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华 《核农学报》2005,19(1):13-16
两个春小麦品种意塔和帕旺的花药组织培养和小麦×玉米杂交技术产生单倍体的效果不同。不同基因型花药诱导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从 9 4%到 1 9 7%不等 ,不同基因型所产生的再生株数量亦不同 ,两个小麦品种都有绿苗和白化苗产生 ,绿苗诱导率自 1 3%到 5 0 %。分别利用小麦×玉米杂交技术能有效诱导两个春小麦品种单倍体 ,杂交结实率为 80 2 %~95 1 % ,但只有 1 0 9%~ 1 4 6%的籽粒含有幼胚 ,其中 95 %以上的幼胚可发育成绿苗。每 1 0 0个杂交小花中平均可生成 1 0 5个到 1 4 0个绿苗 ,不产生白化苗 ,染色体亦不自然加倍。  相似文献   

2.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是山东省花生主产区。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花生产区优势,花生种植面积从"十五"初期的4.3万hm2,发展到近几年的5.5万hm2,总产连续10年超过20万t大关,2011年最高达到25.1万t,促进了日照市花生加工出口,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花生多年的传统种植栽培一般采用每穴双粒播种,用种量大,存在个体发育受影响,整齐度较差,大苗欺小苗问题,难以充分挖掘单株和群体的增产潜力。实行花生单粒精播,不仅节种、省肥,大幅度提高工效,且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全苗、匀苗,有效克服花生高产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提高花生群体质量.对进一步提高花生高产栽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红麻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4年的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红麻进入旺长期主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红麻进入旺长期要求平均气温在24℃以上。由于年际间春季温度上升幅度不等,使红麻进入旺长始日前后有10天以上的差异。气温、日照、蒸发等气象因子对红麻日生长速变影响极大。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充足的伏旱年份,因地下水位高,故红麻植株高,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探索》2008,(11):47-47
1.分类管理。控旺促弱保壮。对长势弱的油菜苗要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促苗肥,适当配合其他化学肥料,争取多发根多长叶。对部分旺长苗要适当加以控制,可在冬至前后,在油菜行间中耕翻土10cm左右,切断部分支根,以利提高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9年4−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代表区内开展直播覆膜花生分期播种对比试验,以研究区常年稳定通过15℃初日为播期对照处理,利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对6个播期处理的花生发育进程、生长量及产量因素等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计算气候保证率的方法筛选最佳播期。结果表明,花生发育期时长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播期过早时苗期气温偏低会导致出苗率低进而影响产量,播期过迟时苗期易遇高温天气造成旺苗或灼苗同时出现开花−下针期缩短,进而使苗株和荚果数减少,影响产量形成,而适期播种避免了早播或迟播的不利因素,加之荚果成熟期饱果时间长,利于产量积累提升;过迟播种的花生易发生前期旺长后期早衰的现象,而适期播种的花生生长量分配均衡协调,更利于干物质从“源”到“库”的转移,从而增加荚果重量;过早或过晚播种的花生均较对照减产10%以上,而适期播种处理的花生产量和百粒重均明显优于其它播期;试验年的适宜播期处于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3~20℃初日期间,多年适宜播期一般为4月26日−5月9日,最佳播期为5月2−5日,此期内播种温度条件稳定充足,可有效发挥盐碱地花生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与工业信息化部近期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果蔬加工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果蔬汁产量达到300万t,果蔬罐头产量超过200万t,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探索》2012,(10):39-40
1肥害肥害是因肥料施用不当对蔬菜秧苗造成的危害。肥害初期表现从下部叶片开始,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严重时早晚也难恢复,其发生原因是配制营养土时掺入过量化肥或未熟的畜禽粪,造成土壤水分渗透压力过大,根系吸水困难而"烧苗"。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配制营养土时要使用搓碎过筛、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严格按技术要求配比,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探索》2012,(2):47-47
国家发改委与工业信息化部近期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果蔬加工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果蔬汁产量达到300万t,果蔬罐头产量超过200万t,水果平均加工转化率超过15%,蔬菜平均加工转化率达到5%以上。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实现冬小麦籽粒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途径,为制定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5"为试验材料,根据品种特性分别设置4个种植密度("泰农18":135万苗.hm 2、270万苗.hm 2、405万苗.hm 2和540万苗.hm 2;"山农15":172.5万苗.hm 2、345万苗.hm 2、517.5万苗.hm 2和690万苗.hm 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运转分配、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总积累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籽粒氮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氮含量下降,花前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升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泰农18"的氮素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山农15"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总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泰农18"和"山农15"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270万苗.hm 2和345万苗.hm 2。  相似文献   

10.
