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腊条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繁殖容易,适应性强。过去采用墩栽法,条子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从1983年起,我们进行了条栽与墩栽的对比试验。条栽采用宽、窄行,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其株距均为10厘米;墩栽株行距1×1米,每墩3—5株。1985年10月调查结果表明,条栽密植与墩栽相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们在固定、半固定沙丘上营造了大面积的樟子松,成活生长良好。根据樟子松耐旱、耐寒、耐贫瘠、根系发达、生长快等特点,沙丘造林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一、整地。在一般平缓或起伏不大的固定沙丘地上进行带状整地,带宽60~80厘米,带距80~100厘米,带的设置与主风方向垂直。地势平坦处可全面整地,并及时进行机械造林。人工造林可采取穴状整地,穴的大小为1×1米,深度15~20厘米;或只临时“抢草皮”,深4~5厘米。二、造林方法。春雨秋三季均可造林。密度为3×1米或8×0.75米。在每个小班  相似文献   

3.
六月上、中旬雨水下透后(山场土壤湿透20厘米以上),40—60天的华山松幼苗可出圃造林。 (一) 挖塘整地:在杂草、灌木少的地方,可开挖见方宽15—20厘米、深15—20厘的小塘栽植;在杂草、灌木较多较深的地方,可开挖见方40—50厘米、深15—20厘米的大塘栽植。株行距离一般均为一米。每塘植苗2株。 (二) 取运苗木:从苗圃取苗造林时,要保持苗床湿润。双月苗因无侧根,可用手逐片拨取,用箩筐整齐装放。搬运栽植时,要遮盖不让烈日暴晒。当天栽不完的苗,可在阴坡潮湿处,挖15—20厘米深的土坑假植起来,第二天再栽。  相似文献   

4.
1.意、南两国杨树造林多采用深栽技术:用2年以上,高5米、离切口1米处粗3厘米的无根杨树苗木作为造林材料,用深栽机钻孔,将苗木栽入深1.5米左右、直径10~20厘米的栽植孔中。苗圃为培育用于深栽的大苗,将育苗株  相似文献   

5.
水杉植苗成活期耐盐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杉适应性强,在我省沿海地区可以推广.但水杉植苗造林成活率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怎样,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该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本站条田内,地面真高1.5—2.0米,面积720平方米;土壤盐份呈自然分布,从0.05%以下、0.05%—0.06%、0.06—0.07%……0.10%以上7个等级均有,但面积大小不一.1982年全年气候正常,不旱不涝.试验地南北长30米,东西宽24米.东西分为12个垄,每垄宽2米,植树2行,行距1米,株距1.5米,每垄计40株,全试验地计480株苗木(见图).图中由西向东数第3、7、11垄为深栽,深度为30—40厘米;第1、5、9垄的1年生苗为浅栽.深度为10—20厘米,其他苗栽植深度为20—30厘米.图中三角为固定采土点,每垄4个,计48个.取样分0—20厘米与20—40厘米两层.盐份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6.
雪松过去多用于庭园绿化。1964年昆明昙华寺苗圃,在西坡,坡度10°,土壤为酸性红壤的山地,用3年生扦插苗挖坑(坑为60×60×60厘米)造林3亩。株行距2×2米,呈品字形排列。1975年8月15日调查,平均高13米,平均胸径16厘米,未发现病虫害。选平均标准木(树高12.8米,胸径16厘米)做了树干解析。从树干解析说明,栽后4年内树高生长较  相似文献   

7.
杨树在淮北地区营造大面积纯林较多.1999年,萧县青龙镇王引河东岸杨树造林,品种为意杨69,株行距5米×5米(每亩栽27株),行内株间以1(杨):3(槐)的比例混交紫穗槐.  相似文献   

8.
常年平均气温15.9℃,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降雨量1104.1毫米,常年无霜期241.1天,1月平均气温2.7℃,7月平均气温28.7℃.(二)种苗来源1978年从安徽省宁国地区调进种子,由本县青山苗圃培育,当年生苗高80厘米左右,地径1.2厘米.(三)造林方法撩壕开沟,沟深60厘米,宽70厘米,株行距1.5×4米,行内混交杉木,每亩111株.营造面积93亩.(四)造林时间1979年春,随起随栽.(五)样地调查1983年冬对该片林分按上、中、下部位分别调查,每隔10行抽取二行检尺胸径及树高,重复6次,对其中一株优势木和平均木  相似文献   

9.
玫瑰花的栽植 选用玫瑰苗基部直径0.6厘米以上,高40厘米以上的优质壮苗,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深耕并整好地,实行大穴定植。要求行距2米-2.5米、株距1米-1.5米,每亩250株-330株。栽后踏实,及时灌水。栽植时间一般在11月份或年初的2月份。  相似文献   

10.
花棒植苗造林成活率低,影响造林速度。为此,我们进行了花棒扦插造林试验。试验地设在榆林县牛家梁林场沙地上。选择当地花棒枝条截干作插穗,用1年生实生苗作对比。造林试验共分6组33个小区,对比排列,每小区面积为0.3公顷,栽植300株(穴)。扦插造林每穴4根插条,植苗造林每坑栽植1株。扦插造林采取随砍、随剪条,随栽植,栽时留头3厘米。栽后随即搭设死物(柴草)障蔽,并于当年和次年9月,采用机械抽样,分别进行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等项目的调查,每小区抽样面积为20%。  相似文献   

