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8头B系猪分为3组,进行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制定了B系猪生长肥育各阶段蛋白质饲养标准,给出了B系猪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推算公式,并确定前期17%、中期15%、后期14%为饲喂生长肥育期B系猪最佳日粮蛋白质水平。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B系马育期氮沉积量在体重60kg以前呈上升趋势,60kg左右达高峰,60kg以后稳定下来。氮沉积率随试猪体重增大而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2.
用体重20千克左右的断奶阉公猪16头,随机分为4组,在20—90千克体重范围内进行了6期氮代谢试验,研究了长白×北京黑F_1代生长肥育猪在4种不同营养水平下氮的沉积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长白×北京黑F_1代生长肥育猪的氮沉积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在60千克左右达最高峰,60千克以前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60千克以后则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氮沉积率及其表观生物学效价,则随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用8头阉公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赖蛋比(赖氨酸/粗蛋白)相同,蛋白水平不同的两组日粮,探讨了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对猪氮代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北F_1肉猪最大氮沉积量约在体重60kg时出现,氮沉积率、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不同蛋白日粮之间比较,高蛋白日粮下猪的日氮沉积量较高,但氮沉积率二者近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木薯粉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含木薯的混合饲料喂9头“汉普夏×广花”杂交肉猪,均为3组,每组3头,分两次试验:试验一,每头日喂1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0.10,0.15,0.20千克木薯粉;试验二,在每头日喂1.2千克基础日粮中,以木薯粉置换20%,30%和40%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木薯在日粮中含量不超过40%对日粮中的几种主要养分消化率无不良影响,木薯的能量和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88.8%和87.6%.木薯饲粮的日氮沉积克数,氮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价值分别为11.86,39.38和43.17,较基础日粮11.49,35.9和42.32略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能量水平下犊牛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下4-6月龄犊牛的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本试验选择54头3月龄体重为105.32±2.70 kg的健康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为31.70 MJ/kg、29.43 MJ/kg和27.16 MJ/kg的日粮,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尼龙袋试验分析测定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氮的沉积率提高,试牛的代谢氮和内源尿氮排出量以及蛋白质维持需要均增加,但是试牛增重一千克所需的蛋白质下降。4-6月龄犊牛的日粮粗蛋白质平均消化率、沉积率和瘤胃降解率分别为72.64%、29.75%和54.36%。  相似文献   

6.
早期断奶仔猪的能量、蛋白和赖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2头3周龄断奶仔猪探讨5.5-12公斤仔猪日粮的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适宜水平;用30头猪做消化代谢试验,探讨仔猪对各种营养成分公的消化率。结果表明:赖氨酸和蛋白水平对仔猪日增重有显著的影响,而对氮沉积、赖氨酸消化率及干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采食含19%粗蛋白、1.08%赖氨酸日粮仔猪的全期日增重较高(272克)。在此增重水平下,每日需1860千卡消化能,100.7克粗蛋白和5.88克赖氨酸。  相似文献   