6月农事     
《农业信息探索》2014,(5):58-58
水稻:早稻进入旺长增粒期,一是要挖出丰产沟、适时、适度搁田。二是抓好以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三是做好灌排水,看苗施肥。晚稻要选好良种,做好种子处理,整田、播种,秧苗立针现青时,防治稻象甲,秧苗3叶期喷药防除草,秧苗两叶1心时追断奶促蘖肥,控苗促分蘖。玉米、高粱:一是中耕除草、去蘖、适施追肥。二是做好病虫害防治。三是防干旱和渍水。四是适时追施粒肥,并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11.
柑橘作为世界的主要水果品种,特点是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据统计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已达253万公顷,产量3 500万吨,市场价格从每千克零点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呈现出普通品种供过于求、价格偏低,绿色优质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粳稻品种"藤坂5号"与籼稻品种"江西丝苗"为亲本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137个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剑叶宽、剑叶长和剑叶长宽比4种农艺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分别在第1、3、4和7染色体上检测到7个QTLs,其中qPH-3、qFLLW-4和qFLW-3在其所控制的相应性状(株高,剑叶宽和剑叶长宽比)所定位到的QTL中的贡献率是最大的,是主效QTL。然而,在本研究中并未检测到控制剑叶长的QTL。这些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精细定位奠定基础,为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机械化栽植速度的提高,为避免在栽植过程中,钵苗在栽植机构的栽植嘴内运动时间过长而无法及时落入苗沟或穴坑造成栽植失败,并对下一循环的栽植产生不利影响,该文将钵苗相对栽植嘴的运动分为与栽植嘴壁面碰撞、平面运动和沿栽植嘴壁面下滑3个阶段,分别建立了各阶段钵苗的运动微分方程。选择穴盘规格为128孔、苗龄为2~3片真叶、土钵含水率63%左右的西兰花钵苗,利用所建立的钵苗运动微分方程计算得到了变形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机构作业时钵苗与栽植嘴之间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力和钵苗从进入到离开栽植嘴的时间。利用高速摄影及其视频处理技术对钵苗在变形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机构栽植嘴中的运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的钵苗从进入到离开栽植嘴时间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可见模型的建立及其计算是正确的。同时分析得到当投苗时钵苗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5°、质心速度为1.5 m/s、质心速度与水平面夹角为68°时,此栽植机构在速度小于147 r/min时钵苗能顺利落入穴坑,为栽植机构的最高转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基于叶绿素密度淀粉积累量的最佳种植密度光谱监测模型,利用遥感技术准确测量小麦淀粉积累量,本试验通过大田试验,根据品种特性和晋中地区推广种植密度分别设置5个种植密度(300万苗.hm 2、450万苗.hm 2、600万苗.hm 2、750万苗.hm 2、900万苗.hm 2),对其冠层光谱、叶绿素密度和淀粉积累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5个种植密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混合密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5个密度梯度和模拟混合密度下所建立的淀粉积累量光谱监测模型中,以密度750万苗.hm 2条件下的NDVI(1 200 nm,670 nm)所建立的光谱模型最好,其精确度可达0.920 6。用2009—2010年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其预测值和实测值的R2也可达0.954 2,表明750万苗.hm 2的种植密度是对冬小麦淀粉积累量进行预测的最佳密度,依此所建立的冬小麦淀粉积累动态监测光谱模型是可行的。同时,所建立模拟混合密度模型的精确度可达0.883 1,验证R2也可达0.905 4,说明该模拟混合密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淀粉积累量。因此,模拟混合密度模型在现实应用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普适度。  相似文献   

15.
