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亲本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中国1923~1992年间育成的564个大豆品种可追溯到308个祖先亲本,其中230个为地方品种,39个为主要来自美国的引种,其余39个为遗传基础不详的国内育种品系。从中分别评出东北、黄淮海、南方三大主产区育成品种的主要祖先亲本10,10,7份,另有国外引种10份,共计37份。由308个祖先亲本构成的308个系谱树中,5个衍生有50个以上的育成品种,最多的为金元,共衍生有7轮208个品种。近12年育成品种的亲本中16%为地方品种,39%为育成品种,32%为育种品系,13%为国外引种。三大主产区间育种亲本相互引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1981—2005年间广西杂交育成的大豆品种及有代表性的杂交育成品系进行了亲本来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共祖先度方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这17个大豆品种(系)共涉及25个原始亲本,其中广西地方品种8个,外省品种14个,外国品种3个,平均每个品种含有2.9个原始亲本。大多数亲本只衍生一个品种,衍生品种最多的亲本为“靖西早黄豆”(7个),其次为“北京豆”(6个)、“平果豆”、“杂交混选”和“矮脚早”均为3个,“青仁乌”和“玉林大豆”均衍生2个品种。杂交方式以单交为主,17个杂交育成品种中,采用单交方式杂交选育的有16个,仅有1个为复合杂交育成。祖先度分析阐明了原始亲本和杂交育成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可为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大豆杂交育成品种(系)遗传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大豆杂交育成品种 (系 )亲本追踪分析 ,共涉及祖先亲本 41个。这 41个祖先亲本分别来自国内 7个省市和美国、日本 2个国家。齐黄 1号、益都平顶黄、即墨油豆、铁角黄、四粒黄、海伦金元等 6个品种为骨干祖先亲本 ,每个祖先亲本衍生品种 (系 )都在 2 0个以上。杂交育成品种 (系 )的细胞质共来自 10个祖先亲本 ,其中 82 %以上杂交育成品种 (系 )的细胞质来自齐黄 1号和即墨油豆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中国大豆品种系谱的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每一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后遗传贡献值。在全国347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14个细胞质祖先亲本中,来自东北,黄淮海,南方及国外的祖先亲本对全国育成品种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贡献分别为48.23%和50.54%,25.50%和29.49%,13.74%和16.28%,11.95%和2.92%。进一步分析了东北,黄淮海,南方三  相似文献   

5.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23~1995年中国651个大豆育成品种(包括东北330个、黄淮海210个、南方111个)的系谱归纳出348个祖先亲本,将育成品种归属为348个细胞核家族和214个细胞质家族.全国每个育成品种实际使用的祖先亲本数由1960年前的平均1.59个增至1991~1995年的平均6.39个,总平均3.79个祖先亲本.从一个地区的祖先亲本总数着眼,东北、黄淮海、南方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拥有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祖先亲本数分别是0.50个和O.25个、0.71个和0.40个、0.97个和0.54个.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并不平衡,各区均有少数祖先亲本在育成品种中占很大遗传份额,东北地区尤为突出.黑龙江、山东、吉林、江苏等省大豆育成品种的细胞质来源均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育种的核心祖先亲本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系谱资料归纳出1923-1995年中国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348个祖先亲本,从中选择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纳入核心祖先亲本名单。其中从东北、黄淮海地区、南方和国外引种4个子群体入选祖先亲本数分别为25,21,19和10。入选的75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21.55%,对651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68.99%,质遗传贡献占72.50%。这批材料可用以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中国1923~2005年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的来源和类型,归纳出近20年来最重要的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为今后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3~2005年全国6个生态区育成的1 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计算其核遗传贡献值。【结果】1923~2005年1 300个大豆育成品种来源于670个终端祖先亲本,其中51.64%为地方品种、38.36%育种品系、7.01%改良品种、2.54%野生豆和0.45%类型不详,相应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6.29%、14.93%、7.79%、0.54%和0.45%。1 391个直接亲本由育成品种、外国品种、地方品种和育种品系4类型组成,分别占27.76%、6.10%、11.62%和54.52%。在全国1 019个杂交育成品种中,以育成品种和育种品系作为直接亲本的组配方式比例最高,达71.78%。归纳出了1986~2005年间中国941个大豆育成品种最重要的54个祖先亲本和37个直接亲本。【结论】与1923~1995的相比,近十年来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群体扩大了近一倍,地理来源更广泛。但遗传贡献有向少数祖先亲本集中的趋势,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仍少。