7.
邵水龙  王龙钦 《养猪》2003,(1):48-48
就一个群体而言,公猪的影响远远大于母猪,如采取人工授精,公猪的遗传效应影响更大,因此搞好公猪的科学饲养与利用十分重要。1公猪的营养1.1后备公猪从出生到55千克体重可以让公猪自由采食高能、高营养的饲粮,而不必担心公猪会沉积过量的脂肪,推荐的饲粮能量浓度每千克14兆焦,粗蛋白质20%,赖氨酸1%,钙0.75%,磷0.6%。55~100千克的公猪,日摄入能量33兆焦时,蛋白质沉积量可达到最大值。该阶段公猪饲粮的粗蛋白质为18%,赖氨酸0.8%,钙0.77%、磷0.55%。100千克体重时应限制能量摄入,到配种前,应多给纤维高的配合饲料,日…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分析了玉米酒精糟的概略养分和氨基酸组成,并用15头体重在75—100千克的杂种肥育猪和18头平均始重为25.28千克的杂种仔猪(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头)分别进行了消化试验和肥育试验,以测定玉米酒精糟的主要可消化养分含量和饲喂效果。它的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钙、磷和赖氨酸含量分别为5422.2千卡/千克、96.85%、34.1%、17.89%、4.79%、13.46%、33.48%、0.312%、0.39%和0.55%。消化试验测得的消化能和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50.61千卡/千克和21.5%。在肥育试验中,试验饲粮和对照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基本一致,只是试验饲粮中含有18%的玉米酒精糟。屠宰测定发现,试验组猪的花油比例显著低,而屠宰率显著高。但两组间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以及胴体和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准备配种期公貂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成年公貂44只,体重1.736±0.136公斤,随机分成5组,分别喂以蛋白质水平为34.2%、30.2%、25.2%、19.8%及11.4%的日粮,以探讨准备配种期公貂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及氮沉积量与氮食入量的回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准备配种期公貂对蛋白质的维持需要量为7.5克/公斤,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7.4%;适宜需要量为11.0克/公斤,日粮蛋白质水平为25.2%;适宜蛋能比及动植物蛋白比为15.6及3.2。氮沉积景与氮食入量极其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藏獒犬蛋白质需要量,试验将12只2~5月龄健康藏獒犬(♂)(体重为5~10 kg)分为3组,饲喂不同水平蛋白质(2.0×NRC、1.8×NRC、1.6×NRC)的全价日粮,利用氮平衡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食入氮与存留氮之间的回归关系为y1=4.75+0.94x1,可消化氮与存留氮的回归关系为y2=2.50+0.95x2。当x1=0时,y1=4.75,即每只生长犬每天总氮最低需要量为4.75 g,蛋白质最低需要量为29.7 g;当x2=0时,y2=2.50,即每只生长犬每天可消化氮最低需要量为2.50 g,可消化蛋白质最低需要量为15.6 g。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配合日粮对育成早期梅花鹿消化代谢的影响,选择4只9月龄雄性梅花鹿,按4×4拉丁方设计,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配合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27%、14.26%、15.61%、18.60%)对梅花鹿体重及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及消化率、蛋白质采食量、沉积量、可消化蛋白质量、蛋白质消化率及代谢率、钙磷采食量及消化率、血液总蛋白及白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对血清尿素氮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配合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5.61%时,蛋白质代谢率为30.64%。蛋白质沉积量y1与蛋白质采食量x1呈正相关,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394x1-27.568,R2=0.882 8,n=8(P<0.05)。  相似文献   

12.
赖氨酸占蛋白质的不同比例对生长猪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用5头平均体重为26±2.4kg的杜×长×北京黑三元杂交猪,研究日粮中赖氨酸与蛋白质的不同比例对生长猪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按照赖氨酸与蛋白质的比例(5.2g/100g、5.7g/100g、6.1g/100g、6.7g/100g、6.8g/100g)分为5个处理,采用5×5拉丁方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赖氨酸与蛋白质的比例减少,每日每头猪的氮沉积呈线性增加(P=0.0011),当赖氨酸与蛋白质的比例为5.2g/100g时,每日每头猪的氮沉积最大。随着日粮中赖氨酸与蛋白质的比例的增加,各处理间氮的生物学价值和总氮利用率呈线性增加(P=0.0135和P=0.0192)。  相似文献   

