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茶树素称“饮料作物”或+“叶用作物”。长期以来,只用其叶,而对其数量可观的茶果,除少量被用作种子繁殖苗木外,大量的却被遗弃掉。随着无性繁殖技术的推广,种子的需要量日趋减少,茶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了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茶籽象(虫甲)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茶果的主要害虫,只为害茶果。但经近年来调查观察,其成虫不仅为害茶果,尚为害嫩梢,每年以4—5月间较为严重。在很多茶园中茶树嫩梢常出现凋萎枯死现象,过去往往被误认为是茶梢蛾等 相似文献
3.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晋书》说:"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这一句话大意是说:"《晋书》中记载:"‘桓温任扬州牧时,由于秉性节俭,每逢请宴会,只有七盘茶果招待喝茶’。""茶果"古代不专指一种什么果品,一种解释为茶和果品。唐·自居易《曲生访宿》:"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也是这一意思。再一种解释则是泛指点心。《六都成语·茶果费》注:"衙门茶果,例有官项,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主要有高γ-氨基丁酸茶、低咖啡因茶、有机茶、茶饮料、速溶茶、超细微茶粉、鲜茶汁、茶酒、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茶籽综合利用、茶花、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等。随着人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今后茶资源利用将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即立体化、深度加工和有效成分的提取、饮茶与“吃”茶并存。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测定了福建省几个主要茶树品种的茶壳(果壳、种壳)、种仁的主要成分,初步调查了这几个品种的结籽量性,提出茶籽综合利用的途径,为茶籽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结合自身的饮茶体会,花了很大篇幅介绍茶。但茶在《本草纲目》哪个章节,这对很多初次接触该书的读者来说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本草纲目》中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植物又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5大类。按照现今对茶这一植物的理解,大部分人肯定会第一反应将茶归为木部,李时珍却把茶归到《本草纲目》三十二卷果部四——茗。 相似文献
13.
茶的为人利用,在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艸”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而解之”的傳說,五代以后各史籍及人物小传中,对茶的利用于飲料和医药,有不少記载。神农食經云:茶叶原生于四川益卅的山谷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乾。郭璞註云:”树小如梔子,冬生叶,可煑作羹飲”。苏讼云:“閩浙蜀江湖淮南山中皆有茶,春中始生嫩叶,蒸焙去苦水,制成未才可飲,与古代所食不同。南人输官茶,往往摻什石南芽、构(木巳)芽、枇杷叶、皂莢芽、槐芽、柳芽等。惟茅芦、竹筍之类不摻;謂真茶性冷,雅州蒙山茶温而袪疾,什叶去风”。毛文锡茶譜云:“蒙山有五頂,上有茶园,中頂称上清峯,昔有僧人病冷很久,遇老 相似文献
14.
15.
金坛县位于江苏南部,地处北纬31″45′,东绎119°33′,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1986年全县产茶1204.65吨,比1983年增19.6%,尤其是名特优茶发展较快,1986年产名特优茶32725公斤,占总产量的2.7%。1984年“茅山青锋”荣获部优质茶称号。1985年“金坛雀舌”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茶,“雨花茶”评为全国名茶。1986年“金坛雀舌”又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7年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社会发展越快,能源的消耗强度也就越大,但是能为人类所用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近200多年来,人类对地球历经数亿年才积累起来的生物化石能源的大规模甚至疯狂式的开采和消耗,已导致有限的化石能源趋于枯竭。而茶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供应,制茶中势必需要大量的薪柴、煤炭等能源,在能源相对紧缺的今天,高效利用现有能源,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中国人制茶的历史可谓全球第一,因此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早已成为一条成熟的生产链。茶产品包装作为这条生产链的下游环节,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也历经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茶叶包装的材料选择、设计风格、质量高低,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茶叶的品质,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一个重要参考点。在这其中,茶包装材料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从历史上看,我国茶包装在材料选择上是十分严格而苛刻的,不同的茶叶种类要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材料。但是现在我国茶包装却存在一味重视设计但是对材料选择要求不足的缺陷。本文就从我国茶包装材料的现状谈起,对其选择和再利用进行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