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发病情况   2 0 0 3年 1 0月 ,依安县某养猪场购回仔猪 80头 ,在 6 5日龄左右分圈饲养。饲喂 1周后 ,猪突然发病 ,几天之内 ,发病率达 4 0 % ,发病 3天就有 8头仔猪死亡。2 临床症状  发病起于 1号圈舍 ,很快就波及 2号圈舍。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或废绝 ,鼻端干燥 ,有的呕吐 ,开始时便秘 ,后来下痢 ,粪便恶臭 ,偶见带血粪便。病猪常表现腹部疼痛症状 ;眼有黏性分泌物 ;颈部、耳根、腹和四肢皮肤呈深红色 ,并且呼吸困难。3 剖检变化  剖检几头病死猪 ,肺充血、出血 ,并有水肿 ;脾肿大、出血 ,色暗呈蓝紫色 ;小肠出血 ,回肠黏膜水…  相似文献   

2.
1公猪饲养要"三化"1.1日粮组成合理化每头猪每日饲喂全价饲料2.5kg-3kg,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VA、VD、VE供给要充足。1.2喂养数量小群化应单圈或小群饲养,一般每圈饲养1-2头,最多不能超过3头。每间圈舍面积为8㎡-24㎡,位置应僻静向阳,远离母猪圈舍。1.3日常管理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1 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调查 防疫员在对该村组猪只实行猪瘟免疫后的第2天,即有1头猪开始发病,后周围临近的20头免疫过的猪均相继发病。用抗生素、病毒灵、退热药和磺胺药治疗无效。20天后,发病猪全部陆续死亡。发病率74.0%,病死率100%。本次发病猪体重均为20~50kg免疫过的后备猪,同群未免疫的母猪和育肥猪未见发病。该村饲养环境差,饲养密度大,人员活动频繁,加之气温偏高,圈舍周围蚊蝇孳生。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情况2016年8月20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一养猪户饲养的12头育肥猪突然发病。该养殖户存栏猪85头,其中体重60公斤左右的育肥猪24头,母猪5头,其余为15公斤左右的仔猪。8月17日畜主采集自家种植的鲜嫩串叶松香草用于补充青绿饲料,当日即对2间圈舍的24头育肥猪进行了饲喂。由于采集过多,剩余的鲜草放置在饲料调配间。饲喂到第四天(8月20日),因农忙只给其中一间圈舍的12头猪进行了串叶松香  相似文献   

5.
发病情况 2002年6月下旬,沈阳市某猪场的87头猪陆续发病,体重在45~50kg,首先是一个圈舍的1、2头猪发病,1周后全群暴发,2周后发病率已达91.95%,病死率为6.25%。  相似文献   

6.
赵玉莲 《青海畜牧业》2001,(1):38-38,40
选用胎次、分娩日期、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相近的哺乳仔猪8窝,共78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猪15日龄时隔离断奶,用正大551乳猪料饲喂,对照组猪不断奶,用优质的猪料补饲,饲喂30日后,试验组猪比对照组猪平均多增重4.05kg,增重提高51%,饲料报酬提高28.4%,增重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仔猪无1头发病,对照组仔猪发病率为39.5%。  相似文献   

7.
猪咬尾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异食癖是营养代谢 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 夏季过后尤其是8~11月份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 于18~80kg猪,尤其是24~40kg(12~14周龄)发病率 最高,发病的母猪较公猪多,据统计,被咬公猪约为 4.6%、母猪约为3.4%。 一、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大,饲槽空间陕小,限饲 与饮水不足,饲养面积每头猪小于1m2,以及同一圈 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过大等均可诱发咬尾。 2.环境因素天气的异常变化、惊吓、猪乱窜群 等应激和猪舍光照过强也能引发咬尾。 …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情况 2006年6月17日,突泉镇王家养猪场发生仔猪死亡情况,饲养育肥猪43头,仔猪165头,共计218头,发病猪品种为二元仔猪。平时饲喂山东某厂添加40%的仔猪浓缩料,6月16日购进四川某厂生产的920饲料添加剂100袋,当天配料500kg,使用浓缩料200kg,含铜的920饲料添加剂20袋,后经过计算铜含量达到432mg/kg日粮,配料后当晚开始饲喂A栋10圈105头仔猪,  相似文献   

9.
1.饮水不足会导致猪的肠道发病率增高。农村家庭养猪,多数采用传统的水料一次性供给的饲喂方式,顿次之间不管天气条件怎样,不分饲料种类,均不给饮水。猪由于饮水不足而口渴,常出现喝脏水等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猪患多种肠道疾病。据统计,肠道疾病是近几年来猪的多发性疾病,一般占猪发病总数的76%左右,而在这些肠道疾病中,有不少就是由于猪缺水而喝脏水引起的。2.饮水不足会导致猪消化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目前,农村大多采用圈养猪的饲养方式,每天只饲喂2~3次水混料,水分供应不足。特别是育肥猪,饲养户对育肥猪每天补饲大量的热能饲料,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猪高热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较为严重.2011年10月上旬,江苏省某猪场暴发了一起以高热、皮肤发紫、母猪流产为主要症状的疫病,经综合治疗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母猪49头,仔猪及育肥猪229头.2011年9月26日从外县某猪场调入约克夏公猪1头,9月30日,该公猪和其相邻圈舍饲养的3头怀孕母猪突然发病,3d内发病母猪数增至32头,10月4日一母猪流产后死亡,10月5日调入的公猪死亡.主要表现为不食、高热、皮肤发紫、怀孕母猪流产.总发病36头,发病率73.5%,死亡2头,病死率5.6%.育肥猪于1个月前、母猪于每个空怀期均注射过4头份猪瘟单价疫苗.开始用头孢金抗、吉享金典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 饲养密度要适宜。集约化养猪要求每头猪需占有1m2的使用面积。密度过小,不利于充分利用圈舍面积;密度过大,容易引起饲养应激,发生互咬症。夏季天气炎热,为防暑降温,可适当减少饲养密度。2 饲养方法要得当。科学养猪要求采用前高后低或一贯式快速育肥方式。必须采用充足的饲喂方法,避免猪出现强烈的饥饿感。要有充足的饮水供应,避免出现口渴应激,有条件的猪场可以每1d定时定量向圈舍内投喂野草、青菜等青绿多汁饲料供猪叼食,这样既补充了维生素,又能克服饲养环境单调,防止猪互咬。3 饲料营养要全面。集约化养猪,猪不能自由觅…  相似文献   

