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溉与降水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粉砂粘壤土上,降水对休闲地和旱地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主要在0~2m的深度范围;以当地生产中习惯使用的灌水量进行灌溉,在小麦-玉米轮作8年之后,土壤中累积的NO^-3-N会逐渐被淋溶至400cm以下的层次;一次性过量灌水则可将土壤上层施入的NO^-3-N淋至500~600cm的深度范围,不合理的灌溉会引起NO^-3-N的大量淋失。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20年来汞在大气-水-土壤界面交换的研究方法现状,包括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及水、土壤汞释放的测定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于凤义  张萍 《核农学通报》1996,17(1):33-34,21
利用^14C-PP333研究了它在不同土壤70%田间最大持水量及淹水情况下的降解动态。结果为两种处理的^14C-PP333均按指数衰减,半衰期分别为128-161d和144-224d。降解半衰期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在淹水情况下与土壤物理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分散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土壤中农用化合物的迁移以及侵蚀泥沙的输称、沉积有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影响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的几种主要因素-电解质种类及其深度,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pH值以及水流紊动等;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大麦性花叶病毒是由土壤真菌传播并引起大麦黄花叶症状的两种重要病原病毒,用常规方法较难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病毒。我们以江苏如东、杨州等地的大麦病苗为材料,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出了两病毒RNA-1 3‘端区域的1.1kb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建立了这两种病毒的RT-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利用RT-PCR技术对该两病毒害进行早期快速诊断的实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土壤-植物根际磷素养分状况及利用机理,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使土壤中潜在的难溶性磷库活化,提高磷肥利用率,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根际土壤中根际微生物,根际pH值,根系分泌物,菌根,根际土壤磷酸酶等各种因素对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γ—射线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农业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用盆栽法对γ-射线处理的垃圾对莴笋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γ-射线照射的垃圾比未照射的有更大的增产效果,这种效果在肥力低的土壤上尤为显,但产量的提高并不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运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莴笋生长期间三种紫色土中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变化因处理光照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光照增强时,土壤中NH4^+-N含量下降速度较快,光照较弱时则下降速度相对较慢;NO3^-N含量的变化亦因光照强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其同时也决定于土壤中NH4^+-N的含量;三种紫色土相互比较,NH4^+-N和NO3^-N含量的变幅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大小与土壤  相似文献   

9.
孟盈  沙丽清 《农业环境保护》2001,20(5):366-367,36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风干、烘干对西双版纳3种不同热带森林(季节雨林、人工林、次生林)0-15m土壤NH4-N、NO3-N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和次生林NH4-N含量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而季节雨林则略有不同:新鲜土<烘干土<风干土;新鲜土和风干土NO3-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新鲜土和风干土NO3-N含量均有显著高于烘干土。  相似文献   

10.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平衡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P的形态、数量和循环方式,对常规和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P的来源、数量、输入、输出途径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P的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有机农作方式下P投入水平低,输出与常规农作方式相当,系统表现为负平衡,但P的利用效率高于常规农作方式,对减少P素的负效应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长期定位试验和调查取样的结果表明,土壤中NO3^--N的累积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有机肥会引起2m以下深层次土壤中NO3^--N的大量累积。当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时,土壤中NO3^--N的累积量随总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和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果不施钾肥、不采用秸杆还田措施,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的钾素年表观亏缺量在134~258kg/hm^2;西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的年表观亏缺量在220~261kg/hm^2之间。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下,小麦秸杆还田能使作物吸收的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钾素归还土壤。施钾肥能使土壤-作物系统钾素的产出与投入更趋于平衡,乃至钾素在土壤中积累。  相似文献   

13.
UV—B辐射增加对麦田生态系统N,P累积和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模拟UV-B辐射(UV-B,280 ̄31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N、P累积和循环的影响。UV-B辐射显著影响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各部位N、P含量和群体N、P累积,并显著降低群体N、P总累积。在5.31kJ/m^2UV-B辐射下,春小麦群体N、P总累积的降低最显著。UV-B辐射降低春小麦群体N、-P输出,标志羞麦田生态系统N、P产投比降低,N、P循环功能下降。麦田土壤有  相似文献   

14.
玄武岩发育土壤的磁化率及其机理解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矿物磁测技术和X-射线衍分析对浙江和云南武岩发育土壤的磁化率机理进行了研究。浙江玄武岩发育土壤的x为100×10^-8 ̄500×106-8m^3/kg,云南玄武岩发育土壤的x在500×10^-8 ̄2000×10^-8m^3/kg,合成针铁矿的x为31.9×10^-8m^3/kg,赤铁矿x为84.5×10^-8m^3/kg,且合成氧化铁的x随氧化铁的铝替代量增大而增加,土壤的磁一参数和X-射线衍  相似文献   

15.
土壤—植物系统中氮锌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几十年来有关土壤-植物系统氮锌交互作用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综述。论述了氮锌交互作用与植物生长、氮锌及其它元素的吸收、转运、积累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微生物生长及豆科作物固氮的影响;讨论了氮锌交互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及细胞亚细胞学机理;指出了氮锌交互作用的若干薄弱环节;展望了氮锌交互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按特定次序添加巯基乙酸和其他几种试剂的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加以改良后用于测定土壤浸提液,植物材料消化液及浓HCl消化液中的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多环境介质问题研究的深入,重金属在跨介质迁移时产生的界面效应问题倍爱人们关注。土-岩界面因其特有的微环境结构和特性,使重金属在该界面的行为过程既部分地表现出与两侧的环境介质运移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及机制。又有其独特的特性,有关研究表明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等引起的环境参数的变化对土-岩界面的重金属行为有显著影响。今后土-岩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研究在目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立足于为土壤污染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从位错理论出发导出了湿软土壤的剪切应力-剪切应变-时间关系。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成幂函数关系;与其本身可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相比的相对剪应力水只与剪切位移有关而与剪切速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苜蓿—作物轮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苜蓿-作物轮作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其作用受作物种类与种植年限,苜蓿地耕作方式及耕作时间,苜蓿品种与种植年限,作物对土壤中苜蓿-N利用率及施肥水平的影响。苜-作物轮作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N素,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20.
黄明斌  邵明安 《土壤学报》1996,33(4):360-365
本文以田间试验和生长箱内的模拟试验资料,分别讨论了土壤-植物系统(含冬小麦和玉米)中稳态水流阻力和瞬态水流阻力的差别,结果指出,在瞬变环境条件下,用稳态流来近似是不准确的,瞬态流的描述应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