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报道了红点唇瓢虫的重要内寄生天敌瓢虫隐尾跳小蜂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对寄主的影响和防治方法等。经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调查表明,对其寄主红点唇瓢虫的寄生率可高达82%,平均寄生率为54%,是影响红点唇瓢虫种群数量的主导因子,因而导致红点唇瓢虫对杨圆蚧的控制力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红点瓢虫为中国东北林区杨树蚧壳虫的主要控制天敌,具有可用的经济价值,前人对其生活史已有所研究,而对其生命过程致死因子的研究还是空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现场观察,红点唇瓢虫越冬后的成瓢平均寿命为72d。当日平均温度在19.59 ̄22.62℃时,幼瓢历期为21d;幼瓢被瓢虫隐尾跳小蜂寄生是导致红点唇瓢虫死亡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贵州食盾蚧瓢虫、食螨瓢虫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食盾蚧瓢虫及天敌营地的概念,列举了贵州已知的食盾蚧瓢虫、食螨瓢虫及它们营地植物的种类,贵阳地区食盾蚧瓢虫的优势种是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和二双斑唇瓢虫(C.bijugus Mulsant),食螨瓢虫的优势种是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它们在不同季节可以根据寄生主种群数量消长而在同种或不同种的营地植物间转移,气温、海拔影响食盾蚧瓢虫分布的主要因子。在柑桔园中红点唇瓢虫和二双斑唇瓢虫对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mana),深点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Panony citriMcg)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本文还提出了建立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中心的柑桔矢尖蚧、桔全爪螨综合治理试验园方案。  相似文献   

4.
红点唇瓢虫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组建了25℃下红点唇瓢虫实验种群的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了该温度下的稳定年龄组配。内禀增长能力rm=0.0606,相应的周限增长率γ=1.0625,世代平均历期T=82.1328天,净增殖率为95.6113,在其稳定年龄组配中,卵的比例最高,为42.8201%,其次是幼虫,为38.7407%,成虫占9.7212%。  相似文献   

5.
红点唇瓢虫对矢尖蚧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条件下对红点唇瓢虫的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其功能反应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能很好地拟合,日捕食量随自身密度影响较大,干扰作用明显,用HasseⅡ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数学模拟理论值与实际观察值经x^2检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免疫交叉反应结果表明,瓢虫亚科中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展缘异点瓢虫四种不同属的瓢虫的卵黄蛋白之间有轻度的免疫交叉反应,而它们的抗体与盔唇瓢虫亚科的红点唇瓢虫和植食瓢虫亚科的马铃薯瓢虫的卵黄蛋白没有交叉反应。卵黄蛋白的多肽组成,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均与七星瓢虫十分相似,都由四种亚单位,大小分别二类亚基组成。龟纹瓢虫四种亚单位的分子量分别为13×10~4,12.8×10~4,4.6×10~4和4.3×10~4道尔顿;异色瓢虫为13×10~4,12.7×10~4,4.3×10~4和,4×10~4道尔顿。初步认为瓢虫科中各个种的卵黄蛋白多肽组成十分相似,但同源性差异明显,且差异程度与分类上的亲缘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7.
红点唇瓢虫对杨圆蚧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圆蚧是我国东北林区杨树的主要害虫,对它的防治已经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化,红点唇瓢虫作为杨圆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杨圆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观察,越冬后的成瓢和冬龄幼瓢。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测定红点唇瓢虫的捕食作用以及密度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回归模型为Na=0.606 2N/(1+0.027N);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增大而减少,回归模型为A=13.528 4P~(-0.3217);红点唇瓢虫成虫之间存在种内干扰,干扰反应回归模型为E=74.7P-1.746。  相似文献   

9.
瓢虫柄腹姬小蜂各虫态低温贮存和寄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foveolatus(Crawford)不同虫态在5℃,8℃,11℃下,蜂卵和蜂幼不能贮存。蜂蛹在该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羽化率上升,随贮存时间延长而羽化率下降。成蜂在8℃,11℃,14℃下贮存10 d,雌蜂的产卵能力、寄生幼虫数、寄生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贮存18 d后,蜂的产卵能力明显下降,25 d后无寄生蜂羽出。随着寄主密度的提高,每头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没有明显变化,在相同的寄主密度条件下,寄生蜂单雌寄生数有随其自身密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各密度下的每雌寄生数没有显著差异,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越明显,寄生作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烟蚜及被烟蚜茧蜂寄生烟蚜(以下简称寄生蚜)的取食选择和气味反应,为合理利用多种天敌昆虫组合防治烟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分别将不同寄生龄期的寄生蚜和等量未被寄生正常烟蚜(以下简称烟蚜)供给瓢虫取食,分别计算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烟蚜及寄生蚜的取食率;以烟蚜的不同虫态作为气味源,利用嗅觉仪测定2种瓢虫对寄生蚜气味的反应.[结果]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均会取食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及烟蚜,且对二者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瓢虫成虫对3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率显著低于烟蚜(P<0.05,下同),对该龄期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七星瓢虫幼虫对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著低于烟蚜,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群体形成僵蚜的比例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对较高日龄寄生蚜仍表现出明显的捕食,对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选择性与烟蚜均无显著差异,从而使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种群形成的僵蚜比例较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除对烟蚜成蚜气味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外,还分别对僵蚜壳和寄生蚜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结论]2种瓢虫成虫在低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在高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存在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七星瓢虫幼虫在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著低于烟蚜;异色瓢虫幼虫在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与烟蚜间无明显取食选择性.2种瓢虫成虫对烟蚜成蚜气味的趋向作用强于寄生蚜和僵蚜.  相似文献   

