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丘陵旱地豆菜双季玉米吨粮吨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江南丘陵旱地传统的主要种植方式麦玉米两熟。为了进一步提高丘陵旱地的光温资源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近年来各地在进行新的多熟种植方式探讨。根据江苏南部丘陵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作者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江苏理工大学校园内220m2具有中等土壤肥力的试验地上,进行了蚕豆间作生菜后,套作春玉米,再接茬种植秋玉米的粮(饲)菜结合三熟四作新种植模式的试验。本文对该种植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供试品种选择掖单4号、苏玉9号、农大甜单8号和农…  相似文献   

2.
早地多熟栽培制是在适宜的地域范围内,通过不同作物类型群落有效地利用光、热、水等环境资源的生产能力,促进旱粮作物多熟高产,提高产值的一项重要措施。德江位于黔东北部,为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县总土面积2077平方公里,耕地量算面积576547亩,其中旱地占耕地面积的51%,具有发展旱地多熟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瓮安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是耕作制度上一项重大改革,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它是采用间套轮作技术,在同一块旱地上一年时间内把适宜作物安排在最佳的种植期和生育阶段,使各茬作物充分利用地力、时间、空间和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实现一地一年收获多季作物,改一年一熟、两熟为一年多熟的种植制度。根据我县生产实际,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经验证明,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能科学地合理组配粮食、经济作物及绿肥作物的种植,确保粮、经作物生产正常进行,协调各作物之间相互关系,变相互矛盾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用地与养地…  相似文献   

4.
旱地多熟分带轮作是在传统间套复种轮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种植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间混套作,是传统经验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不同作物进行带状问套轮换种植,是耕作制度的一大改革。它能充分利用地力,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产量,是旱地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措施。德江县1985年引进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就近几年的推广实践,对德江县旱她多熟分带轮作前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洪权 《作物杂志》1995,11(6):9-10
东南沿海丘陵旱地种植结构的变革陈洪权(浙江省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317000)台州市处在我国浙江省东南沿海,多丘陵山地,旱地面积2.67万hm2右,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12.8%,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及沿海丘陵岛屿旱地所占比重很大。为此,必须调整旱地...  相似文献   

6.
旱地复种方式在人多地少、光热资源丰富,经济贫乏的丘陵地区必然向多熟、多样力向发展。目前,早地多熟复种方式存在着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形式较单一,山上是麦—苕、豌—苕两熟制,山下是麦/玉/苕三熟带状复种制,经作物争地矛盾很突出;二是多熟下的组合配套不尽合理,产量不高不稳。  相似文献   

7.
晋南旱地多熟种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试验表明,在渗灌补水条件下,旱地多熟种植高产高效。多熟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依次为3-2式>6-2式>8-2式>单作,经济效益成倍提高。筛选出以小麦/棉花-秋作物组合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在极干旱年份不宜发旱地多熟种植。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方红壤低丘岗区农田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等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引进、筛选、培育新品种,优化种植制度。稻田和旱地改制,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红壤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裁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灿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如烤烟、西瓜等。研究提出了本区主效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作物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并在试区示范推广,促进了红壤丘岗区种植业三元结构优化和核类型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2.7℃,全年降雨865mm,光热资源丰富。全县有耕地面积7.07万hm2,其中丘陵旱地面积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5%。据近年土壤化验,该类土层多在80cm以内,土壤有机质0.6%~0.8%,速效氮60mg/kg,速效磷10.5mg/kg,速效钾46.7mg/kg,绝大部分无水浇条件,适合种植甘薯。长期以来,由于旱地土壤水肥条件的限制及对上述作物两熟增产技术开发力度不够,致使同类旱地60%以上的光热潜力没有发挥出来,造成小麦甘薯产量低而不稳,1996~199…  相似文献   

10.
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示范简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旱地宽厢带种植试验表明,在适当提高旱地分带轮作带宽的条件下,早地多熟种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经济效益能成倍增长,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在水源和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不宜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有发展多熟种植的有利条件。因此,为发挥本市大麦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市作物研究所在本市部份丘陵地区开展了大麦间套种植的生产示范试验,其主要种植方式是。 (1) 大麦双季稻:大麦—早稻—晚稻。 (2) 早四熟:大麦+小麦/玉米/红苕。  相似文献   

12.
湘北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栽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籼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结构优化,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旱地新3熟“麦/玉/豆”种植模式集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为一体,具有抗旱节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生产能力,改革耕作和收获方式、保护性耕作土壤等特点,以及省工节本增效和肥地环保生态等优点;四川省多年多点示范推广表明:该模式较传统模式经济益高140元/667m2以上,少施尿素4~6kg/667m2,易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大豆产业化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推广,总结了“麦/玉/豆”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大豆、玉米、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等常见旱粮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组装创新,探索出包括"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和"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鲜食旱粮作物新型的高效种植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单作套种和秸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模式与鲜食旱粮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还进一步提高了旱粮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15-17日在长沙召开,论坛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学会承办。论坛紧紧围绕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展开。袁隆平院士、官春云院士、赵振东院士、朱有勇院士、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刘巽浩教授等参加会议并作报告。刘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丘陵区光热资源较丰富,旱地农作物两熟有余、三熟不足,实行多熟间套种植增加复种指数是确保四川省丘陵区粮食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并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提高了玉米产量,比"麦/玉/苕"传统种植模式玉米增产9.07%,三季作物全年产值增加4 715.25元/hm2,增幅为18.83%。  相似文献   

17.
河南传统农业作物起源与耕作制度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传统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河南传统农业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其耕作制度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以多熟种植和间、混、套作为主要方式。从野生植物驯化为粮食作物到农作物育种;从传统农具的发明创造到精耕细作这种北方旱地典型耕作制度的建立和演变,河南传统农业长盛不衰,许多方面都处于当时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河南传统农业作物起源以及耕作制度的演变过程,为当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农业资源环境高效利用,为新时期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沿江旱地旱粮多熟制的优化构思蒋观真,徐志康(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局226006)(江苏省海门市农业局)南通市沿江滨海地区有240万亩旱地,除种植棉花、湖桑、薄荷等经济作物以及部分改为水田外,还有92万亩旱地常年种植旱杂粮。根据这一地区热量资源两熟有余,三...  相似文献   

19.
王华 《中国种业》2014,(1):72-73
河南省安阳县西部背靠太行山,属于丘陵岗地,土质粘重,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持续高温,秋季阴雨寡照,降温较快,在黄河流域丘陵岗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历来以种植谷子、甘薯、棉花等耐干旱作物为主,其中棉花是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20世纪60年代安阳县植棉面积2万hm2,21世纪以来,由于植棉成本高、劳动力转移、种植棉花收益低于麦、棉两熟模式等原因,棉花面积迅速缩减,至2012年全县植棉面积不足0.2hm2,主要原因除了植棉收益较低外,选择适宜棉花品种和研制推广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几年试验比较,筛选出了适合丘陵甘地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60,并研究集成了相应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该品种在丘陵岗地的种植模式报道较少,本文结合中棉所60的品种特性对丘陵岗地棉花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宁都县烟-水稻制种轮作高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后制种是一种水旱轮作的科学种植方式,在同一地块上交替轮换种植水生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烟草水旱轮作模式是实现耕地用养结合、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烟-稻制种轮作高产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