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棉花叶片光合与蒸腾特性对膜下滴灌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TM-48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新疆棉花不同生长期叶片光合、蒸腾特性及其对膜下滴灌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生长期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6:00之间,生长期间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蒸腾速率并非单峰曲线,有波动变化;苗期、蕾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大于其它生育时期;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开花期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最高;表观量子效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在铃期较开花期出现小幅增加;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现多样化,早晚各出现一个峰值;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蕾期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暗呼吸速率在开花期最高,吐絮期最低。  相似文献   

2.
涝渍胁迫对冬小麦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位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麦田水位调控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农田水层深度、地下水埋深下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淹水水位较浅且历时适中对冬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小,相同水位、相同淹水历时条件下,水位回落速度越快净光合速率越大;不同控水条件下,冬小麦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M”形.上午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急剧增大,下午随有效辐射减弱和温度的降低大幅度下降,中午变化较缓,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1:00和13:00左右,12:00左右有明显的下降,即出现“午休”现象;此外,小麦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净光合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空气湿度和风速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水量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及生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及生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单位面积块茎产量、单株结薯数、株高、水分利用效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灌水定额为1650 m3/hm2(处理5)最高。在马铃薯水分临界期,不同灌水处理的马铃薯单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产量最高的处理5在12:00前基本具有最高的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在各时间段都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氮耦合对温室番茄光合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固定隔沟灌和交替隔沟灌两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置2个灌水水平和2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展开不同水氮组合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追肥前番茄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追肥后出现"双峰"和"单峰"两种曲线。追肥前后番茄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追肥前,交替隔沟灌均能提高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水处理表现得更显著。追肥后,交替隔沟灌比固定隔沟灌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蒸腾速率,交替隔沟灌高水或固定隔沟灌低肥处理均可明显提高番茄的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5.
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对夏玉米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究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内光合日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全生育期灌溉淡水处理(0.08 g/L Na Cl)为对照(CK),采用3种不同矿化度(1、3、5 g/L Na Cl)微咸水和淡水在夏玉米的3个不同生育期内(壮苗期、拔节抽雄期、灌浆成熟期)进行避雨盆栽交替灌溉试验。【结果】壮苗期及灌浆成熟期微咸水灌溉处理和CK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壮苗期峰值出现在12:00和16:00,灌浆成熟期峰值提前至10:00和14:00。拔节抽雄期灌溉微咸水处理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提前至10:00。微咸水灌溉均引起夏玉米Pn和蒸腾速率(Tr)不同程度减小,导致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玉米光合能力下降。壮苗期灌溉1 g/L微咸水和灌浆成熟期灌溉微咸水导致气孔导度(Gs)减小和胞间CO2摩尔分数(Ci)减小,通过气孔原因造成玉米光合作用减弱,而壮苗期灌溉3 g/L和5 g/L微咸水和拔节抽雄期灌溉微咸水导致Gs减小和Ci增大,通过非气孔原因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减弱。【结论】拔节抽雄期灌溉微咸水对夏玉米光合日变化影响最显著,壮苗期次之,灌浆成熟期最小,因此,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制度应在夏玉米拔节抽雄期灌溉淡水,可在灌浆成熟期灌溉微咸水。  相似文献   

6.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3种肥力水平:低肥、中肥、高肥条件下大豆光合速率Pn、气孔阻力Rs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初花和盛花期大豆叶片光合速率、Rs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盛花期的Pn明显高于初花期,无论在初花还是盛花期,中肥条件的叶片Pn最大,高肥次之,低肥最低;叶片气孔阻力以中等肥力最低,低肥最高,和光合速率变化趋势非常符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成龄核桃叶水势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滴灌成龄核桃叶水势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在14:00-16:00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试验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核桃露点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果实膨大期、硬核期和油脂转化后期呈正相关关系,油脂转化前期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生育期二者的函数关系;滴灌成龄核桃叶水势日变化与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影响核桃叶水势日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大气温度,其次是大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建立了滴灌成龄核桃叶水势日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温室春-夏季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方法,探讨了花果期和盛果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番茄叶片生理指标日变化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L及生态因子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番茄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日变化峰值时间不同;日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变大,而日均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70%土壤相对含水率的处理;两生育期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受气孔调节的效应明显。