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冬暖大棚种植的黄瓜结果期约始于12月中下旬.结束于来年的5月下旬或6月上旬。这段时期包括3个阶段,即冬季最寒冷阶段(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天气逐渐变暖阶段2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天气转热阶段(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或6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抗虫棉及营养钵(土方)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对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抗虫棉在抗虫方面效果显著,但对棉花抗病能力提高不大。特别是老棉区,枯、黄萎病等发生重,制约棉花生产。而棉农又多习惯在植棉大田地头留一小块地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3.
1995年秋季(9~11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宋迎波,沙奕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初秋,东北地区初霜期提早,秋收作物在成熟前遭受霜冻危害,对作物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华北大部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日照严重不足,使棉花在桃和裂铃吐絮以及玉...  相似文献   

4.
棉花为喜高温、干旱、无限生长型植物,其产量品质形成对光照、辐射、积温等环境变化较其他作物更为敏感。全球温室化导致的积温增加、CO2浓度上升、辐射量下降、水分分布不均匀及极端天气爆发日趋频繁将对棉花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棉花生长期(4-11月)长达7个月,其产量品质形成关键期(7—9月)极易遭受多种极端天气气象条件。因此,尽管温室化效应产生的气温升高、CO2浓度增加将对棉花增产提质带来积极影响,并一定程度扩大我国可种植面积,但温室化效应导致的光辐射量的下降、尤其是短期极端高温/低温、短期极端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日趋频繁将严重威胁我国的棉花安全生产。因此,进行前瞻性的气候变化对中国棉花生产影响的评估、棉花适宜种植区的重新区划、环境稳定型棉花品种选育、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棉化抗逆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对保证全球温室化背景下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平衡施肥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阐述了棉花在新疆农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科学施肥对新疆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并且根据1997~1999年对南疆部分植棉县进行的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结果,对其主要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确定了新疆棉田土壤养分评价指标,提出新疆棉花高产高效施肥的原则和进一步发展新疆棉花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近,河北省景县农业局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抽取6个乡镇500个植棉农户,对棉花产业进行了分析调研。  相似文献   

7.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8~18℃)、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677.4h)、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73.6mm)、无霜期长(平均283d),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是江西省三大棉花主产区之一,常年棉花种植面积7000hm^2左右。棉田土壤主要有黄泥土、黄沙泥土、潮土以及石灰泥土。据土壤测试结果,渝水区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2%~3%、速效磷(P2O5)含量10~20mg/kg、速效钾(K2O)含量100mg/kg左右、有效硼含量0.18~0.55mg/kg。可见棉田土壤磷、钾养分较缺乏,尤以缺硼严重;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的初步判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参考新疆不同棉区地膜栽培棉花的气候减产年方面的研究,结合各监测点的农业气象资料和单产资料,初步研究不同棉区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判别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当北疆棉区6月月平均气温距平≤-0.5℃,南疆棉区5—6月气温持续偏低且月气温距平均≤-0.5℃、或棉花的开花日期滞后,其中喀什棉区棉花开花期比常年晚5d以上,石河子棉区、博州、巴州和阿克苏棉区晚3d以上时、或当6—8月中至少有两个月的月气温为负距平、且6—8月的平均气温距平在0~-0.4℃时,就可能出现一般气候减产年。而当6—8月各月的气温距平均为负值,且其平均气温距平≤-0.5℃时,就可能出现严重的气候减产年。研究结果为当地棉花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适宜棉花成苗的咸水灌溉方式及矿化度指标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河北低平原浅层地下咸水,保障棉花生产,该文采用畦灌和沟灌2种造墒方式,设计5种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开展了连续6 a的大田咸水造墒植棉试验,分析了不同造墒方式下灌溉水矿化度对棉花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棉花齐苗率显著降低(P0.05),由于棉花萌发和出苗阶段抗逆性差,棉花齐苗率显著降低时的灌溉水矿化度阈值年际间差异较大;2种造墒方式下棉花齐苗率与耕层土壤盐度显著相关(P0.01),且相关方程的斜率相近,但畦灌处理的耕层地温和其他土壤性状指标优于沟灌处理,导致土壤盐度相同时畦灌处理的棉花齐苗率高出5.5~7.7个百分点;4 g/L以上灌溉水矿化度处理的耕层土壤盐度呈现出随灌溉年份增加而累积的趋势,因此长期灌溉对棉花齐苗率的负面影响存在累积效应。在保证与淡水灌溉相比棉花齐苗率不降低的情况下,畦灌和沟灌处理的适宜造墒水矿化度应分别控制在6和4 g/L以下,正常情况下畦灌较沟灌更有利于棉花齐苗和幼苗生长。该研究为指导当地咸水造墒植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旱涝灾害对棉花生长影响的研究基础上,根据江苏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棉花生产的现状,对江苏棉花生产进行了分区。选取徐州、灌云、南通、盐城、兴化、宜兴、南京7个市(县),分别统计了近30年来棉花生长期间内的降水量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分析各分区棉花生产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并进行了评述,有针对性地提高了趋利避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旱涝灾害对棉花生长影响的研究[1]基础上,根据江苏省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棉花生产的现状,对江苏棉花生产进行了分区。选取徐州、灌云、南通、盐城、兴化、宜兴、南京7个市(县),分别统计了近30年来棉花生长期间内的降水量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分区棉花生产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并进行了评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秋季(9~11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杨霏云沙奕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入秋后,我国大部地区天气以晴为主,光、热充沛,利于秋季粮棉作物的成熟、收获。东北地区初霜出现晚,大部地区作物在霜前正常成熟。北方冬麦区土壤墒情良好,光...  相似文献   

