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生长分析法和Hayman双列分析法研究了玉米株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的遗传。发现,这些性状不同生长阶段净增量、生长速率及其终结值和平均生长速率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正负效基因频率、显隐性基因比例、基因群数、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等都具显著差异,表明,支配一性状的同一多基因系统不同生长阶段,而表现亦异,除单株叶数的终结值和籽粒密度的平均生长速率主要受制于加性效应外,所有各性状各阶段净增量和生长速率等的遗传以显性效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取九个玉米自交系:合二、331、406,MO17、洛85、苏37、273、B87和292组成完全双列杂交(不包括反交)用Griffing分析法(方法2,模型Ⅰ)对株高、单株叶数及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净增量作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考查性状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和配合力效应值的大小、方向及显著性都有所不同,性状各生长阶段净增量的配合力效应之代数和等于相应终结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因而,要充分认识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仅考察终结性状或性状在某一时间点上的表现是不够的,须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研究性状的遗传。  相似文献   

3.
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的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重测交法(简称TTC)研究了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上位性效应仅对G群体穗重、穗粗,M1群体穗重、单株产量的遗传系统有显著作用,其它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加性效应,大部分性状显性和I_1类上位性也达显著水平,且显性基因的分布既有单向也有双向。三种基因效应中,加性对遗传系统贡献最大。同时,两群体同一性状的遗传系统及所含优良基因频率高低也表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以15个省内外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P(P—1)/2双列杂交进行试验,研究了株型性状和产量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矮广10、MO17、5005对所测株型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为负值,能显著改善株型;获白、32、3H—2、84、多黄22能改进部分株型性状。产量与单株叶数的一般配合力间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的遗传多受基因加性作用支配。  相似文献   

5.
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通过配合力分析研究了它们的遗传。结果表明,粒重主要取决于粒宽,其次才取决于粒长和粒厚。粒宽、粒长、粒厚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因此,通过亲本选择改良籽粒体积,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用长白、雅南、内江等猪种及其杂交种,采用放射免疫法和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血液甲状腺激素、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特性以及它们与日增重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 血液生化性状的遗传表达随生长发育时期而变化,而且品种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2) 同工酶的定量分析较定性分析更能反映同工酶基因功能表达与“终结性状”的关系;(3)血液生化性状与日增重和胴体性状的关系在不同生长时期表现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瘦肉率及日增重进行选择的最优回归方程,并建议在猪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快速脱水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快速脱水,对于玉米品种充分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商用品质,提高种子质量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有很大差异,遗传上受加性效应基因支配,脱水速率与环境、品种形态特征及农艺特性有关;在广泛的玉米育种群体中,通过在田间对某些相关性状进行直接或间接选择,培育出高产、快速脱水的玉米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三重测交法在玉米群体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前人所介绍的三重测交法(TTC)的基理与方法,以综合种群体代替原设计中的F_2代,以此检测一玉米优良综合种的2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量,结果表明,在14个性状中,有非等位基因互作存在。其中穗粗行粒数同时存在着只三类互作分量:另外9个性状的上位性分量为i+1类;剩下3个性状则主要为i类上位性分量。在除粒深外的20个性状中,都发现了加性遗传分量(D);而显性分量(H)仅在15个性状中存在;在绝大多数性状的遗传变异中,D的作用较大,H次之、通过对显性基因中的增、减效基因的分布和相对频率的探测,发现多数性状的有利基因呈双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9.
