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计算了家兔一系列肉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例如宰前活重与胴体重为0.964,胴体重与屠宰率为0.643,胴体肉骨比与食用价值高的腰部和后腿肉骨比分别是0.645和0.666。由此得出结论,要获得胴体重、屠宰率合乎仔兔肉规格和肉用品种好的商品肉兔需要选择早期生长迅速的个体留种並辅以良好饲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秦川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146头18~20月龄秦川牛阉牛,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运用SPSS统计程序中的GLM模型,分析其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关系。【结果】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130 bp处具有PCR-SSCP可检测到的SNP位点:Y=T→C。对该SNP位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分型并与88头秦川牛的肉用性状指标进行GLM分析,表明AB型个体的后腿围、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AB型个体的胴体胸深和嫩度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型个体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1);另外,BB型个体的后腿围、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结论】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上存在SNP位点且与肉用性状有较强的关联性,说明H-FABP基因可作为秦川牛部分肉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选育具有无角性状的牛有利于规模化饲养管理,且可以消除断角带来的应激,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对养牛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牛无角性状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分析资料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典范相关分析认为,大部分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并不密切,但仍有10.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的水平。在米质和产量这两组性状间的关联性中,由粒长、长宽比、糙米率与千粒重、每穗实粒数、产量、有效穗起了主要作用。以直链淀粉含量为核心的蒸煮品质和食口性,以及以垩白为代表的外观品质与产量和其构成因素是没有矛盾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通过遗传改良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籼粳交F1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具有不同株型性状的6个籼稻和6个粳稻品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36个籼粳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籼粳交F1的8个主要株型性状遗传,除剑角之外,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且相互之间有一定遗传相关,籼粳交F1的剑叶长、剑叶面积与穗长和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遗传正相关,而株高、剑叶宽、倒二叶宽和倒二叶面积与单株有效穗数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个杂交早稻新组合F1代的7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株高4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结实粒2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与其他性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肉用牛的饲养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散养户、养牛专业户和适度规模养牛场的针对肉用西门塔尔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本技术可使肉用西门塔尔犊牛的潜在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发挥,提高断奶重,使6月龄犊牛断奶体重达到200kg以上,为生产优质牛肉打下基础,并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牛人工授精技术在广西各地推广开始,许多乡镇开展得如火如荼,伴随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各地杂交肉用牛犊不断出生,广西桂平市更是走在广西前列,成为广西区牛品改工作先进县市,每年牛人工授精产下的杂交肉用牛犊有近2万头,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养殖户对杂交肉用牛的饲养管理,还是采用简单粗放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农区农村草地逐年减少,杂交肉用牛采食量严重不足,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生长缓慢,消瘦,杂交良种优势没有得到体现,饲养一年,体重只有150~200kg.因此,提高农区农村杂交肉用牛科学饲养管理水平,是牛品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萝卜杂交组合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萝卜16个杂交组合与产量有关的6个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萝卜杂交组合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为株高0.7226、叶片数0.7279、开展度0.7024、肉质根长0.6628、肉质根粗0.7831、肉质根皮厚0.6048;关联序为肉质根粗>叶片数>株高>开展度>肉质根长>肉质根皮厚;各性状的灰色权重为w1w2w3w4w5w6=0.1720.1730.1670.1580.1860.144.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近年来选育的30个苗头杂交早稻新组合为材料,以威优77为对照,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并分析了产量与各农艺性状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31个供试组合中,有14个比对照增产,最大增幅达25.39%。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均呈不同程度正相关,贡献大小依次为: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穗平均实粒数〉穗数〉穗平均总粒数〉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株高;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适当控制株高,提高千粒重,增加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我国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并对其走向进行经验性预判,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对肉牛良种补贴政策进行评价反思。研究表明,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在提高肉牛良种化水平、带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完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低、政策宣传缺位以及政策供需错位等原因,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三低一模糊"现象,即养殖户对肉牛良种补贴政策认知程度低、肉牛良种补贴政策惠及程度低、养殖户对肉牛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低以及肉牛人工授精服务收费标准模糊。总体而言,肉牛良种补贴政策没有很好地实现政策设计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失败的,存在取消之嫌。