13.
我县常年棉花铺地面积十万亩左右,是江苏省中等产棉县,过去棉花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七十年代平均亩产皮棉62. 67斤,其中1979年只有40. 3斤,从1980年以后,由于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植棉政策,实行科学植棉,大搞育苗移栽。四年来,棉花产量持续上升,1980年亩产皮棉85. 8斤,1981年亩产皮棉111. 5斤,1982年亩产皮棉129. 4斤,1983年亩产皮棉145. 3斤,四年平均递增19. 19%.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探索》2012,(8):45-45
目前.纺织业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但2012年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转正.以及新年度国家棉花收储渐近.预计后期棉价将延续弱势上扬格局。1棉花供需延续宽松格局据最新的USDA数据.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较2010/2011年度增加144.5万t.至2678.9万t:而消费量却萎缩173.8万t。至2318.5万t。产量增、消费减,使得本年度全球棉花供应过剩360.4万t,创出近16年来的历史新高。而2012/2013年度全球棉花将依旧过剩,数量为146.5万t。  相似文献   

15.
Bt汰选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t粉剂、转Bt基因棉叶汰选获得的低抗棉铃虫种群,在室内测定其对转Bt基因棉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两次选种群对转基因棉叶的反应有相同趋势。虽然两汰选种群在转基因棉叶上幼虫存活率比同源敏感种群提高,但存活幼虫体重、蛹重比取食常规棉叶的明显减轻,幼虫历期明显延长。比较抗、感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不同生长季节的生长,抗性种群化蛹率的提高,主要在转基因棉花生长后期,而在转基因棉花生长前期(6月下旬)开始取食的抗性初孵幼虫与敏感种群一样,仍不能化蛹,结果表明,室内用转Bt基因棉叶、Bt粉剂汰选的两低抗水平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上适应性明显提高,但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不正常。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黄河滩地植棉适宜的施氮水平,以转双价(Bt Cry1A+CpTI)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7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N 0、 150、 300和450 kg/h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施氮量对棉花叶片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叶绿素和全氮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增加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有下降趋势,进而延缓了叶片的衰老进程。在施氮量为N 300 kg/hm2 时,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且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较高;施氮量过低时,干物质积累量较少;施氮量过高时,有利于营养器官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但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较低。棉花施氮量为N 300 kg/hm2时籽棉产量最高,比不施氮(N 0)和施氮量为N 150 kg/hm2的处理分别增加15.29% 和9 .7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施N 450 kg/hm2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土壤肥力较低且下层土质沙性较强的黄河滩地,棉花的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影响阿克苏棉区棉花单产的温度要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阿克苏棉区棉花气候产量与不同长度时段、不同类型温度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不同长度时段的日温度要素与棉花气候产量进行相关分析,比采用旬温度要素的工作更细致,更合理,更易找出对棉花气候产量影响较大的有生物学意义的较佳时段和温度要素;(2)在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3个温度要素中,以最高温度对棉花气候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小;(3)春末及夏季的低温对阿克苏棉区的棉花气候产量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温度要素对阿克苏地区的棉花气候产量有最大影响的时段是在盛夏的棉花开花-开花盛期(7月14日-7月28日),其次为春末和夏季的前中期(5月17日-7月24日)的属于第一真叶-开花盛期的时段。而农一师则不同,主要在夏季中后期(7月5日-9月3日),大体相当于棉花开花-裂铃前这一时段。  相似文献   

18.
<正> 水资源缺乏,且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率大是黑龙港地区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也是棉花种植的主要限制条件.旱地植棉的特点使棉花更多地受制于自然降水.通过对本区棉花品种的水分适应性分析发现:虽降水的季节分布与棉花需水节律基本一致,但  相似文献   

19.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其灌溉效果与土壤质地是否相关有待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水矿化度对不同土壤质地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和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2022 年进行桶栽试验, 设置 2 种玛纳斯河流域常见的棉田土壤质地(砂壤土 T1、砂土 T2)和 4 个灌水矿化度(0.85(S0)、2.00(S1)、 5.00(S2)、8.00g/L(S3)),共 8 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棉花光合指标、株高、茎粗、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 随灌水矿化度增大,在砂土中棉花苗期后株高、茎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铃质量、单株铃数、产量、灌溉水利 用效率和断裂比强度均呈现减小趋势,S3 处理的蒸腾速率在蕾期较 S0 降低 10.61%;而在砂壤土条件下,各指标呈先增 后减趋势,S1 处理净光合速率较 S0 增加 8.40%。随灌水矿化度升高,2 种土壤质地下棉花的最大荧光呈现减小趋势, 非光化学淬灭呈现增加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可知,砂土棉田棉花产量与灌水矿化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在砂壤土棉田中, 用小于 3.69 g/L 的灌溉水不会降低棉花产量。利用通径分析可知,在砂壤土条件下,棉花茎粗、蒸腾速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株高是影响马克隆值的主要因素。在砂土条件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蒸腾速率是影响产量的 主要因素,株高、蒸腾速率是影响马克隆值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土质棉田合理利用微咸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花平衡施肥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了棉花在新疆农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科学施肥对新疆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并且根据1997~1999年对南疆部分植棉县进行的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结果,对其主要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确定了新疆棉田土壤养分评价指标,提出新疆棉花高产高效施肥的原则和进一步发展新疆棉花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