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齐黄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2 845.57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75.6%;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2 678.97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65.3%;全膜双垄沟侧播排第3,为2 548.40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57.2%。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优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和全膜双垄沟侧播种植模式,推荐为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大豆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施肥效应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国内一系列旨在促进大豆种植的政策,可能导致三江平原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在此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和肥厚的土壤资源,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配置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大豆种植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作者依据FAO/IIASA发布的GAEZ研究框架:首先根据大豆对气候、土壤的需求,对三江平原气象资料进行气候清查,评价大豆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再考虑地形因素对气候条件的影响,使用Fourier指数和坡度条件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然后,进行土壤清查,选取土层厚度、质地、pH、排水级与淹水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对三江平原大豆种植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并对含白浆层的各类土壤进行适宜性降级处理;最后,在栅格像元尺度上进行图层叠加,得到三江平原大豆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另外引入了适宜度指数(S_I),对三江平原23个县市大豆种植的土地适宜度进行了空间上的比较。结果表明:(1)除了坡度大于30%的山区外,三江平原大部地区适宜大豆种植,面积达8.5×10~4 km~2,约占总面积的78.75%;(2)沿松花江、倭肯河、穆棱河等两岸的平缓(2%~5%)和微起伏(5%~8%)地区,土壤质地和排水状况良好,最适宜大豆种植;(3)勃利、依兰、汤原、佳木斯、集贤、桦川、友谊、绥滨和富锦9个县市,适宜度指数均超过70%;其次是同江、桦南、虎林、宝清、抚远、七台河、萝北、鸡东、饶河和双鸭山10个县市;鹤岗、密山、鸡西、穆棱4县市,适宜度一般;(4)GAEZ模型流程化评价方法能够在区域尺度上有效实现大豆种植适宜性的空间差异分析,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在收集了大量的大豆试验数据(1998~ 2017年)基础上,通过拟合氮、磷、钾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得出最佳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春大豆和夏大豆的产量逐年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 2 610和 2 724 kg/hm2。夏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N 96 kg/hm2、P2O5 80 kg/hm2和K2O 126 kg/hm2;春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N 71 kg/hm2、P2O5 108 kg/hm2和K2O 74 kg/hm2;实现夏、春大豆高产的最佳密度分别为 27万和 34万株/hm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磷用量对春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和密度;在夏大豆产区,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用量。种植密度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春、夏大豆需要提高种植密度获得高产,同时均应注重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4.
以齐黄34为指示品种,在2015年相同密度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再度在环县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等3种不同大豆起垄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80.2%;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2 976.1 kg/hm2,较对照增产63.6%;全膜双垄沟侧播排第3,为2 800.5 kg/hm2,较对照增产54.0%。全膜等距微垄沟测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仍优于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双垄沟侧播,推荐为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肥在大豆种植中施用,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大豆根系的吸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利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土壤渗透压,减少大豆根系遇旱脱水的可能性。无论从节水农业的角度还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在大豆种植过程中施用菌肥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大豆的油脂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和施肥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蛋白质含量则相反; 不同品种间以农大15751油脂含量最高。中等种植密度处理硬脂酸和油酸含量较高,而高密度处理下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脂肪酸含量影响较大,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在高肥处理下较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在低肥处理下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绥棱县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5.34万hm^2左右。由于种植大豆较其他作物省工省时。销路顺畅,特别是近年来大豆价格一路走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豆面积逐年呈增加的趋势,然而由于连作重茬严重.使大豆达不到理想的产量水平.甚至有些地块呈逐年减产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针对这些问题,对大豆低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8.
《土壤与作物》2014,(1):1-9
一年生草本珍珠粟是有价值的饲料作物,珍珠粟除了作为饲料外,在种植后还有减少多种植物寄生线虫在土壤中密度的作用,为了探讨珍珠粟对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中密度的作用,2010年和2011年进行了哈尔滨和海伦2个地点的大豆连作田种植珍珠粟CFPM-101试验,以大豆为对照作物,在种植前和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测定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和卵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珍珠粟种植后可很好地控制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中的胞囊密度,在哈尔滨和海伦试验区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防治效果在31.1%~100%,而种植大豆后收获季节土壤中胞囊增加20.6%~97.5%。珍珠粟种植也可很好地控制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中卵的密度,防治效果在53.2%~100%,而种植大豆后收获季节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增加了23.5%~550%。研究结果证明了珍珠粟可有效地降低连作大豆田大豆胞囊线虫虫源密度。图8,表2,参21。  相似文献   

9.
