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常花径小于6cm的菊花称为小菊。小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品种群,花量大,花型多,花色丰富,花期较长。一些早花品种可在5—6月开花,也有在7—8月开花的,但大多数品种的花期还是集中在国庆节前后。小菊的生物学特性有别于大菊(花径大于6cm),其栽培及应用形式也与大菊不同,主要分为地被菊、花坛菊及造型菊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茶用菊枯萎病抗性鉴定的方法,了解茶用菊种质资源对枯萎病抗性的差异,筛选抗性种质用于抗病育种,本研究以茶用菊为试验材料,通过枯萎病病原菌分离、形态学和真菌18S rDNA/ITS鉴定和致病力研究,开展茶用菊资源苗期枯萎病人工接种鉴定,并筛选优异抗病种质。结果表明,从发病的福白菊植株上分离到M15和M16 2株枯萎病病原菌菌株,经鉴定,这2株菌株均属于尖孢镰刀菌,致病力检测发现M15为强致病力菌株。通过枯萎病抗性鉴定,筛选到七月白1份高抗品种,杭白菊、苏菊7号等9份抗病品种,滁菊、亳菊等17份中抗品种,福白菊、苏菊6号等3份感病品种以及皇菊1份高感品种。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的茶用菊品种抗枯萎病的鉴定方法,为茶用菊抗枯萎病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制作盆景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并介绍了盆景菊的品种选择,盆景菊的3种造型形式(宿株式、附木式、附石式),以及盆景菊的土肥水管理、矮壮素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测定了野生菊(Mantianxing),药用菊(Hangbaiju),栽培菊(Huangjingqiu),三个菊花品种的还原糖、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及钙,磷、铁、铜、锌、锰等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生菊的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总量分别比药用菊和栽培菊高,药用菊的铁、锌、铜、锰的含量分别比野生菊和栽培菊高。栽培菊的钙、磷则分别比野生菊和药用菊高。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菊花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切花菊抗寒性的遗传变异,挖掘优异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评价83个切花菊品种苗期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通过关联分析探究抗寒性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并筛选抗性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3个切花菊品种的LT50在-10.99~1.86℃之间,变异系数为79.81%,说明切花菊抗寒性差异较大;依据LT50的聚类分析将83份供试品种分为抗寒、中抗寒、低抗寒和不抗寒4种类型,分别占21.67%、22.89%、32.53%和22.89%。基于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1个等位变异位点(P<0.01),表型效应值为-3.51~0.83,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1.54%~18.83%;其中8个变异位点表现为增效,特别是携带E7M12-13位点品种的耐寒性显著(P<0.01)高于未携带该位点的品种。此外,根据增效位点挖掘到南农金柠檬、Qx097、QD028、Qx049、Qx153和Qx008等6个抗寒性强的品种资源。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菊花耐寒性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叶用型食用菊类型,从现有11个品种中初步筛选出叶片口感好、生长势旺盛、叶表皮绒毛少的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及产量测定,并以叶片营养成分含量各指标及产量作为叶用型菊花筛选评价要素,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通过对3组依据不同的侧重点构建的权重模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筛选符合要求的叶用型食用菊材料。结果表明,四倍体菊花脑、二倍体菊花脑、开菊1号综合评价营养成分较好,产量预测值分别为711.52、346.66、424.38 kg·667 m-2;水分含量分别为80.43%、80.77%、82.01%;有机酸含量分别为0.42%、0.34%、0.3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1.09、15.47、4.42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7.93、20.02、12.48 mg·g-1;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5.99、24.38、95.37 mg·g-1;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19、1.63、0.91 mg·g-1。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菊花脑、二倍体菊花脑、开菊1号3个品种总体得分相对较高,3组权重总体得分均大于0.4,得分均优于其他材料,可作为优良叶用型食用菊材料。本研究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筛选符合市场要求的叶用型食用菊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从不同品种菊花根际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芽孢杆菌对茶用菊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茶用菊红心菊为试验材料,研究对照(CK)、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Ba)、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处理(Bs)、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处理(Ba+Bs)对茶用菊红心菊各生育期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菌剂对各生理指标的促生效果显著高于生长期和花期;花期时,菌剂接种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茶用菊红心菊收获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与CK相比平均提高20%左右,且三组接种菌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Ba+Bs处理后红心菊的黄酮含量最高,比CK提高15.64%,同时该处理红心菊的估产量也最高,比CK、Ba和Bs分别提高了152.00%、64.12%和33.61%。