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人工采伐迹地更新厚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人工林伐迹地更新厚朴,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生长也很好,5年生厚朴试验林年均胸径生长量1cm以上,年均树高生长量1.2m以上;10年生厚朴试验林年均胸径生长量0.83以上,年均树高生长量0.88m以上,完全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厚朴实生苗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合理利用萌条,把一部分生物量从15-25a提早到7-8a收获,在生产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粤东沿海第一重山植被进行踏查,并对主要造林树种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粤东沿海第一重山常见乔木树种共有44种、灌木(含木质藤本)28种、草本(含草质藤本)20种.对11个主要乔木树种按树高年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和冠幅年均生长量进行聚类,共分为3类: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生长最快,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76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1.99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0.90 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rlia)和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较快,树高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30,1.15和0.96 m,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84,1.31和1.16 cm,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90,0.57和0.64m;杨梅(Myrica rubra)、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es)、中华楠(Machilus chinensis)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较慢,其中马尾松树高、胸径和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36 m、0.61 cm和0.28 m,其它6个树种树高年均生长量为0.42~0.88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58~1.35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0.30 ~0.96 m;以上10个阔叶树种可替代马尾松,作为粤东沿海第一重山造林绿化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接有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和彩色豆马勃3种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接种体的2年生日本落叶松移植苗木,进行大面积山地人工造林。结果表明,不同菌根化苗木造林成活率、树高年生长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均比对照有大幅度提高,其造林成活率为92.6%~98.7%,比对照提高6.2%~9.0%;保存率提高6.3%~9.9%,树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0%~35.3%和2.1%~33.5%.  相似文献   

4.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经过连续14 a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 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19倍;每株幼树施20 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7 cm~120.2 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74 cm~3.83 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7 cm,地径生长量提高3.0 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1 cm、地径生长量提高2.54 cm;(3)辐射松1 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 a生时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湿加松F2杂种引种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种植于广东省蕉岭、四会、信宜、阳东等4个地点的澳大利亚湿加松F2杂种2.5~4.0年生的人工林作了生长量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F2杂种早期生长突出,其年均树高生长介于0.87—1.10m、年均胸径生长介于1.50~1.99cm,比同地点湿地松的树高、胸径分别大19.40%~26.64%,18.78%~47.48%,比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分别大3.28%~24.71%,42.45%~80.07%。初步认为,湿加松F2杂种在广东省的低山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文章还对F2:杂种的变异程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F2杂种的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割除堆积法与大穴整地等配套技术,在湖南城步和溆浦两县石漠化等造林困难地上营造川黔紫薇应用示范林,结果表明:城步县示范林3年生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17 cm和1.82 cm,最大单株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达161 cm和1.87 cm,造林成活率96.3%,保存率91.1%;溆浦县示范林3年生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22 cm和1.92 cm,造林成活率95.1%,保存率90.4%。川黔紫薇适应性强,长势旺,生长快,是轻中度石漠化等造林困难地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8.
干旱地带应用DBOL保水剂营造山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三年利用DBOL保水剂对山杏裸根苗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山杏裸根苗造林保存率提高10.5%~14.5%;(2)山杏幼林高生长量增加41.3cm~53.0cm,地径生长量增加1.83mm~2.05mm;(3)山杏幼树提早15天左右萌动,延迟10天左右停止生长;(4)山杏幼树营养生长增强,生殖生长减弱。  相似文献   

