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烤烟生长及磷石膏农用安全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石膏(Phosphogypsum,PG)不同添加量[0、40 mg·g-1(PG0、PG40)]和接种两种AMF[Glomus mosseae(GM)、G.aggregatum(GA)]对烤烟(KRK26)苗期生长及其磷(P)、硫(S)、砷(As)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AMF,磷石膏的添加均显著增加了KRK26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植株S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除不接种处理(NM)的烤烟根系外,PG40处理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并显著降低了NM处理的地上部As含量及吸收量,进而增加了磷砷吸收比。相同PG添加水平下,与不接种相比,接种GM和GA均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的生物量。除PG0处理的烤烟根系外,接种GM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S含量与吸收量及吸收效率,以及植株As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增加了PG40处理的植株磷砷吸收比;接种GA也显著增加了KRK26植株P、S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降低了PG0处理地上部As含量及吸收量。所有复合处理,以添加磷石膏40 mg·g-1和接种GA处理对KRK26的生长促进效果较好,对磷石膏施用造成的As污染有一定抵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特性。[方法]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对大豆苗期不同器官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大豆基因型根、茎和叶的吸磷量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磷低效大豆基因型的主要障碍是各器官的磷的吸收效率(即吸磷量)较低。在低磷处理下,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其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其磷的利用效率均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可以从植株的磷营养效率得以综合体现。低磷胁迫下,磷吸收效率即吸磷量是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的主要变异来源,磷高效大豆基因型苗期植株根、茎和叶对磷的吸收和累积能力较强是形成较多干物质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硒、硫浓度对大豆植株干物重,硒、硫、氮、磷含量影响的水培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营养中硫的浓度为60mgL~(-1)时,0.025mg SeL~(-1)的加入使大豆植株干物重达到最高;60mg SL~(-1)的加入对植株吸收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为30 mgL~(-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植株中硫的含量显著降低,但对磷无影响,而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增加到60mgL~(-1)时,在低硒(0.025mgL~(-1))浓度下,显著地提高了植株中硫和磷的含量,硫与磷的吸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1~(**)。本试验的硒、硫浓度对植株吸收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施硒对大豆植株中N、P、K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植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低浓度的硒能刺激硒积聚植物的生长,而强烈地抑制硒非积聚植物的生长。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的硒对大豆各生育期植株中N、P、K含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的氮含量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变化较复杂。不同生育期各处理中氮含量在叶中最多,大致分布为叶>根>茎。2)苗期植株中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生育期。3)大豆植株中的钾含量以籽粒中最高,但硒处理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磷效率不同的5个大豆基因型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磷、硼不同处理对大豆不同生育期植株生长和磷、硼吸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磷、硼不同处理显著影响大豆生长,并且磷、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中,磷有效性是影响大豆生长和硼吸收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硼水平下,增加磷有效性能显著提高各大豆基因型植株干质量、籽粒产量和单株磷硼积累量;在适量磷水平下,增加硼水平,能显著促进磷高效大豆基因型的生长和植株体内磷、硼的累积,但对磷低效品种则无显著影响.磷、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在成熟期表现更为明显,改善硼供应有利于提高磷高效大豆基因型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田间大气自动增温设备研究不同增温处理(0、0.5、1.0、1.5、2.0℃)下大豆不同生育期植株干重、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植株累积量和产量等.结果表明,增温0~2.0℃有利于大豆干物质累积、提高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和植株累积量;大豆百粒重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单株结荚数量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大豆产量、收获系数和氮磷钾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培养液不同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为体外培养鸡小肠合理选择培养液pH和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合理选择培养液磷浓度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个单因子随机试验,每个因子4个处理.48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肉公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囊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肠囊,40℃培养50 min.