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介入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非常必要。我国刑法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针对这螋缺陷,应该扩大野生动物资源法律保护的范围;修改并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刑事责任的条款,使之与刑法相衔接;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章,并在其中设置“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罪”专节,将直接针对野生动物的犯罪纳入其中,增设“故意伤害、虐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点食、购买、出售野生动物菜肴罪”,以期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3年完成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是天津有史以来首次系统地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本文根据天津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快立法进程、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管理体系、推进保护区建设步伐及开展资源监测等保护管理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然而野生动物成片破坏庄稼,伤害家禽家畜,甚至有伤人事件的发生,给林 区群众造成了经济损失,加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中的补偿条款难以落地落实,基于 此形势,修订《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着实应引我们足够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通过文献收集法,梳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现状,发现多个物种的自然种群数量已极低,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亟待进行保护。分析造成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并展望相应的保护对策:①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③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④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⑤加强相关执法监督;⑥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⑦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促进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不但是珍贵的动物资源,更是完整生态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促进生态平衡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已经从法制角度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但相关法制依旧不完善。通过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力度,进一步促进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禁贸前后非洲象产品贸易情况和保护状况的比较,分析说明了绝对禁贸对保护濒危物种具有一定的负效应。并指出: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框架下,保护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查没的野生动物产品找到合法市场以减少偷猎利润;拍卖是妥善处理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必要方式。这一措施在目前状况下,有利于中国有计划地开辟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合法市场,减轻野生动物管理和执法者沉重负担、筹措保护资金、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与产业等。  相似文献   

7.
试论野生动物资源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农业是发达的市场农业,是优化资源数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最佳配置,促进工农、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第一产业。在一定意义说,农业现代化就是对自然资源科学地合理地利用和改造的过程,在自然的活动与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野生动物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利用、有效的保护,就能充分发挥野生动物资源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西宁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详细阐述了保护和管理好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开展科学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并提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其价值极大,其中包括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所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不仅对生态环境有利,同时也是人类自己生存所不能缺少的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已成为了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对我国目前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规定进行分析,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资源就地保护的市场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野生动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并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就地保护政策,探讨了建立野生动物资源就地保护有效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认为我国现行野生动物就地保护政策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在作用,而野生动物就地保护的市场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当地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大大有助于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地保护中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和目前的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监管状况,从加强野生动植物出口监管出发,提出对出口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在报关前进行检验确认的建议,并分别就出口野生动植物活体和产品的确认书和确认标识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吴爱华  和亚珺  叶文  王红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42-7845,7950
野生生物是国家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是公园保护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野生生物保护中管理原则、政策法律、原住民参与、游客教育和野生生物监测等5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野生生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为云南省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中野生生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野生动物产业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产业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制约我国野生动物产业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增强有效管理,具备相当的宏观调控手段和能力;加强频危珍稀野生动物繁育与辅助生殖研究开发;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检验鉴定机制;形成法律法规规范的市场体系;加速精、深产品开发,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加速人才培养,加大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黄忠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30-2032
偏重于公法调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难以适应野生动物保护的新形势。笔者通过比较法考察,阐述了我国野生动物物权法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建议未来民法典总则关于野生动物应作出一般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情况,从物种、生境以及景观角度对哈尔滨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技术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对一些重要的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应建立城市保护区,维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利用种群增长曲线,采用隔离、避孕等方法对部分增长过快的物种数量进行控制,以提高群落内部的物种多样性,并按干扰等级进行分级管理,解决城市发展与维持城市野生动物多样性之间的矛盾;选取代理种对群落进行管理,使监测的结果更准确;对于外来种的养殖和贸易应建立许可证制度,根据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栖息地生境质量的提高,还可以进行重引入的尝试,在此过程中应引进更多的三级消费者,以填补生态位中的空缺;结合城市野生动物的特点管理生境,以满足不同时期野生动物的要求,为野生动物提供多种隐蔽资源;加强斑块间的廊道建设,增强城市绿地的连接度,减轻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有限的生境内支持更多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李佳  李俊清  丛日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53-8654
为了更好地保护酒泉市西部地区野生动植物,探讨了该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即要加快水利项目的建设,建立节水、高效、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引导,同时要综合利用当地资源,以确保该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野生动物非政府保护组织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野生动物非政府保护组织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缺乏创新机制,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融入国际大环境等问题.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需要找准定位、完善机制,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宣传发动、服务保障三大作用,努力融入全球大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好、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必要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出发,辨证分析了健康的野生动物产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人工养殖业所提供的产品对野生资源的替代作用。同时,尖锐地指出了单纯消耗野生资源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是十分有效的遗传标,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优点。在野生动物研究 中.主要用于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进化和分类研究、亲权鉴定、性别鉴定、基因渗入的检测及基因定位 和分子连锁图谱构建等领域。RAPD技术在野生动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