以七个籽粒大小不同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三个播期中评价籽粒生长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终结体积的基因型与播期互作不显著,其余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播期互作。对于最大鲜体积、终结体积和粒重,只有基因型与播期互作中的线性部分显著。多数大粒型组合的终结体积、最大鲜体积、粒重和有效灌浆期表现较稳定。大粒型杂交种多数性状比小粒型具有较大的均数和回归系数,粒重的稳定性参数与终结体积、有效灌浆期和实际灌浆期的稳定性参数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法研究了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单株产量等十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经济性状中,都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加性遗传分量(D)作用最大,显性遗传分量(H)次之,上位性遗传分量(I)除抽丝天数、株高、穗长外一般较小。基础群体ACO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籽粒重等以可固定的D为主,而抽丝天数、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除D重要外,H和I的效应也有显著作用。通过三轮改良穗行选择和一轮交互轮回选择形成的衍生群体AC_4各性状的D效应继续得到积累;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粒率、单株粒重的H和I方差,在总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AC_4在遗传组成的总体上优于AC。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一个双列杂交组的两个播种期试验,探讨了播种期对籽粒大小及其生长特性的表型值、配合力均方、配合力效应值相对大小以及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配合力效应相关程度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在考察的十个性状中,八个性状的表型值在播期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只有一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方和两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方在播期间的异质程度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平准。八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和五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在播期间的表现是基本一致的。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关在播期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7个性状差異较大的玉米自交系组成4个杂交第1代(F_1)以及B_1B_2和F_2,采用世代均数分析法,以最适模型或六参数模型的效应值为数量指标,对玉米主要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因效应与优势表现和衰退的关系,结果表明:1.穗长、穗直径、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单穗粒重和百粒重等,显性作用明显,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作用程度的大小因组合而異;2.根的抗拉力、叶而积、叶向值,株高和吐丝期的叶绿素含量等,显性作用明显,上位性效应因组合不同而大小各異,加性效应作用最小;3.叶片数和果位高的加性效应在所有组合中均达到显著水平,其效应值的高低因组合而異,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多数组合中作用明显;4.根的抗拉力和百粒重的遗传,参试的所有组合均符合加性,显他和上位性双基因互作模型,其中根的抗拉力符合重复互作类型,5.基因效应的分析结果与杂种优势的表现和衰退基本一致。杂种优势的表现和衰退是显性效应或显性与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六个世代和八个世代的平均数对两个玉米杂交组合三合单交、成单四号进行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1、用加性、显性和双基因互作模型,能比较满意地解释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 2、用六个世代均数和八个世代均数的方法,对同一组合进行基因效应分析,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7×7双列杂交对玉米中七个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性状,结合育种要求进行了遗传分析。首先,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比较各了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其次,分别就有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通经分析,剖分了各原因性状一般配合力对结果性状一般配合力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后,就上述分析结果如何运用于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瓜亲本自交系几个数量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黄瓜八个亲本系所配十六个组合的主要数量性状,对配合力及其相应的基因型效应、遗传力进行了估算分析。试验表明:不同亲本间各性状的配合力有差异;早熟性以非加性遗传为主,狭义遗传力较低,总产量、雌花节率以加性遗传为主;群体雌花开放期主要取决于基因型。总产量,雌花节率、瓜条发育速度、瓜条长度的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大,杂种优势育种对早熟性比丰产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形态比较、细胞学观察、性亲和力测定,以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了爪哇稻与云南高原粳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是:爪哇稻与云南高原粳之间,在一些性状上表现出重叠变异现象;细胞学观察表明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爪哇型内的布鲁稻品种对某些云南高原粳品种、布鲁稻和云南高原粳品种分别对普通粳稻、以及云南高原粳类群内的性亲和力相当高;在定量分析下,二者表现出相类似的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物质基础。根据本研究结果,初步认为爪哇型内的布鲁稻与云南高原粳之间的亲缘关系较密切。本文还讨论了爪哇稻的分类地位和酯酶同工酶基因与调节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豌豆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个豌豆组合的P_1、P_2、F_1、F_2、B_1、B_2和F_3七个世代群体的资料用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算了12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所研究性状的一个重要遗传分量,对不同分析模型表现稳定。显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控制组合间变化较大,对不同分析模型较不稳定。营养生长期日数、百粒重具显著的上位性效应。显性×显性互作比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互作更为显著。直接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析性状世代平均数基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于1977年在雅安市本校农场,就五个光、温反应特性不同品种:DissiD52/37、矮脚南特、矮子占、71—56、IR_8作亲本,采用非限定半双列杂交获得10个杂种F_1,对其高温短日生育期、短日促进率(短日敏感性),高温促进率(感温性)进行了测定。结果(1)短的高温短日生育期在杂种F_1表现呈完全显性或超亲显性;(2)在适温条件下,短日促进率(短日敏感性)高的,在杂种F_1表现为完全显性或超亲显性。并观察到在适温以下低温条件,明显抑制了短日敏感性的表现;(3)在自然日照下,高温促进率低的特性,杂种F_1表现为完全显性,而在短日处理下结果恰相反,即高温促进率高的为完全显性或超亲显性。另外,讨论了水稻品种光、温特性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