以张豆1号为指示品种,在会宁县旱地进行了大豆全膜覆土穴播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行距为60 cm、穴距为14 cm时,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156.25 kg/hm2;行距为50 cm、穴距为18 cm和20 cm时,大豆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054.17、2 987.50 kg/hm2。且这3个密度处理的大豆综合性状优良。因此认为,会宁县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60 cm、穴距14 cm和行距50 cm、穴距18~20 cm。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探索》2010,(6):21-21
从山西临县传来喜讯,由于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连片种植、规模开发,该县依托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开发种植的2万hm^2大豆获得丰收。项目区每667m^2大豆增产30kg,增幅达25%左右,全县经项目区带动种植的2万hm^2大豆总产量达到2700万kg。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种植的现状介绍,提出影响我国大豆种植户品种采纳行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传播体系、农村所处的文化环境。内部因素有农户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新品种的态度,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农户采纳行为,以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探索》2012,(9):62-63
国产大豆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产大豆没有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主导权。要想具备价格主导权,市场是关键,需要构建起活跃的大豆交易市场。黑龙江作为大豆主产区.目前没有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豆批发市场.但正在努力尝试建立.这种尝试有利于黑龙江逐步具有大豆价格主导权。1交易呈现疲软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气候适宜度等级及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高效利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水热资源,发展冷凉地区大豆种植业,利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周边黑龙江地区近3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采用气候适宜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域近30年逐年大豆气候适宜度,建立了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进行了基于GIS的呼伦贝尔市大豆适宜种植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适宜度和水热综合适宜度≥0.6为适宜,0.4~0.6为较适宜,≤0.4为不适宜;降水适宜度≥0.7为适宜,0.6~0.7为较适宜,≤0.6为不适宜。大豆适宜种植区域为大兴安岭农区东南端;较适宜种植区域为大兴安岭东麓,适宜种植区的外沿;不适宜种植区位于呼伦贝尔市北部林区及西部牧区。在林区南部的农林交错带中,该区1 900~2 100℃积温区域为玉米不适宜种植地区,但可以大力发展大豆种植业,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时可考虑在这一区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大豆种植面积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中低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大宗作物面积提取时,需要考虑混合像元产生的影响,以提高面积提取的精度.以吉林省梨树县大豆种植面积为例,选取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对TM影像进行分类并计算出大豆种植面积,将其结果与Quickbird影像解译结果对比分析,采用以数量精度为基础的精度评价方法,分类精度达到92%.同时,使用典型的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和自组织迭代法非监督分类提取大豆种植面积,分类精度分别为87%和84%.结果表明,混合像元分解方法与其他遥感定量提取方法相比,能够提高大豆种植面积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高寒区大豆覆膜种植增温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3):550-555
研究了在岭东南高寒区高水肥条件下大豆覆膜种植对土壤温度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覆膜后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增温效果显著,花期后由于大豆植株生长叶面积指数的增高增温幅度渐低。覆膜的增温效应与气温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豆覆膜种植比传统种植大豆植株生长旺盛,同一品种平均干物质累积相对增加15 g左右,增产1800 kg hm-2。由于覆膜种植有效提高了大豆生育期土壤积温,使得在高寒区也可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大豆品种并可提早播种以达到增产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种植面积达750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7%,大豆是高蛋白作物,因为大豆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故大豆蛋白质被称为“全价蛋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不但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在兰州地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当量比、水分利用效益、肥料利用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单作比较,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显著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单位面积产量较单作提高了1.59倍;水分利用效益为3.20元/m3,较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59.20%和171.19%; N利用效益为71.55元/kg,较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27.02%和73.18%;P2O5利用效益为107.32元/kg,分别增加了24.07%和94.83%;K2O利用效益为134.15元/ kg,分别增加了19.08%和62.36%。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实现了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利用,具有提高土地产出量及可持续利用性的优势,同时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适宜在该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慧 《南方农业》2022,(2):179-181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由于耕地面积基本饱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如何提高国产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是当前阶段的重要课题.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快大豆品种创新、拓宽大豆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及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北方大豆多在旱地种植,因受水分因子限制,产量一直徘徊不前,难以突破[1,2]。为此试验研究了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及密度效应,为旱地春大豆增产节水提供依据。1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试验于2002年5~9月在国家攻关(寿阳)旱农试区中心试验田进行。试区位于北纬37·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探索》2010,(3):41-41
2010年度,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南美各大豆主产国种植面积普遍大幅增长,厄尔尼诺天气给巴西中西部以及阿根廷大豆产区带来了充足的降雨,使大豆单产又大幅提高,南美大豆丰产已成定局。根据预计,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6400万~670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