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 五倍子是同倍蚜虫寄生于盐肤木(倍树)树叶背面,刺激叶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野生倍产量极低且不稳定,采用人工挂虫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倍树结倍不均匀、产量低、不稳产等不利因素,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不少地方有倍树但无自然结倍的问题。该技术是指把人工培育的倍蚜虫在春季迁蚜期收集在小纸袋内,待  相似文献   

4.
5.
五倍子树,别名盐肤木,漆树科,盐肤木属小乔木或灌木状.在子午岭林区分布广,是子午岭优良乡土树种,因其是五倍子蚜虫的最佳寄主植物,在幼枝和叶上形成虫瘿,即五倍子,可供鞣革、医药、塑料和墨水等工业上用,幼枝和叶可作土农药,果泡水代醋用,生食酸咸止渴,种子可榨油,根、叶、花及果均可供药用.为了大力开发和提高五倍子树培育数量和...  相似文献   

6.
肚倍蚜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林内肚倍蚜虫口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肚倍产量。根据肚倍蚜的生态生物学习性,在倍林内构筑5种不同小生境栽植冬寄主美灰藓,接种肚倍夏迁蚜,培育过夏越冬若蚜,提高林内倍蚜密度。45.5亩试验林,肚倍单产平均达28.5Kg,比对照高6.0倍。  相似文献   

7.
8.
五倍子是角倍蚜寄生在盐肤木等漆树科植物的树叶上形成的干燥虫瘿,是重要的中药材和工业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工、石油、冶金、建筑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将其人工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核桃楸为东北地区珍贵的"果材"兼用树种.目前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林区经济全面步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核桃楸的生态特性和经济价值,采用人工培育,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绿毛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观赏动物 ,享有“绿衣使者”、“活翡翠”的美誉 ,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和喜爱。在我国绿毛龟已有 2 0 0 0多年的饲养历史 ,唐宋时代已负盛名。绿毛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古籍记载都对它作了很高的评价。近年来 ,绿毛龟已逐渐发展成为引人瞩目的观赏佳品。目前 ,人工培育绿毛龟已成为一项新型养殖业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1 绿毛龟的成因研究发现 ,绿毛龟是淡水龟类与淡水藻类的偏利共生体。天然野生绿毛龟龟种以黄喉水龟 [Mau remysmutica (Cantor) ]为主 ,乌龟 [Chinem…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1995,(8):43-44
近因冬虫夏草价格暴涨,不少假广告、假技术常有出现,而且这些技术价格昂贵,使读者蒙受极大损失。为让读者了解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育技术发展状况,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也为地处气候适宜的高寒山区,有条件的、热心于冬虫夏草培育的本刊读者提供参考,特发表这篇文章,请量力而为,以免损失。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未经允许,不得翻印和转载。  相似文献   

14.
<正> 蛹虫草又名蚕蛹虫草、北虫草。由于滋补、药用功效与冬虫夏草相近,正日渐成为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品,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人工培育蛹虫草时,先将蛹虫草菌接种于含有蛋白质的培养基上,搁置室内合适的温度和自然光线下,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再挑取分生孢子用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浊液,接种于宿主即蛹体上,保护至僵硬。然后将僵硬的蛹放在模拟蛹虫草自然生态条件下培养,从蚕蛹中长出的子座便同野生蚕蛹一模一样。具体操作可分下列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 北冬虫夏草是蛹虫草(Cordy ceps militaris)的俗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首先经徐家忠在我国吉林(1957)发现,故名。北虫草与川藏野生虫草(Cordyceps Sinensis)同属不同种,二者药性相似,是珍贵的药用、食用真菌。锦州医学院在1988年初采用人工方法培育成北冬虫夏草,于1990年获卫生厅科研资助,并通过  相似文献   

16.
17.
北美的五倍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人工培育牛黄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启顺 《云南农业》2004,(10):18-18
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 ,主要有镇静、强心、抗惊厥、解热、消炎之功效 ,是治疗某些肝、心血管、脑部疾病和癌症的特效药。它是安宫牛黄丸等150多种中成药的主药。然而天然牛黄来源甚微 ,据统计为几千分之一 ,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市场紧俏 ,价格昂贵 ,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  相似文献   

19.
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近年来,蝎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而市场需求量剧增,激发了人们养蝎的积极性.目前,人工养蝎的成功率并不高(20%~30%),养蝎的效益低.究其原因可考虑以下诸问题. 1引种与选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1只野生雄性白化中华乌龟(P)培育人工白化中华乌龟个体。将白化雄龟(P)与普通雌龟交配培育F1子代,将成熟的F1子代雌龟与白化雄龟(P)交配培育F2子代。经过7~8年的培育,于2008年培育的F3子代成功繁殖出人工白化中华乌龟个体,为首次人工成功培育出白化中华乌龟。现通过5代(F5)14批的培育,白化中华乌龟的出苗率已经达到80%以上,首次培育出稳定的白化中华乌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