综上所述,在茶用菊苗期栽培土壤中混合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Ba+Bs)可以显著提高红心菊外观品质、花期产量以及茶用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茶用菊功能微生物有机肥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随机引物对河南省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不同产地的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和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进行DNA多态性研究,以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从20个随机引物中优化出15个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10个标本共扩增出184条DNA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73条,多态率为94%。聚类结果表明:对同种蝙蝠,同一地理区域的个体之间分化较小,不同地理区域的个体之间分化较大;中菊头蝠与角菊头蝠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马铁菊头蝠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四种主栽切花菊品种的养分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不同切花菊品种的养分需求特性,本研究选取4种引进主栽品种对其养分需求特性进行比较,以期为设施切花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切花菊品种蒙娜丽莎白、乒乓白、罗马红和丹特紫为材料,在云南富民丰岛花卉设施大棚中进行田间试验。于菊花移栽后15 d (根生长期)、30 d (茎生长期)、45 d (花芽分化期)、60 d (现蕾期) 和80 d (收获期) 进行采样,测定植株干重及氮磷钾含量,于收获期测定观赏性状。【结果】四种切花菊品种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存在显著差异。罗马红和丹特紫的地上部干物质累积平均为634.63 g/m2,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丹特紫的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和鲜重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分别为50.5 g/m2、67.10 g/plant;乒乓白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相对较低,为丹特紫的61.9%,鲜重以蒙娜丽莎白相对较低,为47.32 g/plant。蒙娜丽莎白和罗马红氮、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乒乓白和丹特紫。罗马红磷累积量显著高于蒙娜丽莎白和丹特紫,而乒乓白磷累积量略低于罗马红,差异不显著。四个菊花品种的N、 P2O5、 K2O阶段累积速率最快的时期均出现在30~45 d (茎生长期~花芽分化期) 和45~60 d (花芽分化期~现蕾期),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 4.40 g/m2、P2O5 2.08 g/m2、K2O 7.35 g/m2和N 4.53 g/m2、P2O5 1.35 g/m2、K2O 3.62 g/m2;在80 d (收获期),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 2.84 g/m2、P2O5 0.69 g/m2、K2O 1.31 g/m2,分别占总需求量的19.4%、13.5%、7.8%。【结论】不同品种切花菊氮磷钾的吸收、累积和分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4个主栽切花菊品种养分需求量以罗马红最高,乒乓白最低。蒙娜丽莎白和罗马红氮、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乒乓白和丹特紫。罗马红磷累积量显著高于蒙娜丽莎白和丹特紫,而乒乓白与罗马红的磷素累积量差异不显著。对于切花菊罗马红,尤其应重视花芽分化期的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茶用菊品种病毒感染情况,并研究产业面积较大的福白菊的脱毒技术。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方法对24个茶用菊品种进行菊花常见8种(类)病毒的检测,比较了5种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组合的MS培养基对福白菊茎尖的诱导效果,并用筛选出的激素配比结合4℃低温和利巴韦林处理对福白菊进行脱毒;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福白菊的脱毒株与非脱毒株,并检测植株生长指标、花朵产量以及花朵总黄酮、绿原酸、木樨草苷、异绿原酸A含量,比较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差异。结果表明,24个茶用菊品种中感染较为普遍的有两种病毒(CVB、TAV)和两种类病毒(CSVd和CChMVd),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CSVd,高达100%,其次是TAV(91.67%)、CVB(87.50%),而CChMVd的感染率为66.67%。福白菊单株则感染了CVB和CSVd,福白菊茎尖在1 mg·L-1 6-BA和0.1 mg·L-1 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健壮且出愈率最高。脱毒后的福白菊保持了遗传稳定性,采用脱除病毒的福白菊母本扦插繁育的种苗生产较源自非脱毒种源生产的花朵产量、品质等指标都有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茶用菊品种普遍感染各种病毒,利用茎尖培养可以对福白菊为代表的茶用菊脱毒,脱毒之后福白菊花朵产量和品质均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为茶用菊的脱毒和种源复壮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建慧  牛喆  兰凤  张静 《核农学报》2019,33(6):1059-1064
为探究露地菊对60Co-γ射线辐射的耐受性,以露地菊品种东林瑞雪和粉翎的生根脚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照处理对2种露地菊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东林瑞雪和粉翎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东林瑞雪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粉翎的CAT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粉翎对辐射的耐受能力强于东林瑞雪。本研究结果为露地菊辐射诱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露地菊对~(60)Co-γ射线辐射的耐受性,以露地菊品种东林瑞雪和粉翎的生根脚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照处理对2种露地菊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东林瑞雪和粉翎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东林瑞雪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粉翎的CAT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粉翎对辐射的耐受能力强于东林瑞雪。本研究结果为露地菊辐射诱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翠菊、风铃草、大花海棠和圆叶肿柄菊等4种草花新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通过主要性状调查分析得出,适合南宁市引进并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品种为大花海棠、翠菊、风铃草等3个品种,其中大花海棠的适应性最强,观赏期长,适于花坛植物配植及绿地大面积栽植。