5):124-126
通过对昆明市25所医疗机构的植物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踏勘,选择其中8所代表性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其不同种类保健型植物的应用情况,并对医疗机构绿地中出入口绿地、宅间绿地及隔离绿地的保健植物应用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表明,8所医疗机构户外绿地应用的保健植物共有77科、145属、192种,其中活性保健类、抑菌保健类植物应用较少,高保健效益植物应用不足、不同功能区绿地的保健植物需求考虑不充分,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保障.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非常重要.研究基于北京市2002年7月的QuickBird数据和Landsat 7 ETM+数据分别提取城市绿地格局和地表温度,分析城市绿地格局(绿地面积、形状指数、邻接关系)与绿地地表温度及冷岛强度的相关关系.邻接关系包括邻接绿地斑块个数百分比和邻接绿地斑块面积百分比.邻接绿地斑块面积百分比采用缓冲区分析法,主要以乔木林地对地表热环境的调节作用为例.结果表明绿地格局参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相差较大:①城区主要的绿地类型(乔木林地、水体、草地)的温度都与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水体的相关系数最高;②只有乔木林地、水体的温度与其形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灌木林地的温度与各个格局参数不相关;③乔木林地的缓冲区分析显示温度与其大小、形状、邻接绿地面积百分比关系都呈负相关,其中与邻接绿地面积百分比的相关关系最强,其冷岛强度也主要受邻接绿地面积百分比的影响.基于遥感识别的城市绿地微气候调节功能研究,有助于提高有限的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可为城市绿地的规划管理和景观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昆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昆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在剖析昆明市各产业对GDP贡献及各产业间的相关性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分析等方法,对昆明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近期应减缓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并提出促进昆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昆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难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2008年人口数量、公园面积等数据全面详细的调查,应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昆明市区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化分析;运用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园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造公园绿地使其具有防灾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大尺度区域分析方法,以昆明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rcView3.3和CITYgreen5.0模型,利用QUICKBird影像图,对昆明市建成区内的官渡区、盘龙区、五华区和西山区的园林绿地系统进行了生态效益分析,主要包括碳储存和吸收、清除大气污染物、释放氧气等方面的效益,并将这些效益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昆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系统2008年碳储存总量为788.92万t,当年碳吸收总量为6.04万t,折合人民币95.394 8亿元;清除大气污染物总量为2 398.864t,折合人民币7 767.45万元;释放氧气总量16.04万t,折合人民币5 945.90万元。  相似文献   

13.
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内,选择乔+灌+草、乔+草和草坪3种绿地类型和对照水泥地,对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的降温增湿效应以及不同绿地类型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园的3种绿地配置中,不论是乔+灌+革、乔+草还是草坪,相对于水泥地面来说,都有明显的降低地面及大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尤其在1d中温度最高、空气湿度最小的中午作用更明显.观测期间,乔+灌+草、乔+草、草坪对于大气温度的平均降温率分别为10.1%、8.3%、6.6%;对于地面的平均温度的降温率分别为43.6%、41.4%、31.3%;对于大气湿度的平均增湿率分别为44.3%、29.8%、16.5%.乔+灌+草复层结构降温增湿效应最大,而且养护成本较低,因此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应该适当增加其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选择林地、草坪、裸地、水泥地等几种下垫面类型,对城市不同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季节林地和草坪都有降低地表和土壤温度,减轻温度剧烈变化,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林地与草坪、裸地和水泥地相比,地表最高温度分别降低9.5、17.5和24.5℃,平均地表温度分别降低6.1、9.7和15.5℃,在裸地和水泥地出现最高温的16:00,土壤温度分别降低7.0、13.0和14.5℃,晴天林地平均相对湿度为55.7,比草坪、裸地、水泥地分别高5.0、9.1和1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群落气象因子的监测,对比分析二者总体降温增湿效应差异及规律,揭示与评价前期研究的热岛改善关键技术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区域热岛效应的改善情况.[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同步对比监测,利用Kestre14500手持式气象仪和Fluke-63红外测温仪测定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对比分析二者及研究区内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应.[结果]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降温增湿效应,其中夏季最强,秋季次之,春季较弱,冬季则呈现保温干燥效应.