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克新 《中国种业》2003,(11):32-32
粳型恢复系C418系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按照“籼粳架桥”的制恢思路,选用晚轮422与密阳23杂交配组后经连续系选而成。该恢复系具有特异亲和性、高配合力和较高的光合效率等特点。自育成以来,北方稻区的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应用该恢复系与各地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配组,已先后选育出屉优418、秀优418、泗优418、3优18、9优418、69优8号等一系列杂交粳稻新品种,并已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恢复系已逐渐成为北方稻区杂交粳稻育种的骨干亲本,对北方杂交粳稻的选育及快速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C418多年的研究与观察结果,在应用C418…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6,(10):52-52
天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主持的杂交粳稻新品种“3优18”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将改善稻米的品质。杂交粳稻与其他稻米相比不仅在口感上更好吃,而且有生长优势、产量优势、抗病虫害优势、效益优势等,是我国粮食升级换代、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品种。杂交粳稻新品种“3优18”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是当前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建立了杂交粳稻"双亲双优、抗性互补"育种技术,有效解决了优质和抗性的协调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对中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和精品杂交粳稻组合少.增加投入、组织杂交粳稻育种单位进行科研大协作,实现资源和材料共享是杂交粳稻快速发展的关键.还从育种、栽培、生产、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杂交粳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上海杂交粳稻产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上海地区杂交粳稻的研究历史与应用现状。上海是最早开展杂交粳稻研究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杂交粳稻种植比例最高的省市。在水稻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上海杂交粳稻研究重点是高效应用分子技术辅助培育优质,特别是优质食味、适于全程机械化、抗病抗逆的强优势新组合,并提出了上海杂交粳稻种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学种养》2008,(5):49-49
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10优18培育成功 10优18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也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主推品种,于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在大面积的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1河南省杂交粳稻生产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粳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河南沿黄稻区开始种植杂交粳稻.当时主要引种了黎优57等品种,到1985年全省发展到1.6万hm^2,新乡、许昌、平顶山、濮阳、开封等地均有种植,杂交粳稻发展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是由于产量优势不强.品质次于常规粳稻品种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开始下滑.  相似文献   

8.
三系杂交粳稻选育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忠明 《种子》2000,(1):59-62
1 杂交粳稻选育新进展“九五”以来 ,杂交粳稻选育、推广在总结前几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通过省级审定的新组合有辽宁的屉优4 18、辽优 32 2 5,北京的秋优 6 2、安徽的 80优 12 1、 80优 10 2 7、六优 12 1,上海的闵优 12 8、浙江的七优 7号 ,江苏的 9优 138、六优 3号、泗优 4 18、泗优 52 3、泗优 90 2 2、泗优 88等。审定的不育系有江苏的 92 0 1A、上海的 83A等。育成了一批颇有特色的 BT型恢复系 ,如辽宁的 C4 18、安徽的 HP12 1、上海的 12 8、江苏的 N138、R52 3、引恢 3号、R88等。杂交…  相似文献   

9.
杂交粳稻在我国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说:“通过扎实的工作,杂交粳稻一定会成为我国粮食新的增长点。”袁隆平介绍,近年我国杂交粳稻种植面积逐年增长。4年前全国杂交粳稻种植面积仅20.0万hm^2,2007年增至26.7万hm^2,2008年已增至46.7万hm^2,占全国粳稻种植面积的比例近5%。与此同时杂交粳稻产量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杂交粳稻在江阴市发展较快,但由于杂交粳稻在品种间、年度间、种植农户间结实率变幅较大,使得产量不稳.正常年份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结实率为80%~90%,不正常年份为70%~80%.分析其原因,结实率不高是影响杂交粳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出影响结实率的因素,提高杂交粳稻结实率,是挖掘杂交粳稻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两优2469是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杂交一季晚籼稻,父本R2469由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母本广占63S由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和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均由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介绍了两优2469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有机栽培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粳稻(常优2号、常优5号、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46、南粳505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方式对两种类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了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实现稳产优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杂交、常规粳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1 t hm–2和6.29 t hm–2,前者比后者高28.93%。有机栽培杂交粳稻的群体总茎蘖数低于常规粳稻,但成穗率较常规粳稻增加了6.5个百分点。两种类型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但有机栽培杂交粳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降幅较小。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生育后期平均群体生长率是常规粳稻1.29倍,干物质积累比例高出8.81个百分点。有机栽培略微降低了杂交粳稻的加工品质,但显著改善了外观品质,提高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总体上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有机栽培下杂交粳稻产量优势明显且有较好的品质性状,在有机稻米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炜 《作物杂志》1996,12(5):10
杂交粳稻宁优1号及栽培要点刘炜(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所永宁750105)宁优1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所以552A为母本,与自选恢复系IR-7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1994年经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及特征特性该品种1991年参加……  相似文献   

14.
声明     
近几年,杂交粳稻在江阴市发展较快,但由于杂交粳稻在品种间、年度间、种植农户间结实率变幅较大,使得产量不稳。正常年份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结实率为80%-90%,不正常年份为70%-80%。分析其原因,结实率不高是影响杂交粳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出影响结实率的因素,提高杂交粳稻结实率,是挖掘杂交粳稻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09年河南省粳稻联合区试中的4个杂交粳稻新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焦杂粳1号是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的优良杂交粳稻新品种(系);新粳优1号的丰产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稳产性,适应范围较窄,环境的变化对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X65003稳产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丰产性,适应性广,对环境...  相似文献   

16.
沈明 《中国种业》2008,(2):33-34
我国杂交粳稻经过30多年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种植面积发展到27万hm^2,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我市杂交粳稻从1999年引种试验示范,不断扩大种植,到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到4200hm^2,占粳稻总面积的26.7%。目前。我国杂交籼稻占全国籼稻面积的80%,相比之下,杂交粳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几年我市杂交粳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hm^2,有希望年新增产优质稻谷500万kg,推进粳稻品种的创新,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北方大穗型杂交粳稻超高产的生理基础,为选育大穗型的北方杂交粳稻提供育种理论。对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进行了产量结构和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大穗型恢复系C52和小穗稳产型推广品种辽粳294相比,辽优3072灌浆中后期,叶片与根系的SOD、CAT、POD活性高、Vc、脯氨酸、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根系MDA含量较低,从而使辽优3072叶片同化产物生产旺盛,根系不早衰,有利于抵抗衰老和逆境,这是大穗型杂交稻辽优3072获得超高产的生理生化基础。同时也探讨了辽优3072各生理生化指标与亲本之间的关系。辽优3072的叶片SOD和CAT含量与父本显著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母本显著相关,根系中SOD含量与父本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9.
两优288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云南省特审.本文介绍了两优2887的选育经过、试验示范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杂交粳稻3优18的亲本特征特性,对提高3优18制种产量的合理群体结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提高3优18制种产量的基础,提高母本结实率是获取制种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