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条件;"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本",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并尊重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培养知识化的新型农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农村要把农民作为主体,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建设新农村中去,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即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农民为主体,这也是由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中等农业学校的特点,把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为此,必须积极开展"村官"培训,造就大批建设新农村的"抓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培植大批建设新农村的科技示范户;大规模培训农民,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既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满足农民的需要,让农民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6.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贯彻这一战略部署,应吸纳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把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原则;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把分步骤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针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合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反哺农村,以达到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相似文献   

9.
厉月琴 《新农村》2007,(10):38-3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是把农村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大计,也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历时长久,声势浩大的工程,它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巨大的,因此新农村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农民的力量,而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为了更好的利用社会力量——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论文根据产业链相关理论,试探地提出了“高校+X+典型农民(接受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的农民)+普通农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磊  魏文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18-902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农民的力量,走群众路线。广大农民群众中所蕴涵的巨大潜能,正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所在,要发掘出潜能,利用好动力,关键在于赢得民心,抓好以农民为本的民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45-24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把知民意、化民忧、解民愁、暖民心作为日常性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有利因素,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阐述人本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城乡等值化.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农民的利益至上,确保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农民能够接受、能够承受的,是有益于农民、能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有损农民利益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农民不接受以及目前还不能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做,确保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农村要把农民作为主体,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建设新农村中去,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即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推动新农村建设之轮,一套新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产生。这套新思路和方法的出发点应是正确看待农民和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法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农民的思想和情感考虑进去,把农民能接受的方式方法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贯高度重视"三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在理论上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把现代农业建设确立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农业基础论的继承与发展;把增进农民利益确立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归宿,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农民利益观的继承与发展;把农民确立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农民主体观的继承与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确立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城乡关系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努力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描绘出的一副崭新画卷。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农民自身的素质。当前,培育新型农民成了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形成全力,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针对当前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合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反哺农村以达到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集中代表了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今年召开的“两会”,“新农村建设”仍是中央及参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会上,代表们再次肯定“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近期,本刊“新农村论坛”栏目将围绕“两会”上提出的2007年新农村建设目标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希望广大读者、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也能加入到我们中来,把您对新农村建设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告诉我们,把发生在您身边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鲜事儿、高兴事儿、烦心事儿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关注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深入开展农村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以行政村为对象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具体化,便于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