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苎麻新品系“75—10”系我所采用杂交育种和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来的。经品系、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系在长江流域各主产麻区表现增产稳定,一品质优良,比对照种“黄壳早”(对照1)增产35.2%,比各地生产品种(对照2)平均增产22.7%,且纤维品质优良,柔软、风伤、斑疵少,单纤维在1800支以上,半纤维素含量(13.95%)  相似文献   

2.
苎麻新品种“华苎4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苎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226.5kg,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59.13%,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33.81%;纤维品质优良,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2082支,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维所测试,所均纤维细产2239支;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出麻率特别高(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14%和5%以上);“华苎4号”的抗逆  相似文献   

3.
中红麻11号(原名“KB11”)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l”与国内抗病材料“72-3”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2.75kg/hm^2,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3723.00kg/hm^2增产16.4%(春播);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3732.75kg/hm^2,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9%,居首位;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3.6%,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11的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3和0.22个百分点,也高于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11”是-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经在全国示范试种.深受麻农欢迎。  相似文献   

4.
中红麻10号(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4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303.85kg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248.20kg增产22.4%(春播);在1994-1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13.2%;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248.58kg,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8%;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5.4%,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6和1.42个百分点,也高于粤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全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体、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华苎3号”是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44%,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年均纤维细诺2100支以上,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1988、2175支,年年2263支。在区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1984和1944支,平  相似文献   

6.
黄麻圆果种新品种中黄麻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黄麻-号(原名C90-2)系1984年利用黄麻优良新品系71-8和79-51进行有性杂交,再与79-51两次回交,采用系统选择与定向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六代选择于1990年育成的黄麻新品种。该品种有植株高大、高抗炭疽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适宜在全国各主要麻区推广种植。在1993-1994年品系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纤维产量2814.00kg/hm^2,比对照增产14.32%,差异极显著;2002-2003年全国黄麻多点区域试验,纤维产量2808.00kg/hm^2,比对照品种粤圆五号(2472.15kg/hm^2)增产13.59%,增产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纤维支数439支,纤维强力401牛顿/克,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7.
“华苎 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 ,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 2 2 6 .5kg ,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 5 9.1 3% ,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 33.81 % :纤维品质优良 ,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 2 0 82支 ,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检所测试 ,年均纤维细度 2 2 39支 ;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 ,出麻率特别高 (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 1 4%和 5 %以上 ) ;“华苎 4号”的抗逆性强 ,高抗炭疽病 ,不感染花叶病 ,抗旱抗风性强 ,但耐渍性略差。  相似文献   

8.
苎麻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湘苎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苎6号”系从黑皮蔸种籽繁殖中选出的优良单蔸培育而成的。1993年元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为“湘苎6号”。三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芦竹青增产26.10%,三年多点试验,平均比对照种芦竹青增产18.14%,三年生产示范试验,平均比对照种增产33.19%。1990年经湖南省纤维检验所检测,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2136支,达特优品质指标。花叶病情指数为2.80。该品种以高产,稳  相似文献   

9.
谭石林  陈再华 《中国麻作》1996,18(3):25-28,45
通过两年对7个要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2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要光温中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年对7个红麻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6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红麻光温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红麻10号(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4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303.85kg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248.20kg增产22.4%(春播);在1994-1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13.2%;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248.58kg,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8%;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5.4%,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6和1.42个百分点,也高于粤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湘黄麻二号”是以“巴麻72—2”中的一优良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070—36”为父本杂交,采用早期世代定向选择个别目的性状、较高世代选择经济性状的定向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品系比较亩产原麻352.2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17.6%、较“宽叶长果”增产14.2%.全国区试亩产纤维152.85公斤,较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4.6%。增产达极显著标准。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后期不早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较高的出麻率。  相似文献   

13.
中黄麻1号(原名C90-2)系1984年利用黄麻优良新品系71-8和79-51进行有性杂交,再与79-51两次回交,采用系统选择与定向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六代选择于1990年育成的黄麻新品种.该品种有植株高大、高抗炭疽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适宜在全国各主要麻区推广种植.在1993-1994年品系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纤维产量2814.00kg/hm2,比对照增产14.32%,差异极显著;2002-2003年全国黄麻多点区域试验,纤维产量2808.00kg/hm2,比对照品种粤圆五号(2472.15kg/hm2)增产13.59%,增产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纤维支数439支,纤维强力401牛顿/克,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红麻 1 0号 (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 4 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 1 993~ 1 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 30 3.85 kg比对照湘红麻 1号 (780 4) 2 48.2 0 kg增产 2 2 .4% (春播 ) ;在1 994- 1 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1 3.2 % ;在 1 997- 1 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 2 48.5 8kg,比新对照粤 74- 3增产 1 5 .8% ;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2 5 .4% ,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 ,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 ,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 3.6和 1 .42个百分点 ,也高于粤 74- 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 ,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 ,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高产抗病强适应性红麻新品种福红3号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福红3号系福建农业大学1982年以非洲裂叶与722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和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育种新技术,于1990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1991~1992年通过了福建省红麻区试鉴定,平均比对照粤743增产16.12%;1991~1994年福红3号在全国多年多点对比试验鉴定,分别比青皮3号增产20.6%,比粤743增产15.6%。其表现丰产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并且纤维品质及抗病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种。  相似文献   

16.
“华苎3 号”是在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 .44 % ,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 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 年均纤维细度在2100 支以上, 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 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 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 、1988 、2175 支,年均2263 支。在区域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 、1984 和1944 支,平均2140 ;抗逆性强,对炭疽病亚免疫, 不感染花叶病, 抗旱耐渍,抗风性中等。  相似文献   

17.
双低三系杂交油菜秦优8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优8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早熟杂交种。陕西省区试平均产量为3036.5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45.7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20%。2002年参加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542.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02%。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27%~0.44%,硫甙含量21.41~24.64μmol/g,含油率39.9%~40.9%。  相似文献   

18.
糖果皆用型甘蔗良种川糖89/103的选育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糖89/103是优良糖蔗果蔗皆用型的“双料”甘蔗新品系。其突出特点是中大茎径,蔗糖产量高,纤维含量适中。多年多点(次)试验表明:川糖89/103在樊西蔗区比主栽品种川蔗13号增产8.9%,增糖21.8%,纤维含量10.9%(与对照相当);在资内蔗区比川蔗17号增产25.3%,增糖15.8%,纤维含量8.9%(比对照种11.2%低2.3%),加上其适口性好,蔗茎基部粗大,抗倒伏力强,茎型美观,从而受到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糖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川苎8号”(原代号D-156)是我所用自育的优良雄不育系C26和恢复系B8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苎麻组合。在1995—1997年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1957.8kg/hm^2,较对照红皮小麻增产41.85%,在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46.1kg/hm^2,较对照红皮小麻增产69.04%;两组试验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该组合纤维品质优良,在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为1913支;在生产示范中,经达州市纤检局检测平均单纤维细度为1978支。该组合采用种子繁殖,后代在品质和经济性状上分离变异极小;植株高大、粗壮、经济性状优良,蔸型、株型理想,抗逆性强,高抗苎麻花叶病,抗旱、抗风力强。  相似文献   

20.
丹豆11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2001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两年11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680.5kg/hm^2,比对照种平均增产20.3%,居复试品系第1位。2001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76.0kg/hm^2,比对照种增产15.09%,居所有参试品系第2位。该品系单株生产力较高,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适宜于辽宁的丹东、大连、鞍山、营口等地及河北、河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