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4头7日龄奶牛和4头4~5月龄水牛,用水牛源孢子囊感染黄牛及黄牛源孢子囊感染水牛,同时设感染对照和不感染对照,对交叉感染后黄牛与水牛体内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无结构区别,所有包囊的超微结构均与前人对黄牛和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描述一致,证实水牛与黄牛同是枯氏住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作者还首次在枯民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母细胞和缓殖子发现晶状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牛住肉孢子虫病的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学、免疫诊断、肉品卫生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新证实的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及另外两种住肉孢子虫的形态学、发育史、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和水牛住肉孢子虫病的临床与病理学,五种检测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诊断技术与药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牛住肉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益 《动物检疫》1993,10(3):18-21
  相似文献   

4.
人工感染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应用SDS-PAGE分析了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纯化抗原的蛋白质组分。采用垂直板型电泳,连续凝胶系统法,以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进行SDS-PAGE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纯化抗原至少由10种蛋白质组成,分子量范围为17.5KD~135KD。其中主要蛋白质组分有5种,分子量分别为125KD、98KD、90KD、69KD及35KD。  相似文献   

6.
水牛人工诱发枯氏住肉孢子虫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头5~8月龄公水牛犊,10头分别接种枯氏柱肉孢子虫卵囊8×10^5~2×10^7个,2头作对照,感染后20~50天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其中死亡5头,剖检变化的脏器斑点出血,水肿,脂肪萎缩,体腔积液及肺炎,感染后12~46天在水牛所有脏器中观察到裂殖体,感染后56,78天裂殖体在体内消失,肌肉中出现包囊,组织学变化为出血,水肿,血栓,血管周围炎,非酸性肌炎及实质细胞退行性变化,但肌肉没有观察到钙化  相似文献   

7.
8.
家畜住肉孢子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住肉孢子虫最初是Miescher(1843)在欧洲的小鼠肌肉中发现的,其后在其它动物的肌肉中也相继发现。Kuhn(1865)在猪肉中发现了该原虫,并以Miescher 的名字命名为Synchytium mies-cheriahum。Lankester(1882)把本种作为模式种,新设Sarcocystis 属。住肉孢子虫住分类上属原生动物亚界、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  相似文献   

9.
10.
动用CIE和ELISA对两种住肉孢子虫全包裹抗原及包裹各部分抗原的免疫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住肉孢子虫与网种或异种住肉孢子虫阳性血清具有强烈的交叉反应,各囊各部分抗原以缓殖子抗原免疫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裂殖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其第二次裂殖生殖方式为外裂殖生殖,裂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裂殖子逐渐变圆形成裂殖体,此过程中裂殖子的棒状体首先消失,引后锥体和极环消失、最后微浅、淀粉颗粒和折光体消失。裂殖体长大后,细胞膜下陷,将裂殖体分成几个部分,随后裂殖体进行核分裂成多核裂殖体,此后在靠近细胞核处细胞膜加厚外突,临近部位的细胞膜凹陷,同时近突起部位内膜复合体加厚形成极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幼稚裂殖子,幼稚裂殖子后部与残体相连,此过程中裂殖子的锥、极环、微线、棒状体、淀粉颗粒、折光体依次逐渐形成。裂殖子成熟的标志为从残体脱离,裂殖子的膜下微管24根纵向贯穿裂殖子直达顶端和极环相连,裂殖子内部由锥体、锥体前环1、锥体前环2、极环、微线、线粒体、折光体和3-多个棒状体等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三品种杂交水牛及其亲,子代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品种杂交水牛是尼里/拉菲×么拉×本地水牛的后代。应用染色体常规分析和G、C带技术,系统地研究三品杂水牛及其亲代和子代的染色体,结果表明,么拉、尼里/拉菲、本地水牛和么杂一代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n=50、2n=50、2n=48和2n=49,与前人报道相符。发现三品杂水牛及其横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不一致、前者有2n=50和49两种,后者有2n=50、49和48三种。  相似文献   

