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丰  毕湘虹 《林业科技》1992,17(6):26-27,31
红松叶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zhanget Fang)是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zucc)幼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伊春地区、牡丹江地区、哈尔滨等地有时成灾。1981年在五营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内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有虫株率达90%以上;1987年江山娇林场苗圃,3年生的红松换床苗有虫株率达95%左右;1989年哈尔滨市森林植物园内十余亩15年生的红松幼林有虫株率达100%,每束针叶的虫口密度达10头以上,春天嫩梢  相似文献   

2.
2005-2009年利用4种药剂对3种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可有效地防治3种害虫。其中20%克百威、10%吡虫啉和48%乐斯本使红松大蚜的虫口减退率高达96%以上;施药后3d虫口减退率均达100%。1.2%苦参碱、10%吡虫啉和20%克百威的0.1%药液对红松枝缝球蚜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以上。10%吡虫啉1%药液防治红木蠹象成虫,防治效果71%。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标准地调查和不定期踏查的方法,调查了广西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蚜(Toxoptera aurantii)天敌的种类,利用优势度、频度的计算确定优势天敌,并研究了优势天敌的林间消长规律。本研究共收集到天敌1 021头,分属于4个目,5个科,27属,32种。其中,优势天敌有4种,分别为台湾小斑腹蝇、四斑广盾瓢虫、四条小食蚜蝇和六斑月瓢虫。四斑广盾瓢虫、四条小食蚜蝇、六斑月瓢虫3种天敌出现的高峰期是每年的4月上旬;台湾小斑腹蝇于每年的6~11月份出现,种群高峰期出现于每年的9月上旬,此时其它3种天敌的种群数量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但其种群数量较第一个高峰期的数量少很多。  相似文献   

4.
蚜灰蝶及其他3种捕食性天敌对竹蚜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竹类是一类广为栽植的经济林和用材林树种,同时也发展成为城市园林重要的观赏植物,而竹蚜是竹林的一类重要害虫,常造成竹林生长衰退,进而引发的竹林霉污病可进一步加剧竹林残败,并降低城市园林竹类的观赏价值。据安徽皖东竹林  相似文献   

5.
红松叶球蚜属于同翅目球蚜科,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通过吮吸红松汁液危害红松苗木和幼树的嫩梢,从而导致树势衰弱,被害嫩梢生长迟缓,是红松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6.
青檀绵叶蚜是危害青檀的蚜虫新种。该文报道了该虫的寄主和天敌,根据试验结果:青檀是该虫的唯一适合寄主;调查到4科6属8种捕食性天敌,以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 DeGeer、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 Schenkel数量大,捕食量大。除1种寄生螨外,未发现其他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球蚜的生物学及天敌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回发关系来估测红松叶束的表面积。并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叶龄及冠层位置的变化对红松叶束特征因子的影响,叶束干重与叶束表面积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内蒙古重要的造林树种,油松大蚜(Cinaraformosana)是危害油松的害虫之一,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油松大蚜是重要的有效途径,因此,调查油松大蚜的天敌昆虫是非常必要的。在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对油松大蚜及其主要天敌的虫口密度和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室内饲养测定了天敌昆虫日均捕食量。结果表明,样地内油松大蚜的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双钩齐褐蛉(Kimminsiabihamita Yang)、伪郭公虫(Sasajiscymnustsugae)等6种,室内饲养异色瓢虫日均捕食量为23.8头,双钩齐褐蛉幼虫日均捕食量为15.1头,伪郭公虫日均捕食量为11.9头。  相似文献   

10.
红松球蚜的发生与树龄和林分光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小兴安岭红松pinus Roraiensis上有3种红松球蚜危害即红松叶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红松枝缝球蚜P.cladogenus和红松皮下球蚜P.cortecico-lus。它们在红松的各生长阶段接替发生。一般说,红松叶幼苗至10年生以下的幼树,红松枝缝球蚜则多发生在10-30年生的红松上,但一般情况下,二者常伴随发生。40年生以上的红松则只受红松皮下  相似文献   