13.
作者实验测定不同浓度色氨酸日粮对生长猪生长率和肌肉组成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将45头幼猪(最初体重约为24千克)分成5组.喂一种玉米明胶基础日粮,各组含不同浓度的色氨酸:每千克日粮各含色氨酸0.5(n=8)、0.8(n=10)1.3(n=10)、1.5(n=7)或2.0(n=10)克.共喂35日.发现0.5及0.8克色氨酸组猪比其他组猪生长缓慢、摄食量少和饲料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精粗比例TMR日粮对中产奶牛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和Ⅳ组为试验组,TMR日粮精粗比例依次为50%:50%,40%:60%,35%:65%,30%:70%.研究不同精粗比例对奶牛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日粮粗饲料比例增加,各组总氮采食量、粪氮、尿氮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奶氮显著高于试验Ⅲ组和Ⅳ组(P<0.05);氮表观消化率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试验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试验Ⅱ组氮表现代谢率最高,相关分析得出:氮表现代谢率(y,%)与血清尿素氮(x,mmol/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y=-5.28x+66.55,r2=0.65;氮转化率呈增加趋势,分析得出粗饲料采食量(x,kg/d)与氮转化效率(y,%)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P<0.05):y=-0.063x2+1.76x+2.42,r2=0.62;氮沉积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试验Ⅱ组最高,当计入再循环尿素氮后,氮沉积量(y,kg/d)与氮采食量(x,kg/d)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y=0.4x-0.06,r2=0.41.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可知,TMR日粮精粗比例为40%:60%(试验Ⅱ组)最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代谢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长白×北京黑F_1代商品瘦肉猪20—60千克(前期)和60—90千克(后期)的饲粮粗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适宜水平,找出采食不同粗蛋白水平的饲粮时,20—90千克的氮沉积规律,在前期和后期各配制了8种具有不同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的饲粮(2个粗蛋白水平和4个赖氨酸水平)。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表明:在高蛋白水平下(16.0—14.0%),前期赖氨酸水平为0.86%、后期为0.75%那组猪的生长速率、饲料转化效率、氮沉积率与沉积量及胴体瘦肉率都达到较高水平。在低蛋白水平下(14.5—12.0%),前期赖氨酸水平为0.75%,后期为0.62%那组猪的上述诸指标,亦表现较好。说明这两个饲粮的粗蛋白与赖氨酸水平的组合,对长×北F_1代商品瘦肉猪生长肥育阶段是比较适宜的。同时试验还表明:在赖氨酸水平适宜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饲粮粗蛋白水平,对肉猪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不良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氮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肥育宁乡猪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能代谢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65.0±2.5)kg的去势宁乡公猪9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41%、12.91%和15.43%的日粮,试验期为8 d,采用全收粪法.结果表明,日粮干物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以12.91%蛋白质日粮组最高,粗蛋白质消化率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氮摄入量、粪氮、尿氮和总氮排出量、氮表观可消化量和氮沉积量及粪能和尿能排出量均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P<0.01),而氮的总利用率、表观消化率、代谢能及代谢能/总能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上述结果提示,日粮蛋白质水平影响能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氮的沉积和排泄,宁乡猪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2.91%.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亮氨酸对育肥猪氮平衡的影响,以确定低蛋白质饲粮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0头初始体重为(70.7±3.1)kg的健康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采用5×5拉丁方设计,饲喂5种试验饲粮,包括1个正常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4.5%)和4个添加不同水平(0、0.4%、0.8%和1.2%)亮氨酸的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整个试验期为50d,共分为5期,每期10d,前5天为预试期,后5天为收集期。采用全收集粪尿法测定育肥猪的氮平衡指标。结果显示:饲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导致育肥猪的氮摄入量显著降低(P<0.05),继而氮排出量和氮沉积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4个低蛋白质饲粮组的氮沉积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质饲粮组(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4%的亮氨酸时,氮排出量最低,氮沉积量最高;而当亮氨酸添加水平高于0.4%时,氮沉积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随着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有下降的趋势。综合以上结果得出,育肥猪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猪选择90日龄、体重18千克左右,经粪便镜检虫卵,确定感染寄生虫后的本地黑猪20头为试验猪。随机分为驱虫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驱虫组用自配5%左旋咪唑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试验开始注射一次,体重达50千克时再注射一次。试验从同体重开始,试验期176天,采用完全相同的日粮和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英国特灵顿实验农场在猪饲料粮中添加甜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该农场用384头杂交猪作试验,在猪生长期内(体重13~32千克),饲料中添加15%的甜菜;在猪肥育期内(体重32千克以上),饲料中添加20%的甜菜,从而提  相似文献   

20.
《养猪》1987,(2)
黑山县畜牧局于1986年春季选用14头“杜×克杂”与6头克米洛夫纯种仔猪,进行了对比肥育试验。试猪体重20—90千克期间三个阶段饲粮消化能为3.16、3.14、3.13兆卡/千克,粗蛋白质为16.11、14.19、13.31%,体重30千克开始至90千克结束试验,结果“杜×克杂”平均日增重739克,达90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