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流动,导致大量农村土地闲置,土地流转已成为必然趋势.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宅基地制流转度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土地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乡村振兴.探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在实行土地流转政策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规模经营的发展,利用土地权流转政策引导、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创建农村合作组织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问题,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规模经营情况,探寻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实现规模经营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4.
略论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价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已成为事实,并且将成为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组成部分。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是其入市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关于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价格评估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规程。因此,研究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评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及流转价格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价格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机关关于"转类"审批和"转权"审批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收回与无偿收回问题进行了讨论,"有偿"收回和"无偿"收回的主要区别在于土地增值的归属,"无偿"收回并非绝对的"无偿",应分别不同情形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松原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达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10.8%和农户总数的11.2%。土地流转的区域不断扩大,土地流转的主体不断增加,土地流转的形式越来越多,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等模式。松原市土地流转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形式和效果,土地流转执行者的身份发生了各种转换。应当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要让农户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土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7.
8.
9.
10.
河南省耕地流转价格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究耕地流转价格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该文以河南省耕地流转租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关联分析研究了耕地流转租金的空间集聚状况和空间布局,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去揭示耕地流转租金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局趋势上,河南省耕地流转租金在东西方向呈现明显的倒“U”型,在南北方向上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全局Moran’s I达到0.63,表明耕地流转租金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热点分析发现耕地流转租金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南太行山前平原和豫东平原地区,次冷点区域分布于次热点区外围,冷点区主要布局在豫西伏牛山区和豫东南大别山区;相关分析表明耕地流转租金与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影响因子具有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和空间耦合性;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的拟合效果优于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其中耕地平均质量等别、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模型中分别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GDP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共线性,从而解释了GDP在空间计量模型中系数为负的原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当模型只引入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变量时达到最优。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耕地流转租金在省域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耕地流转租金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上,耕地流转租金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耕地流转租金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仅包含人员流动,同时也涉及很多土地流转问题.为更好的进行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帮助相关部门厘清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方主体责任,找出土地流转的优化措施,本文针对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重庆大足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足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足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村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积极落实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健全土地流转机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土地流转工作,通过以村组主导、企业带动、产业关联、土地入股、大户承包等具体做法,全区农村土地细碎化整治和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有力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土地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现阶段,采取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既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又能在相关政策实施下,推动农村农业发展.但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传统土地流转模式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需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创新,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主要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逐渐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机械化大规模操作将许多农民从手工耕作中彻底解放出来,部分剩余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动力不足、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风险担保体制不完善及土地流转缺乏项目带动等方面,并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及组建与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福建省德化县土地流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软件制作福建省德化县土地流转密度图和统计图,分析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已流转农用地和可供流转农用地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呈多核心结构,并发生了明显的扩散、迁移;已流转农用地分布大致与可供流转农用地分布相交,即已流转农用地两核心一线与可供流转农用地三核心一线相交;德化县东北部地区、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土地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