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改良目标的小麦育种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和矮秆基因 Rht10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育株接受任一非矮秆父本的花粉,后代总是分离出一半矮秆不育一半高秆可育。这在遗传育种中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利用好这个宝贵材料,我们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4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父本四年内连续回  相似文献   

3.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取得显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雄性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异交结实率高 ,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雄性不育材料 (邓景扬等 ,1 981 )。控制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性的显性基因 Ms2 (Ta 1 )位于 4D染色体短臂上 ,距离着丝点 31 .1 6个交换单位 (刘秉华等 ,1 986)。为了拓宽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应用范围 ,提高其应用效能 ,作者以矮变一号小麦品种为标记基因供体 ,成功地研制出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即矮败小麦。在矮败小麦中 ,矮秆基因Rht1 0与雄性不育基因 Ms2在 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 ,交换率仅有 0 .1 8% (刘秉华等 ,1 …  相似文献   

4.
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败回交后代分离的高秆可育株和矮秆不育株的抽穗期、开花期、株高、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仅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3 d,而开花期平均晚1.5 d;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穗长、每穗小穗数无显著差异;但就每株穗数而言,无论在哪种遗传背景下,矮秆不育株的穗数明显比高秆可育株多。  相似文献   

5.
1978—1982年在本校农场和温室,对小麦“矮变1号”和“大姆指矮”的矮秆遗传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矮变1号与高秆亲本杂交,其F_1的株高均低于亲本平均值。F_2的株高分离比例基本符合1矮秆:2中秆:1高秆的比例。F_1用高秆亲本回交,回交一代的株高分离比例,完全符合1中秆:1高秆的比例。矮变1号的矮秆遗传主要是受一对不完全显性矮秆基因所控制。 矮变1号的矮秆遗传和大姆指矮相似,但它的显性矮秆基因效应大于大姆指矮,因此,它是一份有价值的矮秆材料。  相似文献   

6.
“矮败”小麦是通过太谷核不育基因Ms2(Ta1)和“矮变1号”矮秆显性单基因Rht10紧密连锁而成的附加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对其有关生物学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对“矮败”小麦的开花习性和柱头生活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矮败”小麦的开花习性,除不育穗开花状况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穗相似而和普通小麦明显不同外,其余习性均和普通小麦品种基本相同,“矮败”小麦的柱头生活力也长达10天以上。  相似文献   

7.
矮败小麦胚芽鞘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矮败小麦育性,株高和鞘长三性状相互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与矮秆基因(Rht10)紧密连锁,同时发现矮败小麦的短芽鞘与矮秆性紧密相关,其短芽鞘特性可作为太谷核不育基因的早期形态标记。通过短芽鞘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准确率因组合而异,平均为88.2%。用20mg.kg^-^1GA3浸种处理可明显促进可育株芽鞘伸长,但对不育株芽鞘伸长作用不明显,从而加大可育株  相似文献   

8.
矮秆小麦亲本材料─—花特矮达龙珠(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花特矮小麦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高抗育种室与花培室合作,从太谷核不育小麦丰抗轮回选择群体中选拔的3代可育株,经花药培养选育而成。花特矮小麦株高50-52cm,穗长9cm,幼...  相似文献   

9.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败”小麦等的异交结实率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一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乃是矮秆的不育穗受到高秆不育株叶片的荫蔽。适当除去不育穗顶部遮挡的叶片,辅之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用鸡毛帚授粉,是授粉工具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矮败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刘秉华等育成的核不育小麦新种质。该种质将Tai小麦的显性不育基因MS2与矮变一号小麦Rht10显性矮秆基因有机结合,是太谷核小麦的进一步应用。文章就如何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曰选择育种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1.
小麦核不育的遗传研究和雄性不育遗传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多年对小麦雄性不育研究的进展。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显性雄性不育材料,它的显性不育基因Ms2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距离着丝点31.16cM。以矮变1号小麦为标记性状供体,经大群体筛选和细胞学研究,研制出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矮败小麦。在矮败小麦中,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在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交换率仅为0.18%。该两基因的连锁片段已转移到中国春小麦ph1b突变体和八倍体小黑麦中。发现一套基因控制的雌雄性都不育的小麦遗传种质和双隐性基因控制的小麦核不育材料。综合分析已发现的核不育材料,提出植物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材料起源假说;经遗传分析和数学推导,建立植物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育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通讯》2006,(8):59-6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仪式在淮阴所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保明书记与省农科院常有宏副院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矮败小麦是利用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材料,以“矮变一号”为标记供体,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标作用强的特性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小麦育种工具。  相似文献   

13.
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矮败小麦后代表现矮秆株不育。高秆株可育。矮秆性和不育性连锁遗传。从小麦拔节到抽穗期间,均可根据植株高度间接判别不育性,提高选择效率。矮败小麦株高表现连续分布,不育株内和可育株内均有一定差异,且不育株的高限和可育株的低限表现交叉,存在中间类型。在以株高为标记性状判别育性时,应选择明显高株和明显矮株。尤其在拔节期。更需选择极端类型才能准确,而对中间类型植株。仍需通过检查花药确定其育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育种过程中有效控制矮败小麦群体的株高,对矮败小麦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和控制授粉后代群体的株高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株高差异明显,有利于选择利用。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应注意扬花前在一定选择强度下及时淘汰不良高秆可育株,并收获相对较矮的矮秆不育株种子混合成下一轮群体。对轮选群体中分离出的优良矮秆不育株进行控制授粉,也应优先考虑选择株高相对较矮的优良种质做父本。通过以上措施,矮败小麦后代群体在株高性状上容易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提高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株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5.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它接受非矮秆品种的花粉,后代分离的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矮败小麦在轮回选择和矮化育种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秉华主持完成的“矮败小麦创制与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建立”研究,日前通过了由农业部组织,以庄巧生、李振声、刘大钧、董玉琛4位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矮败小麦这个独特遗传资源属世界首创;经过10多年反复探索与实践,利用矮败小麦建立了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该体系创新性强、实用效果好、发展潜力大,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它接受其它品种花粉后,其下一代的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二者极易辨认;且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是开展轮回选择育种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7.
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小麦是以矮变1号小麦品种为标记性状供体,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育成,其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紧密连锁,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十分有利于选出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及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良育种材料。探讨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它接受非矮秆品质的花粉,后代分离的矮秆株性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矮败小麦在轮回选择和矮化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与硬粒小麦品种吉拉多杂交并连续回交,在回交的F1群体中,我们发现不育株的株高明显高于不可育则可育株的株高近似于回交父本。对1996年的考种资料经统计分析及交换值的测定,初步确定此材料是太核不育基因Tal与高秆基因连锁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