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红参加工过程中精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角度研究了精氨酸双糖苷(AFG)、精氨酸果糖苷(AF)及游离精氨酸(Arg)在红参加工各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蒸参与晾晒阶段,AFG和AF尚未形成,但这一阶段为AGF和AF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AFG和AF是在第一次烘干阶段形成的。随着红参加工各阶段的完成,游离Arg的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2.
对精氨酸双糖苷(AFG)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将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50,25,10 mg/kg)的AFG,按试验设计在不同时间点采血,利用柱前衍生法测定AFG的血药浓度、分布及排泄。采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经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对3个剂量组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进行数据拟合,断定AFG体内药代动力学为3室模型,且高、中、低3个剂量组最高血药浓度时间Tmax无显著差异,低剂量组消除半衰期t1/2较中、高剂量组存在明显差异,在10~25 mg/kg时,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当AFG达到50 mg/kg时,AUC明显增加。大鼠灌胃给药50 mg/kg后,1,2,4 h的药物组织分布为肝肾脾胃肺、肌肉小肠睾丸、心大脑子宫脂肪。排泄试验结果显示,给药后48 h内由尿液排泄的总量约占给药剂量的(4.31±0.06)%,粪便排泄的总量约占给药剂量的(0.16±0.03)%,给药后24h内由胆汁排泄的总量约占给药剂量的(3.31±0.14)%。通过低、中、高剂量的t1/2[(5.2±0.1),(4.6±0.1),(4.7±0.1)h]可知,不同剂量AFG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差异,且AFG在大鼠体内消除较快,不易蓄积,AFG不稳定,在体内会分解为AF等其他形式,且尿液排泄为AFG的主要排泄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参加工中4个主要条件对精氨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烘干温度对人参体内精氨酸转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1次烘干时间、蒸参时间、蒸参温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第1次烘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精氨酸转化量越大。红参加工过程是人参体内游离精氨酸参与梅拉德反应转化为新活性物质的过程。其精氨酸的含量必然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精氨酸双糖苷(Arginyl-Fructosyl-Glucose,AFG)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Bcl-2、Caspase-3、Bax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培养黑色素瘤B16细胞,配制1,2.5,5,10,25,50,75,100μmol/L的精氨酸双糖苷作用于黑色素瘤B16细胞,48 h后利用CKK-8法检测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增殖影响;采用LDH检测给药后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表达水平;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Bcl-2、Caspase-3、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大和培养时间的增加,精氨酸双糖苷对B16细胞的抑制率增加,48 h后抑制率达到平台期。50,75,100μmol/L浓度的精氨酸双糖苷抑制效果最佳,B16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P<0.01),可明显观察到B16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几种脱毒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饲料中的黄曲霉菌毒素(Aflatoxin,AF)及污染情况AF广泛存在于玉米、花生和棉籽饼(粕)中。和其他霉菌毒素相比,其毒性最强,对人畜危害最大。AF是由黄曲霉群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其中呋喃基是基本毒素,主要有AFB1、AFB2、AFGl、AFG2、AFM1、AFM2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高压脉冲电场辅助(PEF)法从人参药材中提取多种水溶物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电场强度、脉冲数及料(g)液(mL)比为因变量,以人参皂苷、人参多糖、AF及AFG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用PEF法提取人参中水溶性物质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与用煎煮法和超声法对各提取物的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用PEF法提取人参多种水溶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场强度25kV/cm,脉冲数10,料(g)液(mL)比1∶30。在此条件下,人参水提物中的皂苷、多糖、AF和AFG提取率分别为0.98%,7.20%,0.19%,0.11%;且各成分提取率均高于煎煮法及超声法。【结论】优化了人参中水溶物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