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中国大豆品种系谱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每一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贡献值。在全国347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14个细胞质祖先亲本中,来自东北、黄淮海、南方及国外的祖先亲本对全国育成品种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贡献分别为48.23%和50.54%,25.50%和29.49%,13.74%和16.28%,11.95%和2.92%。进一步分析了东北、黄淮海、南方三大生态区大豆育成品种的核、质来源,包括国外引种所占的份额及其特点。评选出38个对全国和三大生态区域遗传贡献最大的种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追溯广西大豆育成品种系谱,揭示其演变特点,总结亲本组配规律,为今后亲本选配、制订育种计划和拓宽大豆新品种遗传基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计算每个育成品种祖先亲本核(质)遗传贡献值。【结果】育成的28个春大豆和11个夏大豆品种分别来源于29(12)个和16(7)个细胞核(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8.39%(57.14%)、52.57%(39.29%)、9.04%(3.57%)和42.05%(63.64%)、28.40%(36.36%)和29.55%(0%);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我国南方其他地区、巴西和美国;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北京和上海;归纳出8(5)个春大豆和5(4)个夏大豆核心核(质)祖先亲本,其核(质)贡献率分别为65.62%(75.00%)和61.36%(72.73%);广西大豆育种未来主要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直接亲本。【结论】广西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中,来源于苏沪地区的有30个大豆祖先亲本,共衍生出134个育成品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6%和20.6%;其细胞核遗传贡献值累计为76.38,占全国总数的11.81%;衍生出22个细胞质家族共95个品种,占全国总数的14.59%。细胞核及细胞质遗传贡献最大的苏沪地区种质分别有10份和6份,其中滨海大白花、铜山天鹅蛋、奉贤穗稻黄、51-83为细胞核及细胞质贡献均大的苏沪地区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水稻育种骨干亲本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黑龙江省审定的260个水稻品种的骨干亲本和20世纪90年代后育成品种的系谱.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育成品种的骨干亲本是石狩白毛、农林11号、虾夷,由它们育成或衍生品种占同期育成品种的83.3%,其中骨干核心亲本是石狩白毛,由它直接育成或衍生的品种数占同期育成品种总数的44.1%:20世纪90年代后育成品种的...  相似文献   

12.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大豆杂交育成品种的亲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宁省自1956年开始大豆杂交育种以来,共审定杂交育成大豆品种46个,涉及到原始亲本42个,其中辽宁地方品种17个,外省品种(系)21个,国外引进材料4个。有6个原始亲本由其衍生出品种数在10个以上,最多的是丰地黄(30个)和熊岳小粒黄(27个)。近10年来杂交育成的18个品种中,涉及原始亲本32个,比1967-1997年增加17个,其中杂交品系占47.2%,杂交育成品种占36.1%,亲本三交组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祖先亲本过分集中的问题,以夏大豆优异种质商7608衍生系为材料,研究该种质衍生品种间的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增加,衍生品种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品质更加优化;对其衍生系中商7608的贡献率有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甘薯育成品种遗传背景与品种间亲缘关系,为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有 效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1978—2016 年广东省育成的通过国家鉴(认)定或省审定的 57 个甘薯品种基 本信息,分析广东省育成甘薯品种基本概况、亲本来源、系谱关系及衍生品种情况。【结果】广东甘薯育成品 种主要利用品种间定向杂交(59.6%)或集团杂交(29.8%)选育而成,育成品种类型以鲜食型和鲜食兼用型为主、 占 86.0%;57 个甘薯育成品种溯源直接亲本 61 个,原始亲本 42 个,其中禺北白、湛薯 75-57、普薯 3 号和新竹 头作为原始亲本,使用频数较高,衍生品种数 14 个以上;广东省甘薯育成品种系谱主要以地方品种或早期广东 省本地育成种及其衍生品种为骨干组成,可划分为 4 个脉系:湛薯 75-57 脉系、广揭脉系、广普脉系和其他脉系; 广东育成品种作为直接亲本已先后培育出 50 个甘薯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结论】广东甘薯育成品种所用 亲本呈现明显的“广东特色”,遗传基础较窄,为扩大甘薯品种遗传基础,在广泛引进收集国内外优异甘薯种 质资源拓宽亲本的同时,亟需对甘薯种质资源尤其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精准鉴评以挖掘优异种质,培育优质亲本。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超早熟大豆产区主导品种更新换代,针对生产、豆农及市场需求问题,进行品种改良创新。佳豆55是以黑河45为母本,华疆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2021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聚合并累加了双亲的优良基因与性状,集超早熟、高油高产、抗逆和广适性等优点于一体,生产应用中表现突出;其亲本系谱由46个亲本组成,含有国内祖先亲本[农家品种(地方品种)]10个,占亲本总数的21.74%,其中7个核心祖先亲本(大白眉、白眉、克山四粒荚、蓑衣领、小粒豆9号、四粒黄和金元);含有国内直接亲本31个,占亲本总数的67.39%,其中5个重要直接亲本(满仓金、黑河54、丰收10号、合丰25和北丰11);含有国外祖先亲本材料5个,占亲本总数的10.87%,其中4个重要国外祖先亲本(尤比列、黑龙江41、十胜长叶和阿姆索伊),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基础好。  相似文献   

17.
