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壤旱地圆葱/春大豆/甘薯一年三熟套种方式的栽培要点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汪惠芳衢州市地处浙江西部丘陵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适宜一年多熟间套复种。大豆是我市主要旱地作物,仅春季大豆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大多是与其它作物间套...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作为一种粮蔬兼用作物,已被我省农民广泛接受,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而旱地多熟制的迅速发展,尤其以马铃薯/玉米/甘薯高产高效熟制的不断扩大,使马铃薯栽培技术越来越被重视,以住生产上较注重玉米、甘薯等作物的间套技术,而对马铃薯的间套增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多.因此,研究总结出一套马铃薯的间套栽培技术已迫在眉睫.1990~1993年,我们组织丽水、东阳、衡州等单位开展了马铃薯间套技术研究,为间套作春马铃薯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浙中旱地春大豆丰产技术浙江省义乌市农业局杜志贵,王加建浙江省义乌市气象局吴景云浙中地区历来有旱地种植春大豆的传统,是浙江省大豆主产区之一。长期以来,产量低的原因是未能针对本地区的气象、土壤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地区春大豆生长期气象条件是:4─5月春季...  相似文献   

4.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林昌庭(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323500)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旱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大豆生产已成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春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吴建华大豆是我县重要的旱粮作物,长年种植2.0万亩。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大豆生产已成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青鲜毛豆用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在浙江省《大豆高...  相似文献   

6.
春大豆良种浙春二号红壤旱地麦豆套种技术蔡园毛(江西农科院旱作所)何水德(进贤县种子公司)我省春大豆种植面积约120万亩,春大豆的种植主要在缺水、易旱、肥力较低的红壤旱地上进行麦豆套种,少量的在稻田种植。原来种植的春大豆品种主要是矮脚早和六月白。这两个...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植棉经济效益,2001~2002年在华容进行了5种棉田间套复种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田采用一年三熟的经济效益均大于一年两熟,其中尤以芥菜/西瓜//棉花效益最好。棉田套种的农作物品种以早熟、特早熟优质高产品种为佳,可不影响棉花蕾铃期的生长。三季作物采用主作物和间套作物同厢分带隔年轮作,在每公顷定植棉花22500株的情况下,套种春玉米22500株、糯高粱22500~30000株、早熟辣椒30000~37500株、西甜瓜4500~5250蔸,不仅可充分利用棉田苗蕾期土地、温光和肥水资源,挖掘棉田的增产潜力,而且可争取粮、棉、菜、瓜、果全面丰收,实现棉农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8.
方继友  陈宝兴 《玉米科学》1998,6(2):077-086
本文分析了承德市土壤肥力水平和施肥现状,论述了在不同年份以及覆膜栽培和露地直播条件下,旱地春玉米增施钾肥的不同增产效果,证明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钾素将成为限制旱地春玉米提高产量的关键养分因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生产在继续挖掘稻田(主要是稻麦)增产潜力的同时,特别重视旱地农业的开发,狠抓以吨粮地建设为目标的旱地耕作制度改革,提高旱地复种指数,增加综合投入,大力推广早地多熟立体种植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浙南山区瘠薄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林昌庭刘赵康程义华潘慧萍刘朝英(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3235001前言景宁县地处浙南山区,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困县。种植春马铃薯具有悠久的历史,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hm2以上。其中种植在瘠薄旱地上的春马铃薯167...  相似文献   

11.
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自给率──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展望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严兆南一、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大豆是我省重要的旱粮作物之一。因品种类型和播种时期的不同,在耕作制中有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三种类型。浙江省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有...  相似文献   

12.
大豆间作套种增产效果与改土作用及技术浙江省兰溪市种子公司,321100陈静福为提高大豆产量,浙江省兰溪市利用林、桑、瓜、果、麦、棉、蔗、薯地间作套种春大豆和改田埂豆一年一熟为二至三熟,以及开发零星杂地与丘陵红壤荒地种豆,采用良种、适时播种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适宜江汉平原植棉区监利县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开展了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达到了玉米和棉花双丰收的高产效果,经济收益为33000元/hm^2左右,明显高于玉米和棉花的单作收益,是旱地作物结构调整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4.
湘春豆13号     
湘春豆13号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杂交育成的中熟偏早的大豆品种。主要特点是:(1)丰产性、稳定性好,省区试平均产量2230.50kg/hm2,比湘春豆11号增产6.3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23.50kg/hm2,比湘春豆11号增产13.62%。(2)耐...  相似文献   

15.
山区旱地间套种春玉米的覆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栏肥、秸秆、地膜和杂草覆盖对山区旱地间套种春玉米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增产幅度18.1%~36.4%,其中以秸秆覆盖最为明显,且以前作秸秆全部覆盖最好.栏肥、秸秆和杂草覆盖保水效果好,具增降温的双重功效,并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而地膜覆盖保水抗旱效果差,又耗地力,不利于山区旱地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湘春78—141是1975年以上海六月白为母本,浙江省四月白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湘春78—141大豆品种的主要特性有:(1)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效果显著。据1981—1983年省区试11个点统计,平均亩产285.12斤,比生育期相近的中、早熟品种矮脚早增产9.27%。1982—1983年两年省区试中,比中熟品种湘豆5号增产7.8%。1984年10个点生产试  相似文献   

17.
改革旱土耕作制,是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变一熟为二熟,二热为三熟,旱粮增产的重要途径。对全省十种旱土耕作制度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油菜—红薯,小麦—大豆—红薯,小麦—玉米—红薯、蚕豆—大豆—红薯,小麦—玉米—绿豆,罗卜—花生—玉米,油菜—玉米—红薯等七种耕作制度,能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劳力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幼龄“四园”瘠薄地套种春大豆丰产栽培技术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林昌庭,陈海玉,赵华仙,林敏莉景宁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业县和贫困县。全县有山地233万亩,其中可套种旱粮作物的幼龄茶、果、桑园和林地(简称“四园”)有5万余亩。为开发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从...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我县是山大、坡陡的大山区。全县粮食生产中,旱粮生产历来占居重要地位,播种面积大(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72~79%),产量占有较大的比重(占粮食总产的52~58%)。 60年代以前,我县旱地生产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单种或一年两熟连作或混作。60年代未至70年代初,官地坪公社部分生产队和五道水公社高家坪大队等地开始试种和小面积推广旱地一年两熟或三熟的间作套种,到70华中期发展到官地坪、马合口等20多个公社的缓坡平塔旱地  相似文献   

20.
在浙东沿海丘陵地区春粮——春大豆——杂交夏玉米套种是旱地三熟制的主要布局方式之一,在宁海县常年种植一万亩左右。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春大豆的套种从春粮地发展到甘蔗地幼龄桔(茶)地以及棉花地。长期以来对套种的舂大豆品种和栽培技术研究较少、仍然沿用过去的老品种和老办法,产量一直徘徊在150斤左右。因此,选择优良的春大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