在试验范围内,土壤水分越低,WUEL越高,番茄花果期WUEL较大。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叶片光合速率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棉花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亚琴  杨鹏年 《节水灌溉》2015,(2):21-23,30
采用CB-1102型光合仪对棉花在不同缺水情况下的光合日变化进行监测,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4种不同土壤含水率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受天空云层覆盖程度影响而与土壤含水率无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会出现双峰值情况,并且其峰值因土壤含水率高而偏高;胞间CO2浓度呈左倾"V"状且与含水率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土壤含水情况下的棉花冠层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可以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对极度缺水的新疆南疆地区的棉花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信阳五月鲜桃幼树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自然干旱形成水分梯度对信阳五月鲜桃幼树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信阳五月鲜桃光合速率日变化在清晨8∶00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中午14∶00降到最低,之后出现回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信阳五月鲜桃光合速率变化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温度和胞间CO2浓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55.7%时,信阳五月鲜桃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因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7%时,信阳五月鲜桃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非气孔因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55.7%时,信阳五月鲜桃渗透调节物质不断积累,以SOD为主导的细胞保护酶系统活性增强,植株抗旱性机制明显提高。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7%时,水分亏缺加重,渗透调节能力减弱,质膜系统遭到破坏,质膜过氧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不同灌水流量对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湿润体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室内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入渗结束后,涌泉灌的湿润体形状是一个近似半球体,涌泉根灌的湿润体形状是一个近似半椭圆球体;灌水流量对涌泉灌湿润体的形状有显著的影响,流量越大,湿润体形状越扁平,但在一定流量范围内,灌水流量对涌泉根灌的湿润体形状无显著影响;在相同的灌水量和灌水流量条件下,涌泉灌在水平方向的入渗距离显著大于涌泉根灌,在垂直方向上的入渗距离显著小于涌泉根灌;相对于涌泉灌,涌泉根灌不易产生土壤表面积水,水分分布更深,入渗的水量更容易到达作物根区,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发,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从土壤水分能态角度,研究储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探求适宜储水灌溉定额阈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大于200 mm时,2 m以下土层出现水分深层渗漏,灌水定额300、2502、00 mm时,深层渗漏量分别达到587.63、236.32、152.05 m3/hm2;灌水定额75~150 mm,2 m以下土层无水分渗漏。因此,储水灌溉灌水定额阈值范围控制在750~1 500 m3/hm2,可以把灌溉水储存于深层土体内,以供作物生长期使用;储水灌溉模式在石津灌区可有效解决灌区来水与灌溉用水的错位矛盾,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喷灌定额和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圆形喷灌机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于2014—201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进行了水肥一体化大田试验,共设置3种灌水处理(W1、W2、W3),其中2014—2015年灌溉定额分别为135、112.5、90 mm,2015—2016年分别为154.5、132、109.5 mm。每种处理在冬小麦的返青-拔节、拔节-抽穗和抽穗-灌浆期土壤含水率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75%和75%时进行灌水。每个生育时期又按灌水定额设置为1次灌水(C1)和均分成2次灌水(C2),其中C2处理2次灌水时间间隔为9 d。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阶段耗水量和日均耗水量均最大,W1处理产量最高。2015—2016年灌溉定额与灌水频次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水分利用效率有随灌溉定额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W3处理的2.28 kg/m3。在W1和W2处理下,分2次灌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穗数、产量和容重等指标,其中W1C2组合获得最高产量9 286.4 kg/hm2。灌溉定额与灌水频次组合对产量的效应中,灌溉定额起主导作用。建议北京地区冬小麦在圆形喷灌机条件下采用W1C2灌水方案,在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期分别灌水45、55.5、54 mm,且均分成2次灌水。  相似文献   

14.
畦田水流特性及灌水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陕西杨凌区的冬小麦及果树地进行了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对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灌水效率及灌水均匀系数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地面灌溉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畦田水流运动。根据灌水前、后土壤体积含水量计算了入渗水深均匀系数。结果表明,入渗水深均匀系数随畦宽的变化趋势与灌水效率相同,但可以达到0.75以上。对地面灌溉来说,高均匀系数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灌水效率(田间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5.