12.
肉猪快速育肥又称直线育肥、一条龙育肥。就是从仔猪去势、断奶后开始育肥直到出栏,在整个育肥期间饲喂高能量、高蛋白全价饲料,加喂适量饲料添加剂,充分满足育肥猪的各种营养需要,并进行科学管理,达到快速育肥提早出栏,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科学育肥方法。一、育肥前的准备1.圈舍消毒:进猪圈之前要彻底清扫圈会,然后用2%~3%火碱溶液进行消毒。2.去势:供育肥的仔猪在生后对日龄左右进行去势。3.预防接种:自产仔猪在30日龄前后接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仔猪副伤寒疫苗。外购仔猪如未接种,要立即进行上述疫苗接种。4.驱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2%的益科乐活力茵固体菌剂和液体茵剂稀释液喷洒圈舍的方法,对育肥猪和肉鸡分别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肥猪试验中,试验组比对照组减少饲料用量14.27kg/头,饲料利用率提高了12%,成本降低了27.27元,降低了7.2%,有害气体氨气和硫化氢含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29.8%和12.7%。在肉鸡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只出栏鸡耗料4.116kg和4.373kg,平均少耗料0.257kg,死淘率分别为8.8%和15.5%,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出栏168只,提高出栏率7.95%;饲养成本降低了27.27元,降低了7.2%,圈舍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平均浓度为1.71mg/m3、2.78mg/m3和0.040mg/m3、0.057mg/m3,分别降低了38.5%和29.8%。  相似文献   

14.
仔猪到新新圈舍后,饲养环境、饲料、饲喂方式等改变导致猪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容易发生很多疾患,对于刚上圈的仔猪必须采取综合应对管理措施,才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正猪气喘病也称支原体肺炎,属于慢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传染性强,病猪会出现明显的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1流行特点猪气喘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冬春季节发生率最高。猪气喘病发病因素较多,如饲养管理不到位、圈舍卫生环境差、光照通风不佳、粪污清理不及时等,均会导致气喘病的发生。该病传染源为病猪及带菌猪,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健康猪直接接触病猪或间接接触被病猪所污染的饲料、饮水,亦可导致发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尤以仔猪发病率最高,哺乳母猪和怀孕母猪亦可发病。  相似文献   

16.
在规模化饲养的今天,由于猪群过于集中,饲养密度大,圈舍相对密闭,使光照和空气流动性较差,从而导致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成为可能.而此类疾病一旦发生,往往波及大批猪发病甚至死亡,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加强饲养管理 1.1实行分群饲养在规模化猪场,应按猪的品种、性别、年龄等分群饲养;同时根据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确定饲料标准和饲养方法,以保证猪群的正常发育和健康,防止营养缺乏病.切忌日粮中出现"瘦肉精"之类的禁用品.  相似文献   

17.
仔猪到新新圈舍后,饲养环境、饲料、饲喂方式等改变导致猪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容易发生很多疾患,对于刚上圈的仔猪必须采取综合应对管理措施,才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1月初,邢台市人民公园饲养的鹿群发生巴氏杆菌感染。经过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该园共饲养38只鹿,其中梅花鹿28只、马鹿4只、黄占鹿6只,分圈饲养于三个圈舍内,三圈毗邻以砖墙相隔。2000年11月7日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来临,天气骤然变冷,先有一只小梅花鹿突然死亡,至12月5日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共有18只梅花鹿和1只黄占鹿发病,发病率高达50%,死亡7只,治愈12只,治愈率63%多。2. 临床症状病程初期发病的两只小梅花鹿临床上呈最急性经过,头天尚好,无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 2005年4月四川省井研县镇阳乡、天云乡的两个规模养猪场从青神县购买断奶仔猪205头作育肥猪饲养。购回第三天发现有4头仔猪嘴颊、脸面、耳根、腹部出现红斑、患病猪发烧,随之全身皮肤疖肿、患病猪在墙壁,圈栏擦痒.畜主采用阿维菌素冶疗无效,畜主前来求医。两个猪场共有发病猪186头.发病率为90.7%.最严重的两头患病猪死亡.死亡率为1.6%,根据该场病猪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疑似仔猪渗出性皮炎,采集病料经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进行实验室诊断,同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0.
猪湿疹以患部皮肤出现红斑、疹疱、骚痒为特征,发病后引起食欲不振,常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形成“僵猪”,从而对养猪生产造成较大危害。(一)发病特点以育肥猪、架子猪和断奶猪易发,少见于母猪。肉猪发病率大于母猪发病率,瘦弱猪比健壮猪易发病。主要发生于夏秋5~8月之间,6月是发病的高峰期,以后趋于平静。调查表明:圈舍干燥,通风流畅,饲养密度合适,猪体洁净,发病率明显偏低。(二)发病原因致病原因多是来自外部或产生于猪体内部的某些致敏物质有关。如栏舍过于潮湿,卫生条件太差;垫草中含有残留的农药;吃某种腐烂的饲料或有毒的植物;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