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1993年-1995年对10份V型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观察与测定表明,有9份不育系的不育度为100%,且年际间不育性彻底、稳定,最高异交率可达85%以上,保持系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基本满足V型不育系的要求;并对杂种F1代进行了恢复度的测定,结果在100个杂交组合中,对V型不育系,约有45%的普通小麦可以保持,有55%的普通小麦可以不同程度的恢复其育性,恢复度最高可达98%。  相似文献   

2.
3.
4.
偏、粘和易型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偏、粘和易型1B/1R稳定全不育系ms(Ae.ventricosa)-77(2)、ms(Ae.kotschyi)-77(2)和ms(Ae.variabilis)-77(2)为不育质核背景,一批优良小麦品种(系)及部分亲本材料为父本,诱导单倍体性和易恢复性为重要选择指标,采用测交、置换回交和转育等方法,并结合细胞学镜检,首次成功地将带有rfvl基因的非1B/1R普通小麦栽培品种与偏凸、粘果和易变不育胞质结合,培育出稳定的偏、粘和易型非1B/1R全不育系ms(ven)-90-110、ms(kots)-90-110和ms(var)-90-110.测交和育性分析结果表明:(1)其不育性主要由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2)从不育系自身完全克服了1B/1R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缺点;同时大大提高了其不育性的易恢复性,其不育系与一般只要含有主效恢复基因(Rfvl)的小麦品种(系)测配,F1杂种恢复度大都在85%~90%以上.(3)其育性恢复基因分析广泛,一般生产中的非1B/1R优良品种(系)都带有它们的主效恢复基因,可以自然恢复系形式恢复其育性.  相似文献   

5.
K型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个K型新质核互作用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表明,K型不育系的花粉构成特征与野败型不育特点,明显不同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  相似文献   

6.
7.
转bar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回交法,将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bar基因导入皖麦48和扬麦158中.经苗期抗性鉴定及GS酶活性、叶绿素含量、PAT酶活性测定,结果证实了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且能够正常表达.回交后代与对照在主要农艺性状上无明显差异,表明通过回交将bar基因转育到其它品种,是获得新的抗除草剂小麦品种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以异质小麦品种(Ae.uniaristata)-Chris为母本,两个不同细胞质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父本1和2,先后进行了杂交和成对连续置换回交,培育出稳定的单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并用一批小麦品种(系)对其保持性和恢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型不育系既不同于粘类,更不同于提类.是一个稳定的新不育类型.其突出特点是:(1)仅少数小麦品种(系)是其稳定的保持系:(2)恢复源很广泛,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对其不育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力,并且恢复度高于80%以上的恢复系比其它具有较广泛恢复源的不育类型在普通小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长势正常,种子饱满,胞质无不良的母性影响.为杂种小麦与常规育种更好地结合,常规育种的最新成就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小麦,加快杂种小麦的选育和生产应用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12.
F型小麦不育系育性与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19-1224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山西省选育的新型小麦不育系。为研究F型不育系的生态适应性和选育强恢复系,采用分期播种和花粉粒染色方法研究了育性表现,同时利用380个小麦品种(系)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其育性恢复性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受品系、播期影响,即使是相同的品系单株之间、相同单株不同分蘖间育性也有一定差异。F型不育系恢复源广,具有易恢复性。以晋麦47、临汾615,太5293、晋太182、晋太170、太629-8、扬麦12、太113、小凡12、普冰701、轮选1697、航麦247、济南17、太712以及14F54921-38,4522,15品43和V89作亲本配制的18个组合表现育性恢复度高,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小麦光敏不育系皖901S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9015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发现并育成的一个新型光敏感型雄性不育系。该材料在合肥地区(N31°51°)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为全不育,在长日温暖条件下表现正常可育。在小麦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内,其育性转换过程随光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光周期对育性的影响远大于温度的影响。与其他类型雄性不育材料比较,皖901S通过长日条件下自交更易保持,且短日条件下育性表现稳定,雄性败育彻底,并能为大多数普通小麦品种所恢复。皖901S的两系杂种F1代优势明显,它的育成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V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对西北农大提供的六个K、V型小麦不育系进行自交和测交鉴定的结果:K80(6)A、K陕7859A、K83(37)65A和K(D1/9615)A的不育性不稳定;K-149A育性有轻度分离;V-77(2)A不育性稳定。(2)对K、V、T型不育系雄性器官观察比较,V型不育系花粉败3充比之K型完全,近似于T型不育系。(3)分析测交父本的血缘,具有1B/1R血缘的小麦品种(系)绝大多数为K、V型的保持系。非1B/1R血缘的绝大多数为其恢复系,但恢复度普遍偏低。(4)V型不育系及其测交杂种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高于K型。  相似文献   

15.
AL型小麦三系的选育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小麦育种家对T型小麦不育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由于T型不育胞质对小麦某些农艺性状仍有不良负效应和恢复源难找,恢复力不够强,且受多基因遗传控制等缺点,使得T型三系一直没能在生产上应用推广。自70年代人们提出“新三系”的概念以来,国内外有许多新的小麦雄性不育胞质被发现。作者从1981年  相似文献   

16.
温敏型雄不育小麦C49S育性转换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分期播种,孕穗、抽穗期和结实率的调查,研究了温敏型雄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与播期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不育率由97.14%降到35.94%,不育率与减数分裂期──孕穗前5日的平均最低温度(T_(min))和平均温度(T)呈极显著负相关,γTmin=-0.818,γT=-0.622。C49S育性转换主要受制于T_(min),T起一定调节作用。在T_(min)<7.7℃,T<10℃条件下,C49S高度不育,结实率在4%以下;在Tmin>11.5℃条件下,C49S育性恢复正常,结实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从细胞学方面研究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结果表明,在延迟授粉子房的胚囊中,助细胞之一首先体积增大,细胞质变浓,核及核仁也增大,接着进入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二细胞原胚,发育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形胚;球形胚再发育为梨形胚;梨形胚再发育为分化期胚,最后形成成熟胚,卵细胞孤雄生殖频率很低,过程与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相似。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具体指导的支持下,我们在全省率先进行了三系杂交小麦制种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其有一一些初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从引进的白菜雄性不育材料NY8481中选育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分别转育到大白菜和青菜上,获得的不育系不育性稳定,雄蕊退化,蜜腺发达,无蕾败育和黄化现象,结籽性好。  相似文献   

20.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单倍体胚的胚胎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胚胎学方面研究了粘果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K83(21)35A与保持系83(21)35B杂交的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特点,以及单倍体胚和孪生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与普通小麦自交相似。n型单倍胚来自助细胞的孤雌生殖;n-n型双胚中的单倍体胚来自助细胞,二倍体胚来自受精卵。适当延迟授粉,能提高单倍体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