11.
发现了松黄叶蜂的5种寄生性天敌,即松黄叶蜂尖胸青峰、松黄叶蜂翠金小蜂和邻凹姬蜂、田猎姬、恩姬峰。其中幼虫-蛹寄生4种;蛹寄生蜂1种,并研究了主要种生物学特性探索了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及致病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蛹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小兴安岭红松pinusRoraiensis上有3种红松球蚜危害即红松叶球蚜Pineuscembraepinikoreanus、红松枝缝球蚜P.cladogenus和红松皮下球蚜P.cortecico-lus。它们在红松的各生长阶段接替发生。一般说,红松叶球蚜危害幼苗至10年生以下的幼树,红松枝缝球蚜则多发生在10-30年生的红松上,但一般情况下,二者常伴随发生。40年生以上的红松则只受红松皮下球蚜危害。红松叶球蚜为强喜光性种,因此在皆伐迹地和光照条件较好的林内或林缘发生严重,后二者则次之。  相似文献   

13.
研究摸清了防治落叶松红瘿球蚜的防治适期为:越冬成蚜产卵前期、虫瘿开裂期和第二代若蚜越冬前期;试验筛选出防治最佳药剂为: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效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e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铁杉球蚜的捕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团聚丽瓢虫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团聚丽瓢虫卵期、1、2、3、4龄、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平均分别是10d~15d,5d~11d,7d~11d,7d~11d,8d~16d,20d~30d,15d~18d。团聚丽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可捕食所有龄期的铁杉球蚜,尤其喜欢捕食卵。捕食能力随着自身龄期增大而增大,成虫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344.8头。团聚丽瓢虫成虫和幼虫对铁杉球蚜卵的捕食效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成虫对铁杉球蚜的寻找效应用Hassel&Varley模型进行模拟,模型为E=0.4517P^0.5568,r^2=0.9859,表明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个体间的干扰越强,表现出对铁杉球蚜的捕食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球蚜侨蚜空间格局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采用L9(3^4)混合正交设计,对3个施药时期、3种药剂、3个浓度梯度进行化学防治落叶松红瘿球蚜效果比较,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最佳药剂和最佳浓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治该虫效果最好。防治最佳时期为越冬虫产卵前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防治最佳浓度为1:2000倍,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发现危害青檀的一种蚜虫,经鉴定为斑蚜科(Drepanosiphidae)、绵叶蚜属(Shivaphis Das 1918)一新种,命名为青檀绵叶蚜(Shivaphis pteroceltis Qiao,Jiang and An,sp.nov).据笔者2007-2013年调查发现青檀绵叶蚜为单食性蚜虫,寄主仅为青檀,在山东、河南、山西、北京、安徽等地的青檀自然分布区均有分布,在山东省枣庄市已对青檀造成严重危害.该虫若蚜及成蚜吸食叶片、幼果及幼嫩枝条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影响树木生长及结果;虫体分泌的蜜露容易引起枝叶发生煤污病,严重影响风景观瞻和生态景观.青檀绵叶蚜在树冠部位呈聚集分布,分布规律为树冠底层>中层>上层,内部>中部>外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松小孢子叶球性反转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已经完成分化的正常小孢子叶球发生了性反转,从其顶端的小孢子叶开始向基部逐渐转变成大孢子叶,直至整个小孢子叶球转变成异常的大孢子叶球;异常大孢子叶球具有接受花粉的能力,并在枝条上发育成为蔟状着生的小球果。  相似文献   

19.
青檀绵叶蚜(Shivaphis Pteroceltis Qiao,Jiang and An,sp.nov.)是2007年5月首次被发现的一个危害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的斑蚜科(Drepanosiphidae)、绵叶蚜属(Shivaphis Das)蚜虫新种。2007年以来对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