根灌和吊瓶输液技术在芒果抗旱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对芒果树采用根灌技术施肥灌水,芒果果数可增加38.95%,单果重可增重44.69%,总产量可增产101.04%;对芒果树采用吊瓶输液技术,芒果果数可增加23.85%,单果重可增重22.77%,总产量可增产52.06%;应用根灌结合吊瓶输液技术,芒果果数可增加56.24%,单果重可增重59.87%,总产量可增产149.78%.在上述3种方法中,根灌结合吊瓶输液的方法增产效果最好,产投比在4.26:1以上,是对照产投比(2.29:1)的1.86倍.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河套灌区三湖河灌域井渠双灌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减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局面,提高内蒙古引黄灌区的灌溉水保证率,以乌拉特三湖河灌域为研究对象,从2010年开始开展井渠双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运行中,井渠双灌起到了在灌溉紧张期缓解用水矛盾的作用,改善了地下水水质,但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出现了地下水采补不平衡形成漏斗的情况,并由于开采地下水水费没有开征,使用井灌成本低,灌溉方便及时,导致井灌面积不断扩大,引黄灌溉面积逐渐萎缩,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采补失衡,长此下去必将威胁三湖河灌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畦灌灌水质量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套灌区农田规格不合理问题,为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的畦灌灌水技术要素,在不同畦田宽度下进行田间灌水试验,采用模型模拟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畦灌水流运动状态及灌水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畦田宽度为18~23 m时灌水质量不佳,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仅分别为59. 78%~77. 40%和84. 61%~87. 02%,尽管此时储水效率为100%,但其灌水效果仍然较差;畦田宽度缩小到10~15 m时,灌水效率为70. 20%~87. 00%,灌水均匀度为86. 77%~90. 80%,灌水质量最好;当缩小畦田宽度到5 m时,灌水质量反而降低。在此基础上,结合田间实测资料,通过模型模拟、均匀试验设计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含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以及储水效率的单目标优化模型(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将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作为决策变量,采用冒泡排序法(Bubble sort method)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畦灌适宜的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组合,根据示范区实际入田流量,初步确定最优畦田宽度为10. 7~14. 2 m。研究结果为灌区节水改造设计、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漳河灌区灌溉用水量及水分生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漳河灌区长系列灌溉用水量、作物产量及灌溉面积等资料 ,从田间、灌溉系统及整个灌区3个不同尺度分析了漳河灌区历年来灌溉用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漳河水库农业灌溉供水从第一阶段的 8.5亿 m3减少到第三阶段的 3.94亿 m3 ,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从第一阶段的 5 94 6m3 /hm2减少到第三阶段的 30 91 m3 /hm2 ,灌溉水分生产率从第一阶段的 0 .6 5 kg/m3提高到第三阶段的 2 .37kg/m3。相应的在灌溉系统和田间尺度 ,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呈现同样变化规律。由于灌溉系统和灌区尺度水的重复利用程度逐渐提高 ,使从田间、灌溉系统到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逐渐提高。分析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表明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通过各类调蓄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占一半 ,农业结构的调整及作物品种改进使粮食单产提高等占另一半。  相似文献   

19.
膜孔灌溉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及其指标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灌溉定额4500m3/hm2时与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的产量相近,但前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却明显高于后者,灌溉定额为3600 m3/hm2时,虽产量明显低于前两者,但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7273kg/m3,故最节水。在当地灌溉定额为4500m3 m3/hm2.、灌水四次的灌溉制度经济效益最优。且在相同的灌溉制度下膜孔灌溉与不覆膜对照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在华北引黄灌区内,大田作物的主要灌溉方式依然是畦灌。由于畦田规格过长过宽,导致灌溉水浪费严重,灌水效率低下。在平原县张庄管道灌溉示范区进行畦田灌溉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不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拟软件WinSRFR4.1,对不同规格畦田的灌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出畦田灌溉的田间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研究不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管道灌溉出水口规格与当地耕作农具尺寸等因素,模拟了多种畦长、畦宽、坡度和单宽流量下灌溉方案的灌水效果,结果表明,畦宽1.5m,畦长50~60m,坡度为0.3%畦田灌溉技术改进方案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均提高到80%以上,灌水性能较优,建议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