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通过给幼兔人工感染不同数量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其发病后的急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将幼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除空白对照组外,3个试验组家兔分别经口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2×105个/只、1×105个/只、0.5×105个/只。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第8天,3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家兔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分别为2.19×107、2×107、1×107和0,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8.9%、58.0%、73.3%和100%。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用纯种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25只断奶幼兔,进行致病性和病理学研究。试验兔分为1个不感染对照组和4个感染组,各感染组每只幼兔分别口服感染2.0×103、1.0×104、5.0×104、2.5×105个孢子化卵囊。与对照组相比,接种2.0×103个和1.0×104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的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5.0×104个和2.5×105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上述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导致严重的肝球虫病。  相似文献   

3.
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变位艾美耳球虫交叉免疫试验黄兵,赵其平,何林华,吴薛忠,陈兆国,史天卫(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鸡感染球虫后会产生一种抵抗再次感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具有种的特异性,即感染某种球虫不能保护抵抗另...  相似文献   

4.
斯氏艾美耳球虫裂殖生殖的多态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描述的艾美耳科和住肉孢子虫科球虫的裂殖生殖为单态,作者发现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裂殖生殖具多态性,其方式有:子孢子型裂殖体以内单多生殖方式产生下代裂殖子;双或多核的裂殖子型裂殖体或以内二多生殖方式或以外单多生殖方式产生下代裂殖子;单核裂殖子型裂殖体以外多生生列殖方式下代裂殖子;经典型裂殖体以内单多和外单多混生方式产生下代裂殖子。这种裂殖体以多态的方式产生下代裂殖子的现象称为裂殖生殖的多态现象。依据前  相似文献   

5.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呈香蕉形,外被三层膜组成的表膜,有前后极环;顶复合器具典型结构,棒状体为8根;核一个,位于虫体前半部,含一个偏心核仁;相当于核中部水平位置的表膜上,见有一微孔;折光体在核后,呈球形,约占子孢子纵长的2/5;尾部常见一兔尾巴式的结构,构成方式类似阿米巴的伪足,是由被表膜的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胞质中见有许多管泡状线粒体和一些电子致密体。  相似文献   

6.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移行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关于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deai子孢子的移行途径争议尚大。作者借光镜和电镜互补的手段研究了子孢子从肠腔到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移行。所取材料为人工感染5-50万卵囊的1月龄幼兔的血液,肠道,淋巴结,脾和肝,取材料时间为感染后2-72h至4-6d。依据子孢子大量出现于肠系膜淋巴结和小量出现于脾脏而未见于其它部位淋巴结,以及肝内胆管周围营养血管中有大量子孢子出现等观察结果,提出了子孢子移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斯氏艾美耳球虫四川株致病性、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为后续免疫和防控等研究提供参考.将45只36日龄幼兔随机分为9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第5组为致病性试验组,于50日龄每只兔分别经口感染1×104、5×104、1×105、2×105个孢子化卵囊;第6组~第9组为免疫原性试验组,于36日龄每只兔分别口服接种...  相似文献   

8.
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是寄生在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内的一种危害较大、致病性较强的兔球虫,最初由Leeuwenhoek(1674年)等发现,但是直到1859年才由Lindermannt将其正式命名为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病在国内平均感染率为22%,死亡率80%左右,给我国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我国斯氏艾美耳球虫长春株ADF基因并分析其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长春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试验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柔嫩艾美耳球虫AD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获得我国斯氏艾美耳球虫长春株ADF基因部分序列,然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应用DNAStar软件对测得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长春株ADF基因大小为357 bp;经DNAStar分析,我国斯氏艾美耳球虫长春株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长春株ADF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2%。说明ADF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对兔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40只健康幼兔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只兔经口接种2.5×104个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后0,7,14,21,28,35,42天从各组中随机抽取10只采血,测定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总蛋白(TP)、球蛋白(SG)、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ST、ALT、ALP、GGT的活性和TP、SG、T-BIL的含量均升高,其中AST在第7,14天明显升高(P<0.05或P<0.01);ALT在第7,14,21天明显升高(P<0.05或P<0.01);ALP在第14天显著升高(P<0.05);GGT、TP和T-BIL在第21天明显升高(P<0.05或P<0.01);SG在第35天显著升高(P<0.05);ALB变化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1.
马杜霉素抗药性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一株对莫能菌素敏感和一株对莫能菌素抗性的柔嫩艾美耳球虫为材料,进行了马杜霉素抗药性诱导实验的研究。通过高、低两个药浓度系列的诱导,虫株经鸡体内传代18次后,均对5ppm和7ppm马杜霉素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柔嫩艾美尔球虫裂殖子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评价了柔嫩艾美尔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的免疫原性。试验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裂殖子抗原及从组织中分离得的活游离殖子,以不同剂量的不同时间接种健康小鸡,随后用同源球虫进行攻击。效果评价指标为:(1)比较各抗原组的鸡只死亡率及盲肠病变记分;(2)各抗原组鸡只的增重差异。结果表明,柔嫩艾美尔球虫第二代裂殖子抗原不能刺激鸡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具有活力的裂殖子接种于健康鸡盲肠能诱发部分免疫力,但较自然感染者为  相似文献   

