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51周龄罗曼蛋鸡2630羽,随机分为禽健宝组、喹乙醇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期限为60d.禽健宝组和喹乙醇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按4g/kg和35 mg/kg的量添加,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结果表明禽健宝组产蛋率分别比喹乙醇组和对照组提高1.0%和3.9%;喹乙醇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0.11%和0.91%,禽健宝组为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生长猪日粮中分别提高Cu、Zn的含量或添加喹乙醇对生长肥育猪增重及体态的影响。结果显示:Cu、Zn、喹乙醇三种物质不同添加组合(Zn+喹乙醇、Cu+喹乙醇、Cu+Zn)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73、396、427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15.8%、24.9%,说明一定比例的Cu、Zn复合对促进猪的生长呈现协同作用;另外添加Zn的D、B组的猪体态较好,被毛整齐,皮肤红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肉碱对鹦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肉碱和0.5%喹乙醇,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鹦鹉鱼养殖30 d后,测定各组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含量(MDA).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饲料中添加0.5%肉碱显著降...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组织(肌肉、肝脏、肾脏)中的喹乙醇残留量,通过对饲料中喹乙醇添加量和组织中喹乙醇残留量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饲料中喹乙醇的添加量在75~125μg/g的范围内,饲料添加量与猪组织(肌肉、肾脏、肝脏)的残留数学模型分别为:y=0.0496 x+0.544;y=2.9338 e 0.0106x;y=2.9959 e 0.0112x。  相似文献   

5.
选体重约38公斤的长白(♂)×成华(♀)杂交猪20头,随机分为四组,饲予四种不同的饲粮,研究饲粮中添加铜和/或喹乙醇对猪生产性能和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组、加铜组、加喹乙醇组和两者同时加组全期日增重分别为674、761、796、678克,日采食量分别为2.50、2.65、2.74、2.40公斤,饲料利用率分别为3.73、3.49,3.44、3.54,添加铜和/或喹乙醇对试验第65天血清铜兰蛋白、尿素氨及屠宰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铜使65天血清碱性碱酸酶活性极显著增高(p<0.01),添加喹乙醇有使之升高的趋势,两者同时添加时,碱性酸磷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黄霉素对番鸭促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日龄肉用雌番鸭320只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研究饲粮添加黄霉素对肉用番鸭促生长效果,试鸭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喂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添加50mg/kg喹乙醇,5mg/kg黄霉素,80mg/kg土霉素+50mg/kg阿散酸。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药物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喹乙醇组,黄霉素组,土霉素+阿散酸组依次可提高净增重4.07%,7.77%,6.49%,提高经济效益3.17%,29.76%  相似文献   

7.
<正> 一、喹乙醇应用概况喹乙醇简称HNQ,其干燥品呈浅黄色结晶,无臭,味苦。在热水中溶解,在冷水中微溶。喹乙醇于1966年由联邦德国拜尔公司首先合成,发现有抗菌活性。1969年美国辉瑞公司发现有促进动物生长作用.1976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批准作为猪的生长促进剂应用于生猪生产,用喹乙醇喂猪与不用喹乙醇喂猪相比较,联邦德国试验日增重提高40—65%,日本试验提高40—55.5%,芬兰提高50—62%,荷兰提高30—52%,瑞士提高60—70%,美国提高 30—57%,捷克提高50—60%.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在西欧各国和美国、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喹噁啉,对肉鸡的生产性能、蛋白代谢进行了研究。将320只肉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未添加任何抗生素,Ⅱ、Ⅲ、Ⅳ组分别添加50 mg/kg喹乙醇、喹胺醇和喹烯酮。结果表明:喹胺醇和喹烯酮组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喹乙醇组,而喹乙醇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喹胺醇和喹烯酮组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喹乙醇组总蛋白和白蛋白显著低于空白组。喹胺醇和喹烯酮组肌肉中RNA、RNA/DNA与对照组差异显著,DNA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喹乙醇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38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0头[(9.36±0.045)kg左右],试验期为39d,随机分成3个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含任何药物添加剂,即基础日粮组),第2组为基础日粮+喹乙醇100mg/kg组,第3组为基础日粮+喹乙醇200mg/kg组。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随喹乙醇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3个组间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料增重比随喹乙醇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日采食量、粗蛋白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测定血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结果, 喹乙醇对仔猪的生理效应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试验中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0.