肉牛良种推广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避免政策供需错位引致政策失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肉牛与体脂相关的胴体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检测了牛DGAT1基因K232A取代的2个等位基因K和A在实验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了基因型对4个肉牛群体部分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编码赖氨酸的等位基因K在地方黄牛品种鲁西牛、晋南牛、秦川牛和杂交牛利木赞牛×鲁西牛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75、0.39、0.40和0.35,在南阳牛中的分布频率最高,为0.83。在本研究中,牛DGAT1基因的K232A取代对背膘厚度(P=0.88)、大理石花纹等级(P=0.13)和肌内脂肪(P=0.19)没有显著影响,但与腔油重/胴体重、嫩度显著相关,KK型和KA个体外脊肌肉剪切力低于AA型个体(P=0.037),而腔油重/胴体重明显高于AA型(P=0.045),而且KK型个体有更高的净肉率(P=0.018)。研究显示,编码赖氨酸的等位基因K在鲁西牛和南阳牛中分布频率高于秦川牛和晋南牛及已经报道的国外牛种,牛DGAT1基因的K232A只与腔油重/胴体重、嫩度和净肉率相关。该实验相关性分析结果还有待在更大的群体中验证。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POU1F1基因多态与生长性能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首次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相同季节4月(±10 d)龄纯种秦川牛(QQ)及杂种牛秦安(AQ)、秦德(DQ)、秦利(LQ) 4个群体164个个体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QQ及AQ、DQ、LQ群体POU1F1-HinfI基因座的451 bp 的PCR产物被限制性酶HinfI消化后表现多态性,它们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32/0.768、0.333/0.667、0.178/0.822和0.181/0.819,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4个群体POU1F1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群体内AB、BB基因型个体在胸围、十字部高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AA型个体(P<0.05),即BB、AB>AA(P<0.05),可作为秦川牛体尺指标(胸围、十字部高)候选基因之一。但在体长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不宜作为体长指标候选基因。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相应地B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描述猪血浆酶活性与经济性的关系,以湖南衡阳和望城种猪场大约克夏猪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通用线性模型分析了6种血浆酶活性与11个经济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血浆中谷草转氨酶活性与日增重、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屠宰率、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瘦肉率呈显著负相关。谷丙转氨酶活性与日增重、瘦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后腿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率、淀粉酶活性与屠宰率均呈显著正相关。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与胴体长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莱克多巴胺在肉牛血浆和尿液中的残留消除规律.【方法】选取3头中国‘西门塔尔’杂交肉牛,连续饲喂莱克多巴胺28d,给药剂量2.01mg/(kg·d),采集给药第1、7、14、21、28d和停药第3、7、14、28d血浆和尿液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血浆和尿液中莱克多巴胺含量.【结果】血浆与尿液中莱克多巴胺含量均在给药7d达到峰值,血浆中残留量为(6.55±1.93)ng/mL,未酶解尿液中残留量为(8 402.03±1 307.09)ng/mL.峰值之后莱克多巴胺含量开始下降,停药后下降迅速,停药3d时血浆中残留量为(0.60±0.01)ng/mL,未酶解尿液中残留量为(1 334.93±25.74)ng/mL,停药28d时血浆中未检测到莱克多巴胺,而未酶解尿液仍可检测到(5.77±0.10)ng/mL;酶解后尿液中莱克多巴胺含量显著高于酶解前(P0.05).【结论】与血浆相比,肉牛尿液更适合作为莱克多巴胺的监管靶标.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陆地棉F1代株内的变异与构成皮棉产量的4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对铃重、衣分的横向变异量和纵向变异量与直接构成皮棉产量的4个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典型变量的筛选,第一对典型变量达到极显著标准,其中铃重的横向变异与单株皮棉产量均具有较大的信息载荷量,但二者方向相反,说明铃重横向变异量大的类型不利于产量的提高。V值应尽可能为小值。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吕梁黑山羊为研究对象,用比色法分别测定血液GOT、GPT、Amy、CK、LDH酶活性和CP含量,用SAS软件分析其与6个体型性状指标的相关性,以期寻找一个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间接选择,为山西吕梁黑山羊育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吕梁黑山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与管围呈显著正相关(r=0.533,P<0.05);血清铜蓝蛋白(CP)含量与体高和背高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8、r=-0.646,P<0.01),与管围呈显著负相关(r=-0.490,P<0.05)。改变他们的活力,可以改变生长性状。所以LDH和Cp可作为早期辅助选种指标。  相似文献   

18.
鲁西牛和秦川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肉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本质,对鲁西牛和秦川牛的4个体尺性状和7个胴体性状分别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鲁西牛和秦川牛的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其第1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886和0.985,占到总相关信息的66.00%和92.92%,第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738和0.802,累积占到总相关信息的87.73%和98.16%。鲁西牛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第1对典型相关主要由胸围(A4)与胴体重(B1)引起,第2对典型相关主要由体高(A1)与后腿长(B5)引起,而秦川牛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第1对典型相关主要由管围(A3)、胸围(A4)与胴体重(B1)、后腿长(B5)、胴体长(B7)引起,对2个品种牛两组性状的选育应侧重于这几个性状的表现,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实践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小规模大群体公司联市场、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和优势互补异地肥育3种有效经营模式,并分别在唐河、鹿邑、太康及开封4县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有效经营模式的适应地区、推广条件、发展趋势和实施关键。结合平原农区饲料资源情况和牛群资源现状,研究并设计了2种高效配套的肥育饲养技术和“三三”制育肥技术方案,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平原农区商品肉牛生产的2种高效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养殖园区在宁夏肉牛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对肉牛养殖园区建设中在场址选择与场内规划布局、疫病防控、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