结果表明:培养液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的磷吸收量有明显影响,pH 5.0~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线性增加,与pH 5.0比较,pH 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著增加(P<0.01),pH 8.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磷含量在50~200μg/ml时,肠囊的磷吸收量与磷含量呈正相关,当磷含量增加到400μg/ml,十二指肠肠囊和空肠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结果提示: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鸡离体小肠培养液pH以6.0~7.0最佳;培养液中磷含量不能超过200 μg/ml.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的施入对玉米生物量和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物炭的施入对玉米生长及植株不同部分磷吸收的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施用不同量的生物炭,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结果】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生物炭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具有抑制作用,但提高植株磷吸收总量;在施氮条件下,生物炭能明显增加玉米的生物量(P<0.05),显著提高茎秆、叶片、籽粒磷吸收总量(P<0.05),明显降低根部磷吸收总量(P<0.05);随着炭施入量的增加,单株磷吸收量明显增加(P<0.05);生物炭处理能明显提高磷肥利用效率(P<0.05),利用效率变幅为20.73%~24.66%,相对于不施炭增幅达7.99%~30.76%。【结论】生物炭与氮肥、磷肥配施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升磷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营养液培养体系,研究不同供磷处理条件下,受体济麦22及其转磷高效基因TaPHR1株系的生长反应、根系形态特征及对磷的吸收、分配和利用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获得的TaPHR1基因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后代有更强的耐低磷胁迫的能力;2)在水培条件下,小麦对磷饥饿胁迫的反应总体上表现在生物量降低、根冠比提高、根长及表面积增大、根半径减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改变,不同基因型间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存在差异;3)对这些反应特征的分子机理的深入分析可为有效筛选磷高效小麦新种质以及发掘磷高效基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适合甘草的供磷浓度,以乌拉尔甘草幼苗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用不同浓度磷培养甘草后,通过比较其地下、地上生长量、甘草的光合性能及药用成分含量等研究不同浓度磷对甘草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浓度为0.05~0.35 mmol/L时,甘草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干质量及地上部分生长量等均随着供磷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供磷量大于0.35 mmol/L时,会造成地上部分徒长,地下部分生长受抑制;少量供磷(0.05 mmol/L)比不供磷对甘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甘草酸和甘草黄酮在磷浓度为0.15 mmol/L、甘草多糖为0.30 mmol/L时相对含量最高。可见,磷浓度为0.35 mmol/L时,最有利于甘草后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玫瑰茄早熟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玫瑰茄幼苗生长初期的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探讨玫瑰茄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1)玫瑰茄幼苗的POD活性在不同磷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处理时间段,中磷处理POD活性最高,其次是高磷处理,对照处理POD活性最低。(2)玫瑰茄幼苗随着磷浓度的增高,SOD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在处理初期(7月份)和收获期(10月份)中磷处理的SOD活性最高,处理中期(8月份)和中后期(9月份)高磷处理的SOD活性最高。(3)玫瑰茄幼苗的MDA含量在不同磷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与对照7月份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在同一处理时间段,随着磷浓度的增加,MDA含量均有所下降,中磷处理的MDA含量最低,其次是高磷处理,对照处理的MDA含量最高。(4)玫瑰茄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处理时间段,均随着磷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各月份不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高磷处理最高,对照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钾水平对两个甘蔗品种(BC2-32和YT55)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两品种的总干重显著增加,根冠比降低;不同钾处理下,BC2-32的根干重,根冠比均比YT55高,地上部则相反;随着钾浓度的升高,BC2-32的总干重增长幅度比YT55大;施钾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的各器官氮、磷含量以及全株氮、磷积累量和利用效率,BC2-32的地上部氮、磷积累量分别占全株氮、磷积累量的比例以及氮利用效率在各钾处理下均比YT55低,而磷利用效率在较低钾处理下低于YT55,在较高钾处理下则相反;施钾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的全株钾积累量,降低了钾利用效率,在不同钾处理下,BC2-32的钾素利用效率都高于YT55。  相似文献   

15.
