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主茎理化特性与倒伏的关系及抗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倒性不同的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主茎的理化特性、株高、单株产量和倒伏情况,结果表明:中双9号的抗倒性最强,其主茎蛋白质含量最高,其他理化指标在品种间无明显区别;主茎钾含量与蛋白质、电阻率呈显著负相关;但蛋白质与含水量、粗纤维与抗折力、钙含量与单株产量、株高与粗纤维、株高与倒伏指数、倒伏指数与倒伏系数等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倒伏系数(单株产量/株高×抗折强度)评价油菜倒伏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结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北安市开展了系统的水稻防倒伏研究试验及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笔者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质抗倒品种作物要高产,良种要先行,选用优质高产抗倒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途径。通过筛选,北安市在生产上大面积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选种作物要高产,良种要先行,选用优质高产抗倒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结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北安市开展了系统的水稻防倒伏研究试验及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笔者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1选用优质抗倒品种作物要高产,良种要先行,选用优质高产抗倒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途径。通过筛选,北安市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抗倒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是八五四农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结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八五四农场开展了系统的水稻防倒伏研究试验及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笔者将其措施介绍如下。一、选用抗倒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倒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选种作物要高产,良种要先行,选用优质高产抗倒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途径。1.水稻健身栽培在选择良种的基础上,良种良法配套,进行水稻健身栽培,可实现水稻防倒伏。2.育秧方式及技术要点在几种育秧方式中,旱育秧优势明显,秧苗素质高,增产潜力大,所以推荐用旱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析水稻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倒伏发生越早,损失越大。本文通过对水稻倒伏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水稻倒伏的原因,提出了品种选用、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稻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水稻是佳木斯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倒伏在栽培过程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稻生育后期发生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并给收割带来困难。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减少水稻倒伏现象的发生,对提高水稻单产,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意义重大。1水稻倒伏的原因a.品种抗性差。目前种子市场上水稻品种良莠不齐,种类繁多,虽然不乏一些高产优质的好品种,但有  相似文献   

9.
李进春 《农技服务》2014,(2):36+43-36,43
水稻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造成水稻倒伏的因素很多,既有品种、栽培技术因素,又有自然灾害因素。通过分析水稻倒伏的原因,提出良种良法技术预防措施,为防止水稻倒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结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北安市开展了系统的水稻防倒伏研究试验及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笔者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倒伏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降低稻米品质,并给收割带来困难,增加收割成本。分析造成水稻倒伏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提高水稻单产,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意义十分重大。一、症状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秆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现象。一、水稻倒伏因素1、品种不良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而抗倒性差是诱发倒伏的首要因素,种植抗倒伏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关键。植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倒伏使光合产物形成受阻,结实率降低,致使水稻品质、产量下降,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1水稻倒伏的原因a.品种选用不当由于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水稻品种间抗倒伏性能差异较大,水稻品种本身的抗倒性差是诱发倒伏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植株徒长、节间过长、叶片弯曲、耐肥性差的品种,较易出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水稻生产期间由于受16号“罗莎”强台风的侵袭,导致我市部分水稻于10月8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严重制约水稻的丰产丰收。受台风影响,倒伏水稻的千粒重及产量则明显下降,据水稻收获时采样测定(同田块中分未倒、半倒和全倒取样),水稻倒伏与否对千粒重和产量影响的差异较大,从倒伏时间看,不同品种离收获时间在17,24天之间,  相似文献   

14.
水稻倒伏的调查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倒伏影响产量、米质和收割,倒伏发生的程度与品种特性密切相关,栽插密度大、氮素水平高、长期灌深水容易引起倒伏,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稻茎叶鞘,常造成倒伏。选用耐肥抗倒伏品种,优化施肥技术、合理选用栽插方式和综合防治病虫害能有效地预防倒伏,发现水稻有倒伏的征兆,可采用喷施多效唑,割叶等措施进行调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水稻茎秆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倒伏发生越早,损失越大。通过对2008年安庆稻区的宿松县中稻倒伏情况调查,分析了水稻倒伏的原因,提出了品种选用、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水稻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品种、外界环境、栽培条件等多重影响。从水稻品种、栽培管理、气象条件及水稻病虫害几个方面简要概括了水稻倒伏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倒伏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就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以综合介绍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密度不合理会使水稻发生倒伏,从而导致减产。为了避免因种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水稻减产,该研究以分蘖能力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型品种空育131在株距13.3 cm、行距24.0 cm、每穴2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而少蘖型品种龙粳21在株距10.0 cm、行距24.0 cm、每穴5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但株距10.0与13.3 cm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株距、每穴插植苗数的互作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而与行距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株距与行距、穴插植苗数的互作也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在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下,单位面积上获得了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株行距过小或插植苗数过多时,水稻基部第2节间的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基部第2节间的茎粗变细,鞘干质量、节间干质量、茎壁干质量减少,节间横切面积变小,茎秆物理性状变差。因此,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不同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以提高产量和抗倒性。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倒伏是多方面、综合性因素造成的,是阻断营养运输、产生空瘪粒、影响米质的重要原因,是增加劳动成本、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瓶颈。为了有效避免和减轻这种现象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保障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强劲,养分输送籽粒充实度完好等高产性状的稳定表现,增强应对"大风、多雨"等自然条件的抵御能力,根据当前水稻倒伏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围绕品种、灌水、施肥、防病、种植密度、状秧等几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一下预防与防治水稻倒伏方  相似文献   

20.
水稻倒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倒伏的原因主要有品种本身特性、水肥管理不当、栽培密度过大以及病虫害发生,在恶劣天气的作用下导致倒伏,通过对水稻倒伏原因的分析,提出切实有效预防措施和倒伏后的补救措施,为我县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