翠菊适应性较强,花期春季且花期长,植株矮,适用于盆栽和花坛观赏。风铃草生长速度快,花期长,适于配置小庭园做花坛、花境材料。圆叶肿柄菊植株生长过程叶片易变黄,观赏性降低,不适宜在南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菌核病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菊花菌核病病原菌的种类、品种抗性差异和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鉴定,并筛选了33个切花菊品种以及7种杀菌剂.结果 表明,从感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能够重新感染菊花,并且再次分离得到的菌株与原菌株相同...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8个景观花卉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通过主要性状调查分析得出,适应南宁市引种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品种为香彩雀、繁星花、蓝雪花、紫松果菊、醉蝶花等5个品种。紫叶五彩椒、黑眼苏珊等可以适当选择性栽培,需要在遮阴条件下生长。发草作为地被植物,栽培试验表现差,不适宜南宁市引种栽培。本研究为广西景观花卉的引种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菊花原产中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亚灌木植物,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我国从事菊花育种和栽培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但大部分工作集中在传统大菊选育方面,小菊育种研究比较少。小菊也是一个庞大的品种群,依据用途可以分为绿化用小菊、花坛菊、造型菊和茶药菊。小菊具有抗性强、花色丰富、花量大,花期集中且时间长、株型矮且紧凑、管理粗放、适合露地栽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出口切花菊为研究对象,从育苗技术、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周年生产技术等方面对出口切花菊设施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栽培技术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出口切花菊设施栽培技术水平,为出口切花菊设施栽培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顶羽菊为菊科顶羽菊属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等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顶羽菊,对顶羽菊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查阅和整理,综述了顶羽菊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顶羽菊生物活性以细胞毒性、化感活性、神经毒性、抗癌活性、农药活性、抗氧化活性为主,化学成分以倍半萜内酯、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甾醇为主。并讨论了顶羽菊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金丝皇菊’在湖南地区种植面临的土壤问题以及实现湖南黑茶的茶渣废弃物再利用,本研究采用黑茶渣、黑茶渣腐熟有机肥、市售有机肥、黄壤土作为基质应用于‘金丝皇菊’栽培,并对4种栽培基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测量‘金丝皇菊’栽培过程中的生长形态指标和光合特性指标,研究黑茶废弃物应用于‘金丝皇菊’栽培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黑茶渣有机肥基质理化性质在4种基质中表现最佳,容重、总孔隙度、持水能力显著大于黄壤土,碱解氮含量(791.18 mg/kg)为4组中最高。根据4组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植株生长形态指标可知,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营养状况最好,其株高(45 cm)、冠幅(28.125 cm)、茎粗(6.54 mm)、叶片总叶绿素含量(17.50 mg/L)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由4组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植株光合特性指标可知,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叶片净光合速率[19.34 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光补偿点[2.77 μmol/(m2·s)]和暗呼吸速率[0.43 μmol/(m2·s)]则显著低于其他基质组。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较其他3组基质变形大,而初始荧光、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低于黄壤土,但其最大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高于黄壤土。由此可知,黄壤土中添加黑茶废弃物的腐熟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金丝皇菊’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了‘金丝皇菊’的生长。黑茶废弃物的再利用在提高‘金丝皇菊’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缓解了黑茶废弃物的处理压力,通过有机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菊属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菊属11个野生种和12个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从7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4个引物,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42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多态位点比率为95.1%;菊属野生种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H)及Shannon信息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I)均高于栽培菊花,说明各野生种间基因差异比较显著,多态性强于栽培品种。UPGMA聚类结果表明:菊属野生种呈现由低倍向高倍进化的趋势;栽培菊花之间遗传关系复杂,大体可以推断出平瓣是菊花的基本瓣形;菊花脑与栽培菊花亲缘关系最近,小红菊、龙脑菊、若狭滨菊与栽培菊花关系亦较近,神农香菊与其它材料关系最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菊属野生种与栽培品种之间遗传关系比较复杂,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出菊属植物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