野山参的销售产品多以生晒野山参为主,试验以野山参为材料,将不同方法制备的野山参色泽、氨基酸、人参单体皂苷、总皂苷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在不同制备方法下野山参红参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蒸制次数和时间的增加,野山参红参的亮度值L、总色差值E逐渐减小,色度值a、b逐渐增加,二次冷冻处理也能使色度显著加深(P<0.05)。野山参红参中的16种氨基酸的总量为5.772%~6.371%,1L组(经一次蒸制和干燥后于0℃保存7 d)中氨基酸总量比生晒野山参提高了约10.81%,其中精氨酸的含量最高(1.347%~1.815%)。野山参红参中总皂苷含量为2.63%~4.78%,在加工过程中转化生成了生晒野山参中含量极少或没有的稀有人参皂苷Rh4,Rh1(S),Rh1(R),Rg6,Rk1,Rg5,Rg3(S),Rg3(R),而原人参皂苷Rg1,Re,Ro,Rc,Rb2,Rb<...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新提取分离方法,从中国红参中分离出抗衰老成分——麦芽醇即3—羟基—2—甲基—4—吡喃酮,通过理化常数和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光谱数据得到了确证。首次应用薄层层析扫描法对我国的长白山红参(抚松县产)、长白红参(长白县产)、双龙红参(海龙县产)及高丽红参(朝鲜南方产)中麦芽酚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人参降糖胶囊中的精氨酸衍生物AF的含量。以正丁醇—冰醋酸—水(2∶1∶1)为展开剂,以2 g/L茚三酮乙醇溶液为显色剂,AF的测定波长λS=510 nm,参比波长λR=685 nm。测定结果表明:AF在1.00~3.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平均回收率99.77%(n=6),RSD=1.34%。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CS—920高速薄层扫描仪对吉林红参、高丽红参和日本红参中的皂甙含量进行比较测定,其方法较CS—900、CS—910薄层层析扫描仪测定方法先进,不仅操作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准确度高,而且测定速度快。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参中皂甙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吉林集安产边条红参>南朝鲜高丽红参(天字)>日本红参、抚松红参>南朝鲜高丽红参(地字)、北朝鲜红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幼鱼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0.3%为梯度,配制精氨酸水平为1.74%~3.54%(干物质含量)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测得其中实际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76%、2.05%、2.36%、2.64%、2.93%、3.24%和3.53%,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63±0.08)g的健康杂交鲟幼鱼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与1.76%精氨酸水平(对照)相比,2.64%、2.93%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杂交鲟幼鱼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中肠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前肠和后肠MD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2.64%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2.64%、2.93%精氨酸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P0.05),显著升高了血糖(GLU)含量(P0.05);2.36%、2.64%、2.93%、3.24%精氨酸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清中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能显著提高杂交鲟幼鱼的抗氧化能力,并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促进鱼体蛋白质的合成;分别以中肠MDA和血清BUN为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表明,杂交鲟幼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73%、2.75%。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中精氨酸双糖甙的发现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日立-835型氨基酸分析仪,对西洋参加工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经过一定时期贮存的西洋参中含有精氨酸双糖甙,其含量为0.1054%,而在新加工的西洋参中未检出,新鲜的西洋参加工为西洋红参,其含量达0.7867%。  相似文献   

13.
饲料样品经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进行C18柱分离,经柱后光化学衍生,以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含量。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35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除AFG2加标回收率略低外,AFB1,AFB2,AFG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在稻草、羊草和青贮笋壳空白样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以上,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0%;AFB1、AFB2、AFG1、AFG2和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出限分别为0.4,0.2,0.4,0.2和1.2μg·kg-1。试验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实现对青粗饲料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同时提取、净化、分离与检测,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满足青粗饲料中多种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活化分析是应用具有一定能量的中子照射待测的人参样品,使人参某些稳定性同位素,经过核反应产生放射同位素,并依据其能量,半衰期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红参与高丽红参均含有17种以上的元素,它们是钠、钾、铷、镁、钙、锶、钡、铝、钪、锰、铁、钴、铜、锌、镧、铯、氯等。2、吉林省集安产的生晒参和高丽红参中元素锰含量较高,次为日本红参和抚松生晒参。3、除高丽红参(天字)不含元素铜而外,其余各种人参都含有铜,具含量日本红参>集安生晒参>高丽(地字)红参>抚松红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吉林人参和高丽人参中的微量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人参与高丽人参中的锗含量无明显差异。各产地吉林生晒参中锗的含量为0.119×10~(-6)mg~1.400×10~(-6)mg,高丽生晒参中锗的含量为0.260×10~(-6)mg~0.970×10~(-6)mg,吉林红参中锗的含量为0.111×10~(-6)mg~0.309×10~(-6)mg,高丽红参中锗的含量为0.060×10~(-6)mg~0.266×10~(-6)mg。2.鲜人参加工成红参后,锗的含量有所降低。3.栽培人参施用锗肥后,其锗含量明显增高(1.400×10~(-6)mg~2.924×10~(-6)mg)。  相似文献   

16.