21个高山杜鹃引进品种的亲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整理21个高山杜鹃引进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进行品系归类,并对各品系的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个高山杜鹃引进品种来源于23个祖先亲本,其中1个育成品种、6个国外野生种、1个国内野生种和15个类型不详;按祖先亲本来源分类,21个高山杜鹃引进品种分属于高加索杜鹃花杂种群、腺柱杜鹃花杂种群和美国山石南杜鹃花杂种群3类杂种群;在21个高山杜鹃引进品种中,腺柱杜鹃花杂种群的品种更具有多样性,而高加索杜鹃花杂种群、美国山石南杜鹃花杂种群2个杂交群内的品种间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21个高山杜鹃引进品种的亲本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种质局限性有待改进,挖掘云南特殊种质与引进品种开展杂交育种是扩宽其品种遗传基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育成苹果品种的系谱分析及其育种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51—2019年我国报道育成的273个苹果品种(不含砧木)的资料,对这些苹果品种的亲本组成及亲本选配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绘制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图,以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苹果的育种成果。在我国选育的273个苹果品种中,通过杂交获得的品种最多(145个,53.11%),其次是芽变品种(111个,40.65%),实生选育品种(15个,5.50%)和诱变品种(2个,0.73%)。根据品种特性分类,育成苹果品种中,红皮品种最多(240个,占87.91%),其次是绿皮品种(19个,6.96%)和黄皮品种(14个,5.13%)。大果(≥200 g)、中果(100—200 g)和小果(≤100 g的小果)品种分别占57.14%、35.53%和7.73%。果实成熟期早、中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4.54%、32.97%和42.49%。273个育成的苹果品种中,有耐贮品种(83个,30.40%)、抗寒品种(78个,28.57%)、短枝型品种(34个,12.45%)、柱型品种(8个,2.93%)和红肉品种(4个,1.47%)。分析亲本来源明确的262个品种,表明这些品种由103个亲本育成,包括3个国内地方品种,63个国外引进品种和37个衍生品种。通过系谱分析发现,苹果骨干亲本为‘富士’‘金冠’‘元帅’和‘嘎啦’,分别衍生104、64、36和24个品种。杂交和芽变是选育苹果品种的主要途径,亲本性状优良或不同地理来源的亲本组合更容易选育出优良品种。在此基础上,剖析我苹果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技术在系谱分析上的应用进行展望。本文为制定苹果育种计划和亲本的选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丹东农业科学院育成10余个水稻、旱稻优良品种。本文从系谱上分析各品种的优质血缘亲本,阐述各重点亲本和主要衍生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同时评价丹粳水稻、旱稻品种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应用丹粳种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吉林省育成的谷子主要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认为育成的品种可划分“花脸”、“大青苗”两个衍生系统。花脸的后裔品种在农业生产中起主要作用,两个衍生系的品种对粟瘟病生理小种的抗性差异较大,两个衍生系品种均不抗A57和F1生理小种,选育品种的抗病性与亲本有密切关系。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利用花脸谷的适应性,改造它的抗病性,或者利用它的后裔品种,公谷6号,公谷7号,要注意对A57和F1生理小种抗源的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