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粤西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凡纳滨对虾长不大的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对虾EHP和IHHN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两种病原进行了流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在87份样品中,EHP的检出率为41.38%,IHHNV的检出率为12.18%。在检测样品中,两份不同海域的海水样品有检测到EHP和IHNNV,而经处理过的养殖用水和育苗用水中未检测出上述病原;成虾的EHP检出率最高达93.75%,种虾的IHHNV检出率最高为38.10%。在本地选育的种虾和进口种虾中,均有检出EHP,检出率分别为80.00%和33.33%,进口种虾中未检测出IHHNV。在不同养殖场样品的检测结果中,EHP载量指数最高的对虾平均日增长体重最小,即载量指数为10的对虾样品日增长量为0.039 g;而EHP载量指数最低的日增量大,即载量指数为2的日增长量为0.90 g。对B养殖场不同养殖时长的对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样品的EHP载量指数分别为6、7和7;B养殖场20号池不同规格的对虾EHP载量指数均为4。  相似文献   

2.
报道南美蓝对虾人工促熟技术。亲虾150对,雌、雄亲虾分养于面积24m^2的室内水泥池,促熟水温28.0-19.0℃,产卵水温29.0-30.7℃,海水比重1.019-1.023,光照度300-500lux,饵料以沙蚕为主,搭配鱿鱼和牡蛎。50d里,雌、雄亲虾存活率分别是76.2%和90.5%,先后有成熟雌虾760尾次,交配雌虾233尾次,产卵雌虾227尾次,成熟雌虾总交配率为30.7%,总孵化率约39%。  相似文献   

3.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 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坷  万志 《齐鲁渔业》2004,21(11):9-9
1.严格挑选 亲虾越冬历时长,必须严格挑选。亲虾选择标准应是虾体大,健康无病无损伤,无畸形。雌虾体长14厘米,雄虾体长12厘米以上为宜。实践证明,低密度养殖大个体的亲虾,其成活率或利用率均较高。对刚蜕皮的软体虾不能作为亲虾使用。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E对克氏原螯虾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利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DIG),通过PCR方法制备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DNA探针,探针长度705bp,标记产量为20ng/μL。通过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对此探针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检测IHHNV DNA的检出灵敏度为24.8pg,可检出26.6ng患病对虾组织DNA中的IHHNV,与250.4ng健康虾组织DNA、202.5ng健康虾匀浆液,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和肝胰腺细小病毒(HPV)DNA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应用于健康亲虾、苗种的培育和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IHHNV流行病学调查,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其亲虾选育和种苗繁育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无特定病原(SPF)和抗特定病原(SPR)的南美白对虾健康亲本选育,以及病害检测手段落后,遗传育种工作滞后,导致亲本选择不严,近亲变配现象严重,造成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9.
王筱珊  胡智博  费荣梅 《水产学报》2017,41(10):1623-1630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威胁对虾养殖的重要病毒。为了调查这3种病在江苏境内的流行情况,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的PCR检测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集的1436尾对虾样品进行3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WSSV阳性率为17.20%,TSV阳性率为0%,IHHNV阳性率为39.48%。对江苏不同地区分离出的5株IHHNV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数据显示这5个地区的毒株均属于Ⅰ型感染株,与韩国株的进化关系较为接近。本研究通过调查以上3种病毒病在江苏境内的流行情况,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江苏不同地区的凡纳滨对虾IHHNV感染均为Ⅰ型,研究结果对养殖虾的疾病防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评估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作为亲虾饵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本研究分别对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常见重金属含量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及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沙蚕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沙蚕中含量(P0.05),粗蛋白、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沙蚕中的对虾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在40%左右,对虾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均在60%以上,符合FAO/WHO关于高品质蛋白的标准,依据两组沙蚕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养殖沙蚕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沙蚕含量;养殖沙蚕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分别为(66.15±3.77)%和(54.11±2.58)%,均显著高于野生沙蚕的含量[(56.13±6.60)%、(43.28±5.50)%](P0.05);对常见重金属铬(Cr)、铜(Cu)、镉(Cd)、铅(Pb)、砷(As)、汞(Hg)的检测发现,养殖沙蚕重金属的含量明显低于野生沙蚕的含量(P0.05),且野生沙蚕中As的含量严重超标;在对虾常见携带病毒WSSV和IHHNV检测中,养殖沙蚕均呈现阴性,而野生沙蚕IHHNV呈现阴性,WSSV呈现阳性,说明野生沙蚕可能携带WSSV。从营养价值、饵料安全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养殖双齿围沙蚕作为亲虾饵料的效果明显优于野生双齿围沙蚕。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和溴氯海因等5种常用的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消毒试验,测定亲虾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用这5种药物对克氏原螫虾亲虾浸泡消毒后,亲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5%、70%、35%、40%和45%.由此可以看出,采用高锰酸钾消毒可较好地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成活率.再采用盐水诱导、雌虾去单侧眼柄诱导和盐水刺激+雌虾去眼柄双重诱导等三种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人工诱导,促进其性腺发育,以探讨不同人工诱导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抱卵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这三种诱导方式,亲虾的抱卵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0%、31%和39%.采用双重诱导方式的平均产卵率要高于单因子诱导方式,其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1亲虾挑选 亲虾越冬历时长,必须严格挑选。选择标准应是虾体大、健康无病无损伤、无畸形,雌虾体长14cm、雄虾体长12cm以上为宜。实践证明,低密度养殖的大个体亲虾,其成活率较高。刚蜕皮的软体虾不能作亲虾使用。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及无公害养殖技术(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亲虾时对雌虾或雄虾的规格要求基本相同,平均规格以30-40克为宜,这是因为规格适中的雌虾不但性腺成熟度较好和多数已完成了交配,而且生命力较强,死亡率相对较低。30克以下的亲虾性腺成熟度较差,交配率低,产卵量少。亲虾个体超过45克时虽然产卵量增加了,但活力较差,成活率低,育苗风险和生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4.
导致对虾幼体大量死亡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育苗单位采集亲虾、卵子、各期幼体及水样进行分离培养,取可疑致病菌进行浸浴感染试验,对确定的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导致对虾幼体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一种荧光弧菌,其感染流行是由亲虾垂直传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处长江口,海水比重仅为1.001~1.008间。八十年代初开创了中国对虾低盐度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苗种自给的要求亦日趋迫切。但是,从低盐度环境中选留亲虾越冬,其交配效果、性腺成熟程度如何,以及在此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越冬管理技术等,均未见报道。为此,上海市奉贤对虾育苗场于1986年冬从本场养殖虾塘中自留亲虾,经室外暂养和室内越冬试验后,结果成活雌虾1184尾,成活率39.1%,并获育苗成功,经跟踪养成效果良好,实属低盐度地区自留亲虾越冬成功首例。本文就自留亲虾的室外暂养和室内越冬试验作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张珂  万志 《内陆水产》2003,28(12):11-11
优质挑选亲虾越冬历时长,必须严格挑选。亲虾选择标准是体大、无病无损伤,无畸形。雌虾体长14厘米,雄虾体长12厘米以上。低密度养殖个体大,成活率或利用率均较高。对刚蜕皮的软体虾不能作为亲虾使用。入室消毒亲虾入池时,水深20~30厘米,加入100×10-6~150×10-6的福尔马林或20克/米3的高锰酸钾浸泡1小时,并将池水逐渐加满。温度调控采用深井水越冬,会造成春季亲虾体消瘦、卵带边缘模糊,产卵分散且孵化率极低等现象。因此,亲虾入池后让水温自然下降至8℃时开始升温。冬季水温稳定在8~9℃,昼夜温差小于1℃。换水时注意温差不能太大,应先预…  相似文献   