氮、磷对胡桃楸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沙培方法,在温室中研究了氮和磷对胡桃楸幼苗根系、叶和当年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磷均能影响细根的生长。尤其是磷对提高细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油莱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后期磷素的再利用与角果中磷素积累的关系。[方法]以甘蓝型油莱品种“扬油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不同施磷条件下油菜各器官的磷素含量,研究了油莱后期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中磷素的输出和角果中磷素的积累。[结果]根、茎枝、叶片中磷素积累量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角果是油菜植株主要的磷素贮藏器官,增施磷肥可增加各器官的磷素积累量。增施磷肥使得茎枝和叶片中的磷素输出量增加。根茎叶的磷素输出比例相差不大,在40%~45%、[结论]成熟期角果中的磷素总量至少有40%左右来自初花前根茎叶积累磷素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改变土壤的湿润区域和程度,调控根系水肥吸收能力,提高作物水肥耦合效率。【方法】采用盆栽培养方法,研究分根交替灌溉(Partial root-zoon drying,PRD)和亏缺灌溉(Deficit irrigation,DI)2种灌溉方式与不同施磷量下,玉米植株各部分干物质量、磷积累量与分配率,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DI灌溉高磷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总量、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最高,PRD灌溉低磷处理的根干重最低,PRD和DI灌溉高磷处理的根干重比率最低;中磷处理下,在玉米植株全磷量、地上部含磷量和根吸磷量方面,PRD灌溉处理显著高于DI处理,而DI灌溉的低中磷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磷量、地上部含磷量,以及PRD灌溉的低磷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磷量均为最低;所有水磷处理对玉米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根酸性磷酸酶活性,同一种灌溉方式下不同磷水平处理几乎都无显著差异,而DI灌溉的中磷处理显著高于PRD灌溉的中高磷处理;玉米植株SOD活性,除PRD灌溉低磷处理的最低外,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RD灌溉高磷处理和DI灌溉的低、高磷处理显著高于PRD灌溉低磷处理。【结论】亏缺灌溉灌溉的高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生物量,其低磷磷处理则可显著提高根部磷素分配率,而分根交替灌溉灌溉配施适量的磷肥可有效改善植株的磷素养分状况,可更有效的应对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8.
徐丽  张震  王育鹏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62-6064
[目的]为番茄磷营养性状的定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培的方法,对番茄的植株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正常的磷浓度相比,番茄幼苗在低磷(25%~50%)条件下,根冠比、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目和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均显著增加;而高磷胁迫(200%)条件下,除侧根长度、数目之外,其余指标也均与正常磷含量相比呈现出增加趋势。在低磷和高磷胁迫条件下,叶绿素a、b、a/b、总量均比正常施磷量(100%)降低;而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与正常施磷量相比,在胁迫条件下该指标具有较明显地增加趋势。[结论]不同磷胁迫对番茄的幼苗植株形态和生理特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磷吸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期为促进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新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汕97B和密阳46为材料,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试验。秧苗移栽一周后用在线溶氧仪(氮气、氧气调节)设定中氧:2.5—3.5 mg·L-1,高氧:>6.0 mg·L-1(饱和溶解氧处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用充气泵连续向水体中充入空气)和常规水培(CK,不进行氧调节)3个氧处理,研究水稻幼苗生长(生物量、根系形态结构)、根系生理(根系活力、磷吸收动力学、磷酸酶活性、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柠檬酸等)以及磷吸收积累等指标。【结果】(1)中氧处理促进水稻幼苗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增加其生物量、根冠比以及磷的吸收和积累;高氧处理降低株高,减少地上生物量,对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明显影响。(2)中氧处理后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总根系体积较对照显著增加,平均根粗显著降低;高氧处理与之相反。中氧和高氧处理均能促进有机酸的分泌(有机酸总量、草酸、酒石酸以及柠檬酸含量均增加)、提高叶片和根系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但与高氧处理相比,中氧处理后根系活力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磷水平下柱花草磷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构型的关系,利用盆栽试验,以磷低效、磷高效、磷敏感3种基因型柱花草品种为材料,研究0、0020、0035、0050、0075、0100、0200 g·kg-1共7个磷水平下,不同基因型柱花草的磷营养特性;并进一步比较两个代表性基因型(磷低效、磷高效)柱花草在对照(0 g·kg-1)、缺磷(0010 g·kg-1)、正常磷(0025 g·kg-1)处理下苗期根系生长状况,从而确定根构型与磷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植株的磷含量、吸磷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利用效率对磷浓度的反应趋势则相反。在不同磷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的磷利用效率均较高,且随着磷浓度的增加不同基因型品种磷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度表现为:磷高效<磷低效<磷敏感。随着磷胁迫的加重,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侧根数、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活跃吸收面积均增加,根直径减小。磷高效基因型柱花草根体积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且在其他根构型指标上优于磷低效基因型。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较耐低磷,柱花草根系形态的改变是其适应低磷胁迫的重要机制。研究为柱花草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