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棱豆在湖南怀化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个四棱豆品种在湖南怀化地区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中冀1号、K007在湖南怀化地区表现较好,嫩豆荚产量分别为21.58 t/hm2和21.73 t/hm2,块根产量分别为9.03t/hm2和9.25 t/hm2,无论是嫩豆荚还是块根产量都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且抗病虫能力强,适合于在湖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水稻奥两优69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奥两优69是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用自选光温敏核不育系奥龙1S与自选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R69配组育成的两系迟熟杂交中籼新组合.2007-2008年在湖南怀化芷江、靖州等地制种167.5 hm2,平均产量3.6 t/hm2,最高产量4.2 t/hm2.介绍了奥两优69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湖南怀化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何新华  徐礼岗 《杂交水稻》2004,19(Z1):46-46
1997年,我站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新香A种子,在我县金罗镇卫星村进行新香优63(新香A×明恢63)制种高产攻关试验.制种面积为6.7hm2,平均单产达3.08t/hm2,有6户1.03hm2平均产量过3.75t/hm2,卫星2组的孙际庆制种0.35hm2,总产1460.15kg,平均产量4.13t/hm2,其中800m2的一块田产量高达4.60t/hm2.现将其制种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3年通过对国家甘蔗品种表证示范对比试验的10个参试品种1年的试验观察,结合各参试品种在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农39号甘蔗产量达115.85t/hm2,含糖量16.71t/hm2,粤甘26号蔗产量达101.58t/hm2,含糖量17.69t/hm2,两品种综合性表现较好,适合在水田大力推广。桂糖29号、桂糖31号产量、糖分、含糖量比较高,表现好,适合在水田、旱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2011年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在湖南衡东县新塘镇连片实施6.742 hm2双季晚稻准两优608高产栽培示范,10月21日经农业部超级稻验收组专家现场实收,平均产量达10.62t/hm2.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推广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提高旱坡地单产及节本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辐98-296参加2010~2011年广西甘蔗区域品种试验,2年新植、1年宿根的平均产量109.16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CK2)87.42t/hm2、新台糖22号(CK1)92.31t/hm2分别增产24.86%和18.24%;平均蔗糖分14.33%,比(CK1)14.09%、(CK2)14.02%分别增0.24%(绝对值,下同)、0.31%.在参加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中试示范中,桂辐98-296平均产量103.29t/hm2,对照平均82.27t/hm2,增幅25.55%;平均蔗糖分15.22%,对照14.13%,比对照增1.09%.该品种丰产潜力大,参加高产示范,凭祥点:桂辐98-296产量为195.00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149.25t/hm2增产31.49%;百色点:新植与宿根平均产量186.77t/hm2,比新台糖22号152.09t/hm2增幅达22.94;hm2含糖量28.60t,也比新台糖22号23.19t增幅达23.54%.桂辐98-296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抗旱性、耐寒性强,宿根性好;在高海拔、高纬度蔗区也能种植;种植于旱坡地有利于增产、增糖及节本增效,建议在全国旱坡地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德香4103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德香074A与泸恢H10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在四川荣县作中稻+再生稻示范种植,一般中稻产量9.09.5 t/hm2,再生稻产量2.79.5 t/hm2,再生稻产量2.73.5 t/hm2,表现出丰产性好、再生力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2011年湖南隆回"百亩攻关片"获得单产13.90 t/hm2,实现超级杂交稻第3期13.5 t/hm2产量目标的基础上,2012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继续组织在溆浦、隆回、汝城、龙山和衡阳等5个县进行7个"百亩片"超级杂交稻第3期13.5 t/hm2攻关,在经受住了稻瘟病爆发等诸多不利因素严峻  相似文献   

9.
冷浸田双季稻品种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于冷浸田栽培的双季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方式,2009年早晚两季在湖南宁乡县、永兴县和桃源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品种间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早稻以陆两优996最高(5.68 t/hm2),晚稻以天优华占最高(5.61 t/hm2);(2)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均以垄厢栽培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5.52 t/hm2和5.81 t/hm2;以传统栽培方式最低,平均产量分别为4.75 t/hm2和5.25 t/hm2。由此可见,选用适宜于冷浸田的双季稻品种,采用垄厢栽培方式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GD-1S/RB20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苗头新组合,2004年在湖南汝城小面积示范,单产13.16 t/hm2,2005年示范7.1 hm2,验收产量12.59 t/hm2。介绍了2005年的示范表现和主要栽培措施,分析了产量没有达到13.5t/hm2预期目标的原因,提出了该组合高产栽培示范应注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