9.
长泰山地巨尾桉引种造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长泰县巨尾桉山地引种造林情况调查表明:巨尾桉造林1—3年.树高年均生长量3m左右,胸径年均生长量3cm以上,年均蓄积量15m~3/hm~2以上;从全面调查看出267hm~2巨尾桉林分,96%当年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10.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北移引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能够成功向北引种到粤东沿海和福建九龙江口,其生长表现良好,在未经补植的情况下成活率基本上在70%以上。与次生种源地海南省琼山县相比,分别向北推移了约3.5个和4.5个纬度带,越过3—4个冬季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在引种地生长迅速,显著超过同龄的乡土树种秋茄和桐花树的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为l.65—2.14m,地径年均生长量为3.03—5.14cm,目前造林2年以上的无瓣海桑已成林和郁闭,开始发挥红树林保护海岸河堤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5种配方基质进行香叶树育苗试验,结果表明,V(泥炭土)∶V(谷壳)∶V(珍珠岩)=7∶2∶1的基质配方,香叶树1 a苗龄苗木生长量最佳。对香叶树2~5 a龄苗木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田间栽培的香叶树生长迅速,胸径年均生长量超过5 cm/a、树高年均生长量超过3 m/a,二者的生长速度均超过大多数的乡土阔叶树种。至5 a林龄时,胸径、树高的生长速度仍未有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上海浦东新区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高桥、合庆、三林、张江和川沙五个乡镇的13个主要造林树种的树高、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生长量数据,并对13个树种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表明:13个树种在上海浦东新区的生长表现和适应性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金合欢、乐昌含笑、香樟、水杉和马褂木等,具有较高的生长量和较强的适应性,胸径年均生长量在1cm以上,树高年均生长量在1m以上;其次为女贞、广玉兰、无患子等树种,胸径年均生长量在1cm以上,树高年均生长量也接近1m;而杜英、银杏、喜树、悬铃木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14.
连续2年(2003年秋-2005年秋)通过覆膜对栓皮栎造林成活与生长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成活率由59%提高到96%;高度年均生长量提高了21.5 cm,地径年均生长量提高了1.5 mm。分析其原因是:覆膜可以起到保墒、保温的作用,并且抑制了幼树周围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优良速生阔叶树南酸枣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北亚热带苏南低山丘陵地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并健壮生长。苗木能安全越冬、越夏,未见日灼危害、寒害和其他明病虫害。苗期季节生长呈单峰型,6~8月速生,7~8月呈现峰值(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8%),9月生长量下降,10月生长趋于停滞。苗木生长与圃地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苗木生长不良。速生期生长与月均温,月蒸发量气象因子关系密切,这与树种的阳性、深根型等生物学特性有关。造林时易因假植时间过长而失水枯梢,需随起随栽;对枯梢苗木应进行修剪、平茬促萌提高成活率、造林初期速生优势明显,2~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3.17~7.99m.胸径3.2~9.7c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59~2.00m,1.6~2,4cm,显示出引种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秃杉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树种———秃杉,丰富溧水县农村造林和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于1986~1987年连续2 a引种秃杉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秃杉树高年均生长量0.55 m,最大胸径22.3 cm,胸径年均生长量0.73cm,高于同等立地杉木的生长指标。秃杉生长的速生期在5~14 a,树干尖削度小,干形通直圆满,出材率较高,树形饱满优美,表明引种秃杉造林试验是基本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水曲柳人工造林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缓坡、轻微水湿地、农耕地等不同立地进行水曲柳人工造林,以农耕地为最佳,其次是缓坡。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林平均树高为5.430 m,为其它立地水曲柳人工幼林树高均值的150.0%,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它立地立木蓄积的158.3%,树高、胸径最大值分别为6.80 m和7.3 cm,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水曲柳人工林生长规律为:3 a、6 a生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开始加快,速生期内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分别在0.40-0.67 cm之间和0.500 0-1.000 0 m之间。采用Riehards曲线进行水曲柳人工幼林树高生长过程拟合,结果为H=8.773 545×[1-EXP(-0.217 416 5 X)]3.574 767。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不同苗龄杉木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苗造林具有较大生长优势,造林2年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99 m,平均地径为4.74 cm,是1年生苗木造林树高生长量的1.73倍、地径生长量的1.80倍,存在着极显著差异;2年生苗造林2年生长量是1年生苗木造林3年平均树高、地径生长量的1.11倍和1.05倍。在郁闭成林投入成本对比上,2年生杉木苗造林每667 m~2投入成本为1 884元,比1年生苗林造林成本每667 m~2节约了124元。  相似文献   

19.
在桂东地区引种栽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 Kurz)和檀香(Santalum album L.),评价3个树种适生性,从而为其在桂东地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降香黄檀在桂东南低山丘陵地区种植年均胸径生长量0.95cm,年均树高生长量0.61cm;在房前屋后(菜园地)种植年均胸径生长量1.9cm,年均树高生长量0.71m;降香黄檀在桂东南地区生长表现良好。(2)降香黄檀嫁接苗年均胸径生长量0.64cm,树高年均生长量0.4cm,分枝数1.6,均显著低于实生苗。降香黄檀实生苗生长效果更佳,但嫁接苗分枝数相对较少。(3)大果紫檀在桂东南藤县种植年均胸径生长量0.53cm,树高年均生长量0.4cm,生长较慢,在藤县以北地区不适宜种植。(4)檀香在桂东南低山丘陵种植伴生树种保存率不高,生长不佳,但在海拔略低的场部闲置地生长良好,檀香适合在桂东南庭院和"四旁"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翻地深度和不同栽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河北省查字龙头山种苗场的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栽植5a后,调查结果表明:深翻15cm可促进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生长,深翻15cm比深翻40cm和对照的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5cm、16cm,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0.12cm、0.23cm;造林密度2.0m×2.0m的比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低4cm、胸径高0.07cm;华北落叶松在一年中的7、8月份生长量最大,深翻15cm和40cm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6.60%和43.71%、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52%和40.65%,造林密度2.0m×2.0m和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23%和40.43%、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4.93%和40.45%。因此,通过适宜深度翻耕与合理的栽植密度造林可提高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