11.
▲提高樟子松采伐迹地造林成活率的几点作法 1、苗木一律是2年生切根留床苗,高不得低于24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主根长14~15厘米,侧根长8~12厘米。 2、实行“交错式”造林,就是隔株双株呈狗咬纹状排开。第一行的第一穴植单株,第二穴植双株。第二行的第一穴植双株,第二穴植单株。配置点为2×1.5米、穴直径60厘米,双株间距20厘米,每公顷大约5000株左右。这样在3平方米的小区内就有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三十年代以来从美国引进的优良造林树种。我省最早于一九四七年引进湿地松、火炬松种子,一九五一年播种育苗,一九五二年开始造林。这批树至今在长沙市尚保存母树62株(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一九八一年经湖南省国外松引种协作组实地调查,三十年生的湿地松平均树高12.7米,平均胸径29.68厘米;火炬松平均树高14.1米,平均胸径32.19厘米。我市引种推广,进行成片造林是一九七  相似文献   

13.
1963年9月至1964年底,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在省科委、省林业厅和当地党政领导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于太安县徂徕山建立了山地造林保持水土的样板田。封山封沟,育林青草4,900亩,荒山造林9,118亩(其中国营造林5,989亩,集体造林3,129亩),营造农田防护林带130华里(包括路旁植树兼作林带用的),地埂栽紫穗槐115,000墩,栽干果11,800株,护岸护滩林1,212亩,四旁植树30,000株,种固沙植物355亩,改河道5,800米,完成土方108,000方,挖条田5,000亩,修整梯田300亩;培训林业技术骨干700余人,  相似文献   

14.
KDE型开沟大苗植树机适应沙荒地区造林工艺,主要用于平原沙荒大面积成片造林,和用于机械化营造防沙林带、护田林网。一、使用特点1.机械化栽植大苗。苗高1-3.5米,栽植深度30厘米;  相似文献   

15.
1957年春,我场开始引进落叶松242.4亩。造林地位于滦平县东南部靳家沟里的三道沟,海拔1200米左右,坡向为北和东北坡,坡度15—30°,土壤为黑色沙壤土,厚度50厘米左右,较湿润肥沃。生长期180天。1956年秋整地,次年用2年生苗造林,每亩444株,当年成活率达91.3%。头三年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幼林生长整齐,一般树高一米左右;四、五年后,高生长旺盛,压倒了杂草灌木而占优势,栽后八年,树冠交接,林地郁闭,树高平均6.25米,胸径5.5厘米。1964年冬初对幼林进行了修枝抚育:修去树高1/4的侧枝;砍去影响落叶松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和灌木,给落叶松幼林生长创造了  相似文献   

16.
溧阳县黄岗岭林场于1972年春营造了杉木林250亩,以后逐年发展,迄今共有杉木林600余亩.目前林分均郁闭成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650立方米,平均每亩约2.8立方米.近几年来,为了促进杉木生长,又在大面积栽杉基础上,进行了速生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小结如下:试验地面积4亩,于1972年3月上旬造林.造林地为缓坡荒地,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质地中至重壤.造林前一年全面整地深翻15—20厘米;开大穴栽植.株行距为0.83米×1.7米,每亩约480株左右.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造林后第一年间作太子参,次年间作西瓜.每年松土除草2—3次,并及时除萌定株壅土,造林后第三年林分即郁闭成林.1974年胸径生长已呈峰值生长,年生  相似文献   

17.
1.造林地选择。花椒属喜温喜光树种,造林地应选在阳坡或半阳坡的中下部,在山顶或地势低洼处以及重粘土壤上不宜栽植。 2.细致整地。在山坡上可实行带状整地,带宽1米,带间距2米,每隔5米修一条截水堰,以防冲刷。 3.栽植。一般采取植苗造林法。冬季栽植时间宜在“立冬”前后,为防冻害,可实行截干栽植,栽后培土堆,待来年春季解冻后,再扒去培土。春季栽植宜在苗木芽苞开始萌动时进行,栽后立即浇水。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东丰县小四平林场,1988年在红松造林地内间种大豆(面积10亩,12亩为对照),每亩当年收入大豆款82元,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具体方法:造林穴状整地,株行距1.5×1.5米,穴面70×70厘米,修成水平坑盘,在每穴中间植红松1株,在苗木左右15厘米处分别种大豆两簇。好处如下:  相似文献   

19.
檫树人工造林的历史虽较短,但实践证明,即使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区,其效果也是好的。例如,安乡县黄山头林场丘陵山地上的13年生檫树(初植每亩74株,现在每亩保存57株),平均胸径15.6厘米,平均树高14.2米,每亩立木蓄积7.08立方米。我所低丘红壤上13年生的檫树(初植每亩107株,造林后4年起陆续间伐,现在每亩保存66株),平均胸径13.9厘米,平均树高12米,每亩立木蓄积6.39立方米。上述檫林的造林整地及抚育管理均属一  相似文献   

20.
龙胜各族自治县日新乡勒黄村周天福夫妇,在用工程林营造速生丰产林中选用良种壮苗科学造林,收到良好效果。周天福1988年营造的43亩杉木速生丰产林,今年九月中旬,经县林业部门测定,平均高4.02米,优势高6.75米,平均地径6.84厘米,优势株地径13.06厘米,与相邻立地条件,造林时间相同,仅是种源不同的一片杉幼林相比,差异很大,比用普通种苗造林的平均高度多2.52米,一外省林业专家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