11.
卫矛矢尖蚧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生植物的茎、叶上越冬。若虫2龄,雌雄异型。雌成虫平均产卵量79.3粒,雄成虫寿命1~2d,雌雄性比为1.1:1。天敌昆虫有红点唇瓢虫、盾蚧小方头甲和红圆蚧金黄小蜂。  相似文献   

12.
杨圆蚧及其寄生小蜂空间分布型吻合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取样的基础上,利用频次卡方检验法、若干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和判断杨圆蚧及其寄生小蜂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杨圆蚧和寄生小蜂均属于聚集分布。这种分布形式的一致性,有力地提高了天敌对寄主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栗绛蚧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绛蚧1a发生1代,以小若虫固定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3月上旬越冬若虫出蛰,4月份蚧壳膨大变硬,雌成蚧4下旬至5月中旬为产卵期,平均卵量2500粒,卵孵化历期约6d,平均孵化率为97%;5月15日始见初孵若虫,5月下旬固定寄生,分泌蜡质覆盖体外,体极小,7月份蚧壳长到直径达2mm时,进入越夏、越冬.栗绛蚧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内寄生蜂:花角跳小蜂,桑名花翅跳小蜂,中国花角跳小蜂,绛蚧细柄跳小蜂,绛蚧跳小蜂等8种,花角跳小蜂寄生于雄蚧,桑名花翅跳小蜂寄予生于雄蚧,也寄生于雌蚧,后3种寄生于雌蚧,1999年寄生于雄蚧的寄生率为14%,寄生雌蚧的寄生率为22.5%;自然天敌对栗绛蚧的控制作用显著.在防治板栗病虫时,增加施药次数、与施药时间不当,导致自然天敌对栗绛蚧控制能力减弱,加之栗绛蚧繁殖系数大,初孵若虫期降雨小或干旱等是栗绛蚧暴发的成因.栗绛蚧在轻、中度发生年,用药剂防治时,应在3月中、下旬施药,并注意挑治,以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40%速扑杀乳剂1500倍液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黑缘红瓢虫成虫人工饲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缘红瓢虫人工饲料研究结果表明:以草鱼肉、鲜猪肝、夜蛾幼虫粉为主要配方的人工饲料基本满足成虫的营养需要.存活率较高,但平均单头雌虫产卵量较低。各配方饲养的黑缘红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模型。以有取食刺激因子的配方成虫对朝鲜球坚蚧作用数据,但各饲料配方饲养的成虫捕食能力(1~31头)都随饲养时间(由第25~290天)的延长而减弱;成虫寻找效应(0.3802~0.0717)随着朝鲜球坚蚧密度(2~10头)的增加而下降,以有取食刺激因子的配方成虫对朝鲜球坚蚧的寻找效应较高,但各配方成虫都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添加取食刺激因子的人工饲料对提高其成虫的越冬存活率、产卵量、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其成虫对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栗角斑蚜与红点唇瓢虫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栗生长的4~7月和9月等5个时期,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是球形,在林间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只是在个别时期(8月和10月),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为直线型,在林间的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球形,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栗角斑蚜种群和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模糊贴近度在不同时期均较高,同域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黑缘红瓢虫个体间的干扰作用对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率随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两者之间的关系随黑缘红瓢虫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黑缘红瓢虫个体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7.
二双斑唇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二双斑唇瓢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头二双斑唇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为32.65头,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黑缘红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黑缘红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是黑缘红瓢虫发生的盛期。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黑缘红瓢虫3龄、4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由模型得出,一头黑缘红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6.31,35.61,32.24,其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成虫的寻找效应大于幼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大于3龄幼虫。  相似文献   

19.
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尾长尾小蜂科大痣小蜂属,是云南省西北部地区丽江云杉的主要种实害虫,此害虫在云南省丽江地区1年完成1个世代,主要以末龄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每粒种子内只有1条幼虫,幼虫一生仅食1粒种子,无转移危害习性,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幼虫取食云杉种子,并在种子内化蛹,成虫羽化时咬破种皮飞出,文中还报道了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