春季、夏季和秋季不同结构类型绿地整体降温增湿效应排序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坪.研究区绿地年均降低气温0.9℃,降低地温9.7℃,增加相对湿度3.6%.研究区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温增湿效应,冬季保温干燥效应,年均降温增湿效应三个方面均强于普通对照,尤其在夏季和秋季降低气温、夏季增加相对湿度、年均降低地温三方面显著强于普通对照(P<0.05).[结论]进一步验证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并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好的服务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昆明现有花境植物资源及其在城市环境中的综合表现,以期更合理利用花境造景,绿化美化城市。利用查阅资料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昆明市公园现有花境植物资源状况;通过实用分类、分级理论、质感、季相4个方面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花境植物资源共计121种,隶属于57科102属。昆明花境植物以宿根、灌木植物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5.4%和30.5%,细中等质感的植物居多;全年观赏期较长,几乎四季有花,主要的观赏期为春季,可达90d左右。同时还存在球根花卉较少、花卉运用形式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性质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该区域果园杂草管理及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柑橘果园为研究对象,设喷施除草剂对照(CK)、防草布覆盖(GPC)和自然生草割刈(NGM)3种果园地表覆盖处理,并于处理一年后测定0~10 cm、10~30 cm、30~50 cm和50~70 cm土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对柑橘果园表层0~10 cm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影响,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NGM处理使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7.52%(P<0.05,下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99%;GPC处理使0~1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3.01%,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14.15%。相同土壤水吸力下,0~10 cm和1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GPC>CK>NGM;30~50 cm土层表现为CK≈GPC>NGM;50~70cm土层表现为CK>NGM>GPC。在0~10 cm土层中,NGM处理的速效水含量(0.079 cm3/cm3)最高;在30~50 cm和50~70 cm土层,GPC处理的速效水含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11.00%和18.12%。GPC和NGM处理均可提高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其中GPC处理0~10 cm和10~30 cm土层含水量增幅更大,而NGM处理30~50 cm和50~70 cm土层含水量增幅更明显。GPC和NGM处理均可显著提高0~7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量,其中GPC处理提高2.83%~4.26%,NGM处理提高4.02%~4.55%。【结论】自然生草割刈处理在改善柑橘园表层土壤环境、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供水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防草布覆盖处理在保水方面也有较大优势。在生产中建议采用自然生草割刈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绿地中园林植物群落调查及群落内外温湿度的测定,并根据干扰程度、绿地类型、组成结构及郁闭度不同,分析比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降温增湿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冻融期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本文设置裸地(LD)、地膜覆盖(DM)和玉米秸秆覆盖(JG)3种覆盖处理,基于冻融期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3种地表覆盖处理下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减少冻融期土壤浅层水分蒸发,起到蓄水保墒、抑制盐分表聚的作用,不同冻融阶段不同地表覆盖处理的土壤水盐含量有所差异。与裸地相比,在冻结阶段,玉米秸秆覆盖(JG)和地膜覆盖(DM)显著减少土壤表层水分散失,增加了浅层10-50 cm土壤水分,且DM覆盖比JG覆盖保墒效果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的变幅逐渐减小。至融化期,春季蒸发强烈,地表覆盖抑制了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整个冻融期,各处理浅层10-40 cm土壤电导率均比初始状态有所增加,LD表层电导率较JG覆盖和DM覆盖增加显著,且波动幅度较大。LD土壤电导率变化波动最大,JG覆盖次之,DM覆盖最稳定。从保墒抑盐角度考虑,冻融期进行地表覆盖对于春季棉田土壤保墒及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合肥市绿地景观结构特点及其降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38-15841
以我国中东部城市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区域为研究范围,根据城市气候调查和小气候观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城市绿地案观结构、城市热岛的特点以及二者关系。对热岛强度和影响城市温度的温室气体CO2等的观测表明,合肥的热岛强度和热岛中心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争季热岛中心位于市中心,夏季热岛中心分裂为3个,分别位于绿化程度低的地区。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8:00、16:00。接着分析合肥市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等温线。最后与城市园林研究的特点相结合,研究绿地景观的降温效应,对合肥市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