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昌建纳 《茶业通报》2006,28(2):91-93
简述云南茶树种植的起源和少数民族饮茶习俗,概括少数民族茶文化的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云南普洱茶生产现状与拓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青元 《贵州茶叶》2003,31(1):37-38
本文论述了云南普洱茶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云南普洱茶拓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何青元 《贵州茶叶》2004,32(1):24-25,34
通过对制定云南普洱茶标准的研究,提出了云南普洱茶标准制定的内容及要求,为拓展云南普洱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茶在民间主要的生活礼仪与风俗之中所起的作用和蕴涵的意义的阐述。表明中国茶文化不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且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5.
巩志 《茶业通报》2002,24(2):48-48,F003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他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腥秽上冲,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有南方八个小国,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作为礼品,献给武王“以茶代酒”,于是武王用茶设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候、部落酋长①。这…  相似文献   

6.
李光涛 《茶业通报》2002,24(2):33-34
普洱茶作为茶叶的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洱茶是历史上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一带所产的茶叶,运到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普洱交易而得名。普洱茶具有条索粗大肥壮,色泽乌润,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汤色红浓的品质特点。并有降低血酯、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的作用。在东南亚、港澳台、日本和西欧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普洱茶享誉中外,1993年起,思茅的部分茶叶生产厂家开始搞换名促销,用优质烘青绿…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析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本研究以21份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及儿茶素组成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鉴定评价其生化成分多样性。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为18.80%~25.20%、氨基酸总量为2.00%~3.90%、咖啡碱含量为1.10%~4.10%、水浸出物含量为45.30%~52.50%、儿茶素总量为4.37%~14.17%、变异系数范围为3.33%~157.8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77。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21个野生大理茶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的C、EC、非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第2类群的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含量的平均多样性指数较低,从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2份及高氨基酸资源1份,这些优异资源可以直接利用或作为茶树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1 威宁县概况 1.1 历史沿革 威宁县历史悠久,夏代为梁州西南域,殷周属鬼方西北隅,战囤时为大夜郎西部莫国属地,秦代属象郡,汉代属犍为郡,蜀汉时属朱提郡,梁、陈时为南宁州所领,但实为土著豪族所据,隋代曾没入爨氏卢鹿部。唐代为羁縻小州,称宝州。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茶     
曾莉冰 《茶业通报》2009,31(1):45-46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2周年,其逝世亦有83周年。然而,在历史的行程中,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时代如何动荡,都未能使孙中山的形象、思想和业绩有所淡化。他的一生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和赞颂,他的精神遗产仍闪烁着光芒。  相似文献   

10.
佛茶禅心     
龙宫蛟室雾纲组,几树珊瑚认未真。雪里颓霞高十丈,红绡恐是献珠人。  相似文献   

11.
胡祖有 《茶业通报》1999,21(3):28-28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各种传统技术较为成熟,生产出的名优产品琳琅满目,但往往存在焦边焦点、红梗红叶、色泽枯黄、异味等劣变现象,当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参差不齐,产品规格更难统一,品质档次差别很大,基于这一难题,我们创新的烤青技术及烤青茶制作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使茶农更易掌握,给茶叶生产尤其是名优茶生产带入了活力。1 创新及发展历程进入九十年代,名优茶生产迅猛发展,但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名优茶生产技术滞后及加工能力不足。为此我们除进行名优茶制作技术培训外,从1991年起首先在扬溪镇…  相似文献   

12.
浙江茶溯源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4,32(2):19-20,23
浙江茶事据推算稽考,约在汉代,迄今有两千年。汉代史料曾记载仙人丹丘子指引余姚一个叫虞洪的人上山采茗的故事。在浙江,至少在东汉时,人们对茶的药用及饮用价值已有所认识和了解。东汉时期所作的《桐君录》对茶树的形态及药用和饮用价值有很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巩志 《茶业通报》2000,22(4):48-48,F003
  相似文献   

14.
九华山佛茶与文化王镇恒,李槐松(安徽农业大学)(青阳县农技中心)中国是茶叶的发祥地,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茶的历史上溯至四千多年以前,唐代时始成文化体系。佛教自西汉传人中国以来其博大精深的教义逐步植根于中国社会之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极...  相似文献   

15.
赵天相 《茶业通报》2001,23(2):47-48
当世界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高度竞争的二十一世纪 ,人类更加关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重视生存环境生活质量 ,追求精神文明文化交流的时候。代表东方文明 ,蕴含和谐精神、道德理念和休闲养生情趣的中华茶文化 ,愈来愈受到世人的欣赏和瞩目。当此之际 ,迎来了陆羽《茶经》问世 1 2 2 0周年 ,令我们分外高兴。诞生于浙江的陆羽《茶经》 ,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茶书 ,人类茶文化元典。它的内容完整地涵括了茶史、茶学、茶文化全部。《茶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以高度的评价 ,而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意义 ,最重要的价值 ,在于陆羽从我国数千…  相似文献   

16.
吕维新 《茶业通报》2003,25(2):93-93
唐人嗜茶、赞茶,称茶为琼蕊浆、甘露饭,饮茶习俗非常普及,饮茶方法非常讲究,饮茶情趣多种多样,所有这些都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饮茶史上一个里程碑。“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张文规语)茶在宫廷中地位显赫。文人墨客更是恋茶、颂茶。元稹说:“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李白喜爱仙人掌茶。杜甫畅游清江也不忘茶饮。白居易自称是“别(鉴)茶人”,能煮出一碗好茶,“汤添匀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尘”,把陆羽创导的煮茶工艺描述得非常形象化。而且独具匠心喜爱雪水煮茶。…  相似文献   

17.
华再欣 《茶业通报》2002,24(4):47-48
《红楼梦》是清朝人写清朝人生活的宏篇巨著。作者曹雪芹,是一位才气横溢,见多识广的小说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上层阶层的社会现实和习俗,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穿着衣物和生活习惯等,面面俱到,可圈可点,对研究红学的人们来说,是一部巨著。曹雪芹又深谙茶道,根据统计,在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中,写到茶的地方就有280处之多,不夸张地说在读每回章节中都能闻到茶的清香,尝到茶的甘醇。所以,民间有谚语说:“读了红楼想喝茶”,其真实的描写确不为过。1《红楼梦》出现的茶类,品目繁多…  相似文献   

18.
明清茶书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日本布目潮氵风先生赠送我们他精编的一套《中国茶业全集》。我们浏览过后,交换看法时,有这样二点共同看法:一是当时国内茶界还未曾重视到我国古代茶书,作为中国和世界传统茶学或古代茶叶生产技术经验及历史、文化的一库宝藏,日本学者倒率先研究和开始整理,这无疑对我国茶叶界特别是茶史爱好者是一种促进和鞭策。第二是仅仅将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汇编的28部茶书,再加日本现藏的宋·徽宗,明·冯可宾《山介茶笺》,清·刘源长《茶史》,清·陆廷灿《续茶经》等七书和日人研究《茶经》详说,图解3种共48个不同版本影印出…  相似文献   

19.
茶艺界说     
卢天国 《贵州茶叶》2002,30(2):36-37
本文从人本主义美学的视角出发,把“茶艺”一词放置到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背景中,并运用语义学美学的方法来审视,透析“茶艺”一词,提出“茶艺”三个层面为之界说。  相似文献   

20.
洛阳烤全兔是河南省洛阳市食品公司杂畜商店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生产的熟肉制品。烤全兔体色黄中透红,兔头上仰呈上望之势,因此又名“望月全兔”。由于其造型美观,风味独特,因此深受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