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绿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别名蠓飞子,主要为害茭白、野茭白等,在南方地区茭白上发生较为普遍。长绿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茭白叶片,吸取汁液,并在叶脉上产卵,使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输送受到影响,往往会导致孕茭时间推迟,从而造成茭白商品性降低、产量降低,严重时减产达25%~75%。  相似文献   

2.
茭自胡麻叶斑病俗称茭白叶枯病,由真菌类病菌引起,是茭白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各地引种茭白面积不断增大,使该病的发生范围也逐渐扩大,并且发病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的受害田块达到90%以上,受害叶片可达100%,病害发生特别严重时,全田茭白叶片变黄枯死,造成茭白植株在9月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茭白纹枯病在全国茭自种植地普遍发生,由于生产上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等原因,该病发生日趋严重。该病属于真菌类病害,破坏茭白组织和茎、叶的光合作用,削弱根部吸收能力,降低茭白的营养物质积累,一般病株率30%50%,重病田块发生率80%以上,严重时能引起茭白的腐烂、倒伏等。茭白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温度在25℃50%,重病田块发生率80%以上,严重时能引起茭白的腐烂、倒伏等。茭白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温度在25℃32℃,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4.
<正>茭白胡麻叶斑病,俗称茭白叶枯病,由真菌类病菌引起,是茭白生产上发生最为普遍、最重的病害,在茭白整个生长发育时期都有可能发生,以高温多雨的夏秋季发病较重(图1)。尤其是在大棚种植茭白的环境下,病害发生特别严重时,全田茭白叶片变黄枯萎,造成植株在9月提早枯死,影响茭白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眼下,正是茭白即将成熟上市的季节。近期,在茭白产区调查,发现今年茭白锈病发生较重,主要原因是今年春季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茭白生长偏弱。当前正值茭白孕茭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影响茭白的产量和质量。现将茭白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茭白锈病主要以病残体上的冬孢子越冬,当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茭白锈菌就会萌发,并侵染茭白。春季在  相似文献   

6.
<正>茭白瘟病,又叫茭白灰心斑病,是茭白的重要病害,在茭白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30%~50%,严重时可达70%~80%,影响茭白生产。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茭笋。平均气温达20℃时(5月上、中旬)开始为害,温暖、高湿利于发病。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土壤  相似文献   

7.
茭白田养泥鳅与鸭生态种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茭白田套养泥鳅,茭白田附近再搭建鸭舍养鸭,进行茭白、泥鳅、鸭综合经营,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良性循环结构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8.
茭白资源分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茭白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将茭白分为野生茭和栽培茭两个生态型,栽培茭又分单、双季茭类群和长、短薹管品种群,研制了部分茭白品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茭白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 ,2 0 0 1年全市种植面积 2 0 0 0hm2 ,主要种植品种有“河姆渡双季茭白”、“浙大茭白”等。近几年来 ,在引进茭白新品种 ,推广茭白栽培新技术的同时 ,我们根据茭白利用无性繁殖 ,极易退化分离的特点 ,加强了对茭白品种提纯复壮的技术研究 ,建立了茭白种苗繁育基地 ,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市茭白生产的周年四次精选提纯复壮法 ,有效地解决了茭白的退化分离现象。1 茭白品种提纯复壮方法茭白一般生长周期一年至一年半 ,当年春季种植可收“梅茭”、“秋茭”二季 ,第二年还可收一季“夏茭” ,茭白品种的提纯复…  相似文献   

10.
从15省市征集到的150多份茭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97份(双季茭白24份,单季茭白73份),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茭白属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蔬菜,性喜冷凉的水生环境,山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加上冷泉水的灌溉,很适合茭白的生长发育。南方山区冷浸田较多,以前多用来栽种一季水稻,产量低、效益差。近年来,江西省永丰县利用冷浸低产田发展单季茭白生产,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BO系列茭白高产栽培技术周明全,彭其胜,邹社校,鲁勇,邓来勇,王卫平(湖北农学院荆州434103)BO系列茭白是湖北农学院特种生物实验中心近年成功选育的两熟美白新品系。目前已在湖北、湖南等地区大面积推广,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现根据试验和大面积种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些低洼稻田已改种蔬菜作物茭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逐年扩大之势。但据调查,影响低洼田种植茭白效益的病害较多,其中值得高度注意的是胡麻叶斑病,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该病的发生范围逐步扩大,病情也就日益严重,病株率一般都在20%以上,对获取茭白高产不利。发病症状。茭白胡麻叶斑病在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小的褐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岳西高山茭白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高山茭白可能的最佳贮藏保鲜措施,采集了安徽岳西高山茭白,研究了赤霉素、苯甲酸钠、茭白专用剂等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其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措施对其贮藏过程中各项生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保鲜剂处理后的茭白呼吸强度随贮藏天数先逐渐上升,然后快速下降: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呼吸强度变化最慢,其次是茭白专用剂和赤霉素。所有处理的茭白底部与中部硬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其上部基本不变或略微增加;采用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各部位硬度随贮藏天数的变化小于其它处理。贮藏期内各处理茭白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赤霉素与赤霉素+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糖含量下降最慢;Vc和蛋白质含量也下降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对岳西高山茭白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菰毛眼水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昆虫,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茭白产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展,影响着茭白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同科的灰刺角水蝇、稻水蝇等也可为害茭白,但以菰毛眼水蝇为害为主,数量上占80%以上。该虫寄主范围很广,有茭白、野茭白、水稻、看麦娘、绿萍、水花生等植物,菜农在生产上应重视其为害并加强防治。1.识别要点成虫体型小,体长2.5毫米左右;体黑灰色;前翅前缘有2个缺刻;触颖长,呈梳状;复眼  相似文献   

16.
为给茭白与鸭共作系统中适宜放养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茭白单作、茭白田放鸭300、375、450只/hm~2条件下茭白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茭鸭共作能显著提高茭白后期叶片数、干物重及产量,并延缓茭白后期叶片衰败。放鸭密度从375只/hm~2增加至450只/hm~2时,茭白后期叶片衰败加快,且茭白产量不再增加。茭鸭共作显著提高茭白蛋白质、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茭鸭共作系统灌溉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4500 m~3/hm~2时,输入的N、P、K相当于99.75 kg尿素、38.25 kg过磷酸钙和83.55 kg氯化钾的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茭白常规种植密度27795株/hm~2,田间适宜放鸭密度为375只/hm~2,可显著提高茭白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7.
茭白四季结茭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2~1993年对茭白的四季结茭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控制水肥,采取促延措施,综合平衡管理,可在春季(4~5月),夏季(7~8月),冬季(12月)四个季度收获茭白,从而提高了茭白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来安茭白的栽培点要彭怀远(安徽省来安县科协239200)茭白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1993年全县茭白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亩。1来安茭白的特点1.1品质优良。个大、鲜嫩、肉白、味美。单茭长约30~40厘米,形似美玉,直径6~8厘米,单个重150克左...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野生稻面临转基因污染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野生稻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普查时发现,由于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加之茭白、莲藕等大量外来物种的入侵,80%的野生稻生长点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20.
茭白是主要水生蔬菜之一,营养成分丰富,保健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茭白水分含量高,采后易失水萎蔫变质,常温保存容易出现红变和腐烂现象,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大幅降低.为了延长茭白的贮藏保鲜期,提高保鲜质量,本文在介绍茭白主要营养成分及活性功能的基础上,对茭白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及主要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茭白采后保鲜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