土壤硬度对播种苗和栽植苗根系发育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赤松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硬度对播种苗和栽植苗根系发育的差异性。土壤硬度被设计为5个等级(用山中式土壤硬度计测定分别为10,15,20,25和30 mm)。分别调查播种苗与栽植苗根长、根系形态、苗高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结果表明:与播种苗相比,栽植苗形成细、短的根系,但根系数量较多;所有处理的栽植苗的主根丧失,而播种苗的主根则相对较为完整;播种苗的根径比随着土壤硬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硬度为10,25和30mm时的根径比分别为2.1,3.3和5.8),而栽植苗的根径比则随着土壤硬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硬度为10,25和30mm时的根径比分别为4.0,2.5和2.4)。这就意味着在紧实的土壤条件下,播种苗的根系生长要优先于地上部的生长;当土壤硬度大于25mm时,栽植苗的根系很难穿透植树穴,从而使根系发生缠绕。播种苗与栽植苗根系发育的这些差异,将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量、稳定性、水土保持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如干旱等的适应能力。因此,当恢复退化土地的植被时,进行土壤改良并采用播种恢复技术,将是成功恢复植被、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的重要和必要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大根芋,为天南星科海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粗壮,叶阔大而近箭形,株高可达2m。生长十分壮观,具热带风光的气氛,属于较大型的耐阴观叶植物。在温暖潮湿条件下,常会从叶尖端或叶边缘向下滴水,而且开的花像观音,因此称为滴水观音。其花语有"好运旺来"之意。  相似文献   

17.
用无刺卡因菠萝的冠茅顶端生长点、腋芽和无菌苗基部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诱导率分剐为87.2%、72.3%、100%。不定芽经继代培养可得到大量绿苗,繁殖系数达100万倍。已培育出试管苗46万株,大田定植3600株,并已开花结果。织培苗具有原品种的遗传性,可应用于生产。研究了简化育苗程序和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油菜窝播留苗移栽两用技术,即在本田直接完成育苗移栽和定苗,既能提高产量,又能省工、省力,减少操作程序,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介绍油菜窝播留苗移栽两用技术的"品种选择、窝播准备、窝播育苗、本田移栽、本田留苗、本田管理、收获"等操作要点,分析2014—2017年在奉节县推广应用效果,4年累计增加总产量1379.69 t,增加总产值744.19万元,节支367.88万元,累计增收节支1112.0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9.
按照茎瘤芥类蔬菜的正常播种时间、生长季节和施肥方法,利用钼肥对硝酸盐还原降解作用,连续4年对榨菜种植进行了硝酸盐蓄积规律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钼肥的拮抗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茎瘤芥中硝酸盐的蓄积量。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小于临界浓度(0.15~0.2 mg/kg)时,各分段生长时期(移栽苗、返青苗、茎膨大初期、膨大期、成熟期、"雨水"节后)硝酸盐浓度明显增高(比富钼土壤高出近28.5%);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为临界浓度的1~2倍时,各分段生长时期硝酸盐浓度以1%~22%不等浓度递减,尤其在低浓度区,硝酸盐含量以7%~22%大幅度下降;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高于临界浓度2倍时,各分段生长时期硝酸盐浓度降低值极小甚至没有变化。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保持在临界浓度的1~2倍时,667 m2芥菜头产量基本保持在2300~2800 kg。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纸筒苗移栽机运动轨迹分析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国玉米苗移栽过程中普遍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移栽效率低以及移栽钵苗成本高、裸根苗不易成活等问题,采用纸筒育苗方式培育玉米苗,根据纸筒玉米苗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纸筒玉米苗移栽机。通过对纸筒苗在栽植机构中的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的理论分析,确定了栽植机构关键结构和工作参数,即栽植盘角速度w=7 rad/s、栽植盘中心到纸筒苗质心的距离L=275 mm、纸筒苗随栽植盘转过的角度α=80°。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测取苗株直立度、株距和栽植深度并计算这3个指标的合格率来评价整机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移栽机前进速度为5 km/h、理论株距为200 mm时,苗株直立度合格率为91%,株距合格率为92.6%,栽植深度合格率为79.3%,能够满足玉米苗移栽的农艺要求;栽植深度变异系数为7.4%,表明该机具有良好的栽植深度一致性。该研究可为纸筒苗移栽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