13.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抗药性虫株的种内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RAPD技术进行柔嫩艾美耳球虫4个单一抗药性虫株与1个敏感株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发现4个抗药性虫株及敏感株之间的相似值均大于99%;OPAO3引物对抗盐霉素株扩增出一条约500bp的特异条带,OPH02引物对抗克球粉株和抗盐霉素株均扩增出了约1kb的第三条主带,这些特异条带的出现很可能与球虫抗药性基因有关,有可能用于抗药性虫株的诊断与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常用抗球虫药的敏感性,选用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盐霉素和拉沙洛西等8种抗球虫药进行鸡体试验,通过抗球虫活性百分比(percent of optimum anticoccidial aetivity,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eduction of lesion scores,RLS)、相对卵囊产量(relative oocyst production,ROP)和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8种药物敏感;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盐霉素轻度敏感,对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和拉沙洛西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对球虫早熟株疫苗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堆型艾美耳球虫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寄生虫病,其中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对鸡致病力较强,在各地养鸡场流行率较高,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对鸡的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有较明显的影响。本文对E.acervulina的流行状况、形态特征、致病性、免疫原性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兽医临床有效防治E.acervulin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裂殖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其第二次裂殖生殖方式为外裂殖生殖,裂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裂殖子逐渐变圆形成裂殖体,此过程中裂殖子的棒状体首先消失,引后锥体和极环消失、最后微浅、淀粉颗粒和折光体消失。裂殖体长大后,细胞膜下陷,将裂殖体分成几个部分,随后裂殖体进行核分裂成多核裂殖体,此后在靠近细胞核处细胞膜加厚外突,临近部位的细胞膜凹陷,同时近突起部位内膜复合体加厚形成极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幼稚裂殖子,幼稚裂殖子后部与残体相连,此过程中裂殖子的锥、极环、微线、棒状体、淀粉颗粒、折光体依次逐渐形成。裂殖子成熟的标志为从残体脱离,裂殖子的膜下微管24根纵向贯穿裂殖子直达顶端和极环相连,裂殖子内部由锥体、锥体前环1、锥体前环2、极环、微线、线粒体、折光体和3-多个棒状体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药物对柔嫩艾美尔球虫内生阶段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在鸡体内正常发育的超微结构和分别用三种抗球虫药物处理情况下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注意到125ppm尼卡巴嗪(Nicarbazin)能引起裂殖生殖阶段的滋养体或初生裂殖体及裂殖子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膜结构系统和核的异常变化;168ppm磺胺喹恶啉(SQ)对滋养体、初生裂殖体及裂殖子、大配子和卵囊壁的形成均有影响,对裂殖生殖阶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核膜的增生复制等一系列核的异常变化;对配子生殖阶段的影响表现为Ⅰ型和Ⅱ型卵囊壁形成颗粒(WFB_1和WFB_2)的异常变化;80ppm盐霉素(Salinomycin)对上皮内淋巴细胞(IEL)中的子孢子及粘膜中成熟裂殖子的影响表现为表皮的分离或破裂及胞浆内微线粒(MN)和多糖颗粒(PG)等的轮廓模糊。由药物引起的其他一些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也作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8.
毒害艾美球虫纯种分离的初步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从寄生部位分离和单卵囊感染技术,对现场采集的鸡球虫混合种进行单种纯化,获得了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该种卵囊呈卵圆形,经测240个卵囊,平均为19.06±1.54×16.50±1.26 μm,形状指数1.16。测120个孢子囊,平均为11.27±0.70×6.21±0.51μm。无卵囊残体和孢子囊残体,未观察到卵膜孔和极帽。最短孢予化时间为19小时,感染后最早排出时间143小时,最大裂殖体68.75×66.25μm。用此卵囊1万、5万、10万和20万个分别感染10日龄伊莎公鸡,结果感染5~20万个卵囊组的死亡率为41.67~50.00%,感染组的肠道病变记分为1.33、3.42、3.67和3.83,其平均增重与不感染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E.necatrix对鸡致病性很强,在生产上需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