13.
雏鸡串珠镰刀菌素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含有串珠镰刀菌素(76.98mg/kg饲料)的饲料饲喂10日龄雏鸡,可引起中毒和死亡,全血GSH-P_x活性、血浆Na ̄+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值下降,血浆GOT、GPT、AKP活性、丙酮酸、K ̄+值均升高,雏鸡生长发育迟缓。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肺淤血、脑水肿、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心脏严重受损,心肌以凝固性坏死为主,间质水肿,心肌超微结构以线粒体增生、肿胀、嵴断裂、减少,细胞核形态改变和肌丝数量减少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毁灭泰泽球虫的小配子生殖发生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由单层膜围成的带虫空泡中。其细胞核的分裂过程与裂殖生殖时期的相似,但小配子体的细胞核缺少核仁,染色质在核的浅层聚集成致密的斑块。在小配子的形成过程中,核附近的中心粒转变为基粒,其中央微管消失。随后,两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空泡。细胞核的致密部分逐渐地进入小配子体的表面突起,并最终发育为小配子的细胞核;而核的疏浅部分则留在小配子体的细胞质中,成为残体的成份。成熟的小配子拥有两根纤长的鞭毛和香蕉形的身体,体内含有长形的细胞核及在其尖端嵌入的线粒体,一组微管(4 1 1)自基粒附近向体后延伸,但仅约3根微管抵达身体的末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83属201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地上器官、地下器官和建植类型的分析将禾本科植物幼苗划为23个基本类型。进一步对禾本科植物的23个幼苗基本类型进行综合归纳,将其归并为四个大类——狐茅类(Festucoid)、黍类(Panicoid)、画眉草类(Eragrostidoid)和竹类(Babusoid)幼苗。这四个大类基本上与系统分类中的亚科相吻合,同时四个大类所包含的基本类型也反映了禾本科各亚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上的次序。  相似文献   

16.
三种母奶水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对一硝基苯基磷酸二钠法、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对三种母奶水牛—摩拉(Murra)、尼里(Nili-Ravi)及三品系杂交[Ni♂×(Mu♂×Nanning♀)♀]水牛血清ALP总活力、同工酶及其与产奶量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P总活力为,三品杂(0.0636μmol/min·ml)>摩拉(0.063μmol/min·ml)>尼里(0.0430μmol/min·ml);各品种内高、低产奶量比较为,高产>低产。其同工酶的特点是,共有三种同工酶,其中尼里为ALP_2》ALP_1>ALP_3、三品杂和摩拉为ALP2》ALP_3>ALP_1,但在尼里也出现了ALP_3>ALP_1、在三品杂和摩拉也出现了ALP_1>ALP_3的情况;在各品种内高、低产奶量比较是,ALP_2为高产>低产、ALP_1和ALP_3为低产>高产。并直接证实了两性载体电解质为水牛血清ALP的强烈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发黄牛胆囊炎的病理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天然牛黄形成机制,对10例形成天然牛黄的胆囊和1例健康牛胆囊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形成天然牛黄的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多数表现为慢性腺体增殖性胆囊炎,个别为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型。胆囊腺体分泌机能增强,分泌物以粘蛋白和粘多糖为主,尤其硫酸化糖蛋白分泌增多构成了牛黄形成的网状支架,从而促进牛黄的形成。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牛胆囊炎发生时,不仅腺体和腺细胞  相似文献   

18.
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在水牛与黄牛体内的发育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头5~8月龄公水牛犊和2头7日龄黑白花奶牛犊,分别人工感染80~2000万个水牛源枯氏住肉孢子虫孢子囊,2头同龄公水牛犊不感染作对照。感染后12、22和32天在大、中、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出现第一代裂殖体,32.86×16.43(19.08~46.64×12.72~21.2)μm,含100~450个裂殖子;32~46天在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发现大量的第二代裂殖体,18.21×9.87(10.60~29.68×6.36~13.78)μm,含30~110个裂殖子;28~40天,第二代裂殖子出现于血液中或单核细胞内;46天初级幼包囊形成,78天部分包囊成熟,98天(黄牛)包囊成熟。  相似文献   

19.
定量和定性地剖析了中泰两所大学学生的英文E—mail写作独特词汇,即两校学生没有相互共用的词汇。结果表明,华南农业大学(简称华农大)的学生在使用独特词汇的“质”和“量”上都比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简称王子大学)学生要强。认知词汇量相同的情况下,华农大学生使用了594词族而王子大学没有使用的词汇,王子大学只使用了302词族华农大没有使用的词汇。定语从句的连词“which”,虽在华农大的文章平均每篇出现1.2次,并未在王子大学的写作出现;华农大学生使用了更多语义上相近的词,如:“if”和“whether”、“but”和“althoush,thoush,however”及“what”和“whatever”。独特词汇主要受两国文化和地理位置及学生使用词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