喹乙醇和分子氨对鲤幼鱼血清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研究喹乙醇和分子氨同时作用对鲤血清SOD和MDA的影响。喹乙醇在饲料中的添加水平为0,200,500,1500 mg.kg-1,水体中分子氨浓度为0.069,0.137,0.411 mg.L-1。结果显示,试验组鲤血清SOD活性在214.386~551.137 U.mL-1之间,较对照组(631.374 U.mL-1)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在2.427~5.572 nmol.L-1之间,较对照组(1.756 nmol.L-1)显著升高(P<0.05)。多重比较显示,喹乙醇添加量达到500 mg.kg-1、分子氨浓度达到0.137 mg.L-1时,SOD活性的下降并趋于稳定;当喹乙醇和分子氨浓度达到1 500 mg.kg-1,0.411 mg.L-1时,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喹乙醇与分子氨的交互作用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分子氨和喹乙醇可直接影响鲤幼鱼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且这种氧化损伤的程度与二者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喹乙醇中毒对崇仁麻鸡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200羽30日龄崇仁麻鸡随机分为5组:第Ⅰ组(对照组),喂基础日粮;第Ⅱ、Ⅲ、Ⅳ、Ⅴ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喹乙醇30,60,120,240 mg/kg饲料,通过人工复制喹乙醇中毒病例,对崇仁麻鸡喹乙醇中毒进行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中毒组鸡血清中的SOD、GSH-Px的活性降低和GSH的含量下降,MDA和活性氧的含量升高,说明自由基与喹乙醇中毒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喹乙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喹噁啉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和蛋白同化作用,常用来提高动物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也常用于兽药添加治疗仔猪。但不规范使用喹乙醇会直接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喹乙醇具有蓄积毒性,有三致危害。本文就当前常用的喹乙醇残留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禽健宝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扶正方和喹乙醇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肉鸡的预防保护作用,将150羽26日龄的三黄肉鸡分为禽健宝高剂量组(1.5%)和低剂量组(1.0%)、扶正方组(1.5%)、喹乙醇组和空白对照组,共5组,每组30羽。在其基础日粮中连续添加10 d扶正方、禽健宝和喹乙醇后用鸡大肠杆菌O2血清型人工感染肉鸡,并与喹乙醇添加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表明,禽健宝高剂量组的预防保护率和耐过率均高于其它各组;禽健宝高剂量组的存活率比喹乙醇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28.48%和38.57%,耐过率分别提高38.57%和80.18%。因此,认为禽健宝高剂量组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的喹乙醇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改进,简化了提取步骤,改变了流动相体系,并对喹乙醇在鲫鱼、鲤鱼和草鱼肌肉组织中的残留和配合饲料中喹乙醇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100mg/kg,平均回收率为77.6%~90.1%,相对标准偏差为0.495%~4.920%。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可靠,适合检测水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中的喹乙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5,(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自市场中100批次饲料样品进行喹乙醇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喹乙醇在饲料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5%~97.4%,证实该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的特点,符合现行饲料质量安全分析的要求。喹乙醇在饲料产品中不按标准添加现象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的喹乙醇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改进,简化了提取步骤,改变了流动相体系,并对喹乙醇在鲫鱼、鲤鱼和草鱼肌肉组织中的残留和配合饲料中喹乙醇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100mg/kg,平均回收率为77.6%~90.1%,相对标准偏差为0.495%~4.920%。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可靠,适合检测水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中的喹乙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喹乙醇对鸡的毒性及组织药物浓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鸡内眼喹乙醇的毒性及多剂量,中毒剂量的组织浓度进行研究。用寇氏法测得石岐杂鸡内眼喹乙醇的LD50为304.9mg/kg,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0.012%及其以上剂量组,连续喂饲22天后发生中毒死亡。采用定期递增染毒法,喹乙醇的蓄积系数为3.24,属中等蓄积;以30mg/kg体重剂量每天灌服2次,连用3天的多剂量和120mg/kg体重的1次中毒剂量给鸡灌服后,定期宰杀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喹乙醇对三黄鸡生长及免疫等的影响,选择健康正常的三黄鸡苗250只,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高11.4%,且试验组的免疫效果比对照组好。从而证明三黄鸡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可有效提高日增重,增强免疫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喹乙醇对鲤的消化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组1龄鲤Cyprinus carpio L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头肾/体重等指标,评价喹乙醇对鲤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喹乙醇的添加剂量为100~8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被诱导;剂量为1600~32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则被抑制。淀粉酶活性在不同喹乙醇剂量下被明显诱导。试验前期,中低剂量的喹乙醇可诱导脂肪酶活性,而较高剂量却抑制其活性;试验后期,喹乙醇对鲤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喹乙醇对鲤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及头肾体重比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喹乙醇对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的发育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糖萜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糖萜素的试验1组和添加喹乙醇的试验2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试验全期日增重,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和8%。试验1组又高于试验2组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