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 《中国茶叶》2000,22(4):3-5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竞争是质量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种竞争。用优良的品种去调整茶树种植结构是当今茶界一项重要工作。回顾和了解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工作,展望新世纪茶树育种和繁育的趋向,对发展21世纪茶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20世纪初,一批留学归来的爱国知识分子,将我国千百年以来的经验茶学融入近代科学,开创了我国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近代茶叶科学奠基人吴觉农在1922年发表的《中国茶业…  相似文献   

2.
茶树育种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贞 《茶叶通讯》2000,(2):13-17
60年代中期以来,茶树新品种选育一直是我国茶学研究的重点之一。30多年来,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6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约18.1hm2,占茶园总面积的16%左右,与“七五”末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1]。为我国茶树良种化和茶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总体来看,茶树育种的方法和手段与其他作物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还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需要。沿用常规育种方法难以取得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更新育种方法势在必行。近十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其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茶树育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月荣 《茶叶》2000,26(2):114-118
本文介绍了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过程。日本茶树育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海外茶树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茶树育种的目标,早期注重红茶品种选育,随后以绿茶品种选育为主,进入80年代后期,又侧重于多抗品种的培育,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推广,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同时加快了茶叶加工和茶园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益。茶树品种音一化和遗传育种资源不足是日本茶树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海外茶的品种资源的收  相似文献   

4.
三个优质乌龙茶新品种选育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高产优质的乌龙茶良种,适应茶叶生产的发展需要和不断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茶树育种工作的永恒课题.大红袍、铁观音、肉桂均为我国珍贵的乌龙茶品种资源,从这些品种中选育出的3个高产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丹桂、九龙袍、春兰分别于1998年2月、1999年3月通过福建省茶树良种审定和鉴定,成为福建省茶树良种.现将选育鉴定结果作一简报.  相似文献   

5.
曾建明 《中国茶叶》2005,27(6):33-33
茶树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近10多年来我国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和茶叶产品国内国际竞争的加剧,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茶叶生产者也对茶树良种化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全国掀起了一场茶树良种化工作的热潮.为了促使茶树良种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茶树品种选育,茶叶生产发展的宝贵财富。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茶叶生产形势的不断发展与要求,广大茶区通过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茶树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得到了广泛开展与普及,不仅鉴定、推广了云南大叶种、福鼎大白茶、祁门槠叶种、鸠坑大叶种等地方良种,而且也选育出许多新品系、新品种,有些新种通过比较试验或广泛试种,已被证明是能够广泛适应与具有推广价值的良种。为了适应我省茶叶生产发展需要,先推荐下列几个优良品种,以供引种与试种。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茶叶生产和消费国,约85%茶叶产量为CTC红茶。至今,在印度茶叶协会托克莱试验站和南印度茶叶种植者联合会茶叶研究所等地收集保存了约3350多份种质资源,选育释放了62个无性系品种、20个双无性系种子品种以及153个茶园系列品种。育种技术从早期的常规选种,逐步发展到杂交育种、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转基因育种等生物技术育种;茶树以扦插繁殖为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也在研究之中。目前60%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2014年度国内外茶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国外在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有较大进展,开发了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和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快速检测茶树品种样品的儿茶素类等品质成分,开发溶剂辅助香气蒸发(SAFE)技术检测茶叶的香气物质以及酶技术鉴定茶树品种抗茶叶轮斑病的能力。我国茶树育种的重要进展主要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和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品种选育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其种植时间长达数十年,因此,实行茶树良种化,是实现茶园持续高产、稳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预计茶叶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饮料。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21世纪的来临,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更丰富的茶叶产品以满足人们对茶叶的需求,更丰富的茶叶产品以满足人们对茶叶的需求,茶树新品种选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未来茶树新品种选育发展方向作一浅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作峰 《玉米科学》2003,11(Z1):030-03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近些年来畜牧业的发展,我省北部高寒区域的农业种植结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广大农民对作物品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麦、豆种植而逐步转向大豆、玉米的生产.作为玉米育种工作者,如何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以适应广大农民对品种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阐述了在今后几年内的育种目标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南茶产业发展迅速,是当今世界第六大茶叶生产国和第五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于越南富户(Phu Ho)的北方山区农林科学院茶叶试验站致力于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现保存有180多个品种。越南的茶树育种研究起步较晚,杂交育种是现在最常用的育种方法,已培育出一批新的无性系品种,其中有5个国家级茶树品...  相似文献   

12.
闽东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开发、应用和茶叶加工水平都走在全省前列。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闽东茶叶产品和茶树品种结构过于单一,已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势在必行。这是国内、外市场所决定,也是关系到21世纪闽东茶叶的兴衰。一、闽东茶业结构现状1、茶树品种和茶类结构状况闽东历史上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红茶占主要部分。形成了“坦洋工夫”“白琳工夫”著名品牌的红茶和“天山绿茶”系列。但到了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和国际茶叶生产结构的变化,红茶产品销路严重受阻。六十年代末,我区实行“红’改“绿”工程,只保留极少…  相似文献   

13.
茶树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害、旱害、病虫害是茶树高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子,选育、种植高抗品种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从茶树抗逆性机理、新品种选育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茶树抗寒、抗旱、抗病、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茶树抗逆性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历史悠久,茶树分布范围很广,茶区自然条件复杂,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建国以来在党和毛主席制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茶树育种科技人员和广大茶区群众共同努力,进行资源调查,分离选种,杂交育种、引种,在茶树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发展我国茶叶生产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今年3月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指出:“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是解决茶叶脱咖啡因方法之一。本文对常规育种方法和基因_T-程方法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加强低咖啡因种质资源创新、开展复合型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研究、用生物技术开展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三个方面展望了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茶叶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茶叶生产经济收益的手段已逐渐由过去的增加产量转变为提高品质来实现。这也是对茶树育种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将讨论茶叶品质成分含量的品种间变异,探讨茶树高成分含量与丰产性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达到成分育种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资源研究,要做很多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茶树品种资源,可以在茶叶生产上直接利用,也可以在茶树育种时作为原始材料来利用。下面将这二方面,谈谈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一、茶树品种资源在茶叶生产上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乃兴 《中国茶叶》2007,29(5):22-23
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也称为基础亲本或基本亲本)是指遗传性状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具有优异的品质,优良的丰产性、适应性、经济性和较强的配合力,在茶树育种实践中作为亲本次数多、且选育出较多优良品种的种质。它可以是茶叶生产上利用过的优良品种或具有利用价值的优异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27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批准《茶叶科学技术》更名为《茶叶学报》.籍此顺势而上,开启新的征程. 《茶叶学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自1960年创刊以来,经历了《茶叶科学简报》、《茶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共出版225期.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见证了茶叶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茶叶科技的不断发展,浸满了几代茶人的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20.
寒冷地区茶树引种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木 《中国茶叶》1993,15(1):4-5
随着茶叶科学研究的不断探入,越来越多的茶树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在茶叶生产上得于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种茶的经济效益也愈来愈显著,特别是近年来名茶热的掀起,良种与名茶结合,种茶的经济收入更是扶摇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