17.
在南美白对虾亲虾培百过程中红体病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虾病,它可以引起整池亲虾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此病传染性极强,亲虾红体病携带病原,可能通过垂直传播传给后代使其后代成为红体病病原携带者。在人工育苗阶段因病原数量少,没能暴发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的深入,水质条件的改变,病原随时可能暴发,造成养殖失败。  相似文献   

18.
洪心 《中国水产》2012,440(7):66-68
对虾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人工培育苗种是该产业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人工育苗所需亲虾主要采捕于自然海区,由于对虾具有独特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雄虾在雌虾产卵前就已将精荚输入雌虾交接器内,在其产卵时释放出精子。因此,为了提高亲虾使用率和解决亲虾运输受伤或脱壳引起的受精困难问题,台湾的林明男、丁云源等及国内有关单位开展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研究,并将移植技术运用于对虾杂交育种方面。本文就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应用进行试验,使有限亲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从而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孵化率,达到增产目的。现就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凡纳滨对虾亲虾性腺成熟节律和交配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27±2)℃、盐度29±2、pH 7.8~8.5、光强1 000 lx的条件下,对来自中国台湾省的体质量为35~45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Boone 1931)亲虾的性腺成熟节律和交配进行了为期73 d的繁育实验,样品为1 300对,3个批次。结果表明,雌虾术后卵巢成熟率分4期:Ⅰ期(1~9 d)入池适应术后效应期;Ⅱ期(10~16 d)低成熟率期,Ⅲ期(17~51 d)成熟率渐上升期,Ⅳ(52~73 d)平稳期;雄虾精荚形成率分3期:Ⅰ期(1~12 d)入池适应与术后效应期;Ⅱ期(13~51 d)平缓上升期,Ⅲ期(52~73 d)平稳期。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雌亲虾卵巢成熟率为9.73%,波动区间9.14%~11.53%;雄虾精荚形成率6.63%,波动区间5.87%~7.38%;平均交配率为61.43%,波动区间58.85%~64.00%。在繁殖过程中,雌虾卵巢再成熟时间间隔9.68 d,可多次成熟的次数19.49次,雄虾精荚再形成时间15.10 d,可多次形成的次数为12.50次。此外还就影响雌虾卵巢成熟和雄虾精荚形成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交配率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79-584]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海洋与渔业》2012,(7):15-15
越南养殖虾感染IHHNV病毒 近几个月,越南养殖场爆发的传染性疾病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受影响养殖户已经达到30000家。越南南部的茶荣省,约有9亿尾养殖虾因感染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致死,死亡数量占该省虾养殖总量的50%以上,导致直接经济损失4800万美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计划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支持管控越南养殖虾传染性疾病扩散项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表示,资金将用于聘请国内外专家,购买新虾苗、设备,以及实验经费,研究传染性疾病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