G族黄曲霉毒素半抗原分子设计、抗原合成及抗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曲霉毒素G_1(Aflatoxin G_1,AFG_1)的分子结构和活性位点,采用半缩醛法(SA)、环氧化物法(EP)和烯醇醚衍生物法(EED)制备G族AF人工抗原AFG_1-BSA,通过UV和SDS-PAGE进行鉴定。用AFG_1-BS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AFG_1 pAb),间接ELISA检测AFG_1pAb效价,阻断ELISA分析其敏感性,交叉反应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显示,AFG_1-BSA合成成功,3种合成方法中,SA法效果最好,AFG_1与BSA的分子结合比为4.32∶1,间接ELISA效价为1∶(6.4×10~3),阻断ELISA检测其IC_(500为13.6μg·kg~(-1),与AFG_2的交叉反应率(CR)为82.19%,与AFB_1、B_2无CR。表明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广谱的AFG pAb,为G族AF和AF总量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束和~(60)Co-辐照的方法对红参浸泡酒进行辐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红参酒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分别在原红参酒、电子束辐照酒、~(60)Co-辐照酒中鉴定出24、37、2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烯类化合物是3种红参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电子束辐照对红参酒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显著影响。3种红参酒中共同挥发性成分有8种,主要有-古芸烯、-人参烯、-榄香烯、马兜铃烯、香树烯、-芹子烯;电子束辐照酒有15种特有挥发性成分,主要有丁香烯、-古芸烯、1,2,4-三乙苯、异丙基苯甲酰胺;~(60)Co-辐照酒有7种特有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杜松萜烯、六甲苯、5-羟基-3-甲基-1-茚酮。本研究分析辐照前、后红参酒挥发成分的变化,旨在为红参酒催陈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加友  陈涛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9):1651-1653
为了研究黄酒中精氨酸代谢,尤其是其关键酶精氨酸脱亚胺酶对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影响,对黄酒酿造过程中精氨酸、瓜氨酸含量和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开展定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酒酿造过程中,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可分为2个阶段显著增加:4~12 d为第1阶段,24~44 d为第2阶段。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当醪液起始pH值为3时,产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仅为醪液起始pH值为3.5时(对照)的35%。由此可知,控制黄酒酿造起始pH可以通过抑制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影响精氨酸代谢,从而有效降低产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酿酒红葡萄品种蛇龙珠(Vitis vinifera L.cv. Carbernet Gernischet)、酿酒白葡萄品种白羽(V.vinifera L. cv.Rkatsiteli)为材料,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Res)及其糖苷(PD)含量变化,以及与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蛇龙珠果实内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有积累高峰出现;而白羽果实中白藜芦醇含量很低,其糖苷持续下降.两个品种果实内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与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差异一致;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草莓果实花色苷成分组成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莓不同品种花色苷成分组成特点,本试验以17个品种草莓为试材,利用液质联用仪(HP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对果实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进行研究。在草莓果实中检测到9种花色苷,但不同品种所含花色苷种类、含量及比例有所不同。其中花葵素3-葡糖苷、花葵素3-芸香苷、花葵素-丙二酰葡糖苷、花青素3-葡糖苷和花葵素3-甲基丙二酰葡糖苷在草莓中含量较多,尤以花葵素3-葡糖苷含量最高,占总花色苷的58.6%~93.6%。通过主成份分析和品种聚类分析,根据总花色苷含量高低、花色苷种类丰富程度和花青苷含量的高低的综合因素,将草莓品种分为丰富型(RA)3个、高花青苷型(HC)6个,普通型(MA)6个和低花色苷型(LA)2个。其中‘农大19-32’总花色苷含量最高,所含花色苷种类丰富,表明可以通过育种和筛选技术获得果实花色苷含量更高、种类更丰富和果品色彩更丰富的草莓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