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拓展和深化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研究为目的,运用随机理论,建立了基于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在未来时段内地下水埋深所处区间值。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中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380,2.742)区间,下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218,2.506)区间,这两个区间的数值都低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河套灌区中下游的盐渍化有望进一步减轻。而上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1.227,1.727)区间,此区间的数值高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时间河套灌区上游是控制地下水埋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对宁都县凌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昆虫考查,鉴定出15目176科600属902种.其中鳞翅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28.27%;鞘翅目次之,占总数的24.17%:较为丰富的还有膜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的种类,分别占总数的13.53%、11.31%和9.42%.对自然保护区650种昆虫进行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区种类为351种,占总数的54.00%;东洋、古北区共有种186种,占总数的28.61%;多区分布的昆虫种类85种,占总数的13.08%;全球广布的昆虫种类有28种,占总数的4.31%.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近几年在省内各地采集、调查以及对江西农大植保系昆虫标本馆收藏之蝶类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发现江西蝶类分布新记录34种(含亚种),隶属于5科26属,为过去省内所未记载(标本保存于江西农大植保系昆虫标本馆)。这些种类在了解、开发我省蝶类资源以及掌握其地理呼布,进行昆虫区系划分方面,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现分科记述如下:一、凤蝶科Papilionidae1.麝凤蝶东南亚种Byasaaleinousmansonensis(Fruhstorfer)我国仅分布于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台湾等省,江西采于农大校园内。2.碎斑青凤蝶华东亚种Graphium…  相似文献   

4.
钟扬明  姚伟 《干旱区研究》2004,21(4):358-362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灌区一方面每年都受到汛期洪水的威胁,另一方面该县西南部的"百里风区"由于水源缺乏,生态与环境日趋恶化。通过水量及水资源配置的分析,确定生态林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到2020年灌区可提供生态建设的总水量3.07×108m3,预期建设生态林6 52×104hm2,需水总量2 93×108m3该项目的实施,可使灌区下泄余水、排水和汛期洪水得到有效再利用,增加地表植被盖度,改善新和县"百里风区"的脆弱生态。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秦王川灌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资源能够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利用 ,可为整个秦王川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对水资源四种变化率指标的计算 ,评判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秦王川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潜力大小 ,即 2 0 1 0年灌区主要供给水资源能否满足各方面的用水需求 ,从而为该区域水资源利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合理改良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地,能够有效促进灌区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描述性统计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紧邻排干沟土壤盐碱化与肥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属于重度氯化物型盐化土;Mg2+为土壤盐化程度高的关键阳离子,Mg2+含量过高减缓了Na+的吸收速度,加剧了土壤碱化...  相似文献   

7.
陈振耀 《昆虫天敌》1996,18(1):19-22
本文记述了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天敌昆虫7目36科244种,并对其区系特点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昆虫标本管理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莉华  任泽君  谢晓健 《江西植保》2001,24(1):27-28,25
1 昆虫标本的重要意义昆虫标本是国家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他 ,是防治害虫、植物检疫、教学中的直观教材 ,是基础研究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无论是进行昆虫生理学、毒理学、生态学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还是进行森林、农业、医学昆虫、自然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均离不开昆虫标本的观察与鉴定 ,尤其是昆虫分类学与形态学 ,缺乏昆虫标本则无法开展工作。在生产应用上昆虫标本为制定植物检疫对象和防治害虫措施提供依据。调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昆虫种类数量的多寡、分布范围的宽狭、危害程度的轻重以及某个地区昆虫区系…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乡各地在塑料大棚中普遍推广蔬菜的生产技术。由于棚内的温度高,人为地形成一个由非滞育昆虫构成的特殊昆虫区系。1987年以来,笔者在营口县对该环境中的隐翅虫科昆虫作了采集和调查,共采得隐翅虫15种:Coprophilus chinensis、Bte dus obtusus、Platystethus operosus、Oxytelus piceus、Anotylus latiusculus、Stenus  相似文献   

10.
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蜻蜓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奇涵 《昆虫天敌》2004,26(2):81-85
本文报道福建省南靖县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2亚目14科45属64种。其中福建省新记录1科4属10种。区系分析表明,虎伯寮自然保护区明显处于东洋区范畴,虎伯寮的蜻蜓具有明显的热带北缘及亚热带区系色彩。  相似文献   

11.
工程行为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的破损及恢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随着准噶尔盆地石油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工程建设相继上马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环境脆弱的生态平衡受人为活动影响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工程行为造成沙漠植被的破损 ,如碾压、铲除、压埋、油污 ,以及对植物生长环境地表的扰动等。通过观察试验发现 ,当工程行为方式及强度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未使生态稳定性瓦解时 ,则沙漠植被具有自然恢复能力 ,但恢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若要加速和强化恢复过程 ,就要在工程中采取及时固沙、适时补播灌草植物的有效人工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影响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选取4类共13项指标,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采用综合指标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结合气候变化情景,定量分析了未来该流域的脆弱性变化趋势,并给出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城市是以土地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根据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了50个土地生态元,18个土地生态子系统,建立西安市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由于城市的发展,每个土地生态单元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仿自然原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设计,真正有利于西安市人地关系的协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洲的界外区与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干旱区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绿洲、界外区及维持原状的荒漠三部分。界外区生境的极度退化,将动摇绿洲的存在基础。因而整治界外区是扭转干旱区环境恶化、实现生态复原与建设的关键。恢复与扩展荒漠植被即是生态建设的根本手段。实施保护、利用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以荒漠植被自然侵移规律,依靠自然降水以最大限度发展可供饲用的灌林,将能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中部干旱地带中药材资源利用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自然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在该地区发展药材生产及产业化开发的优势及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阐述了在该地区进行中药材种植的试验结果,对该区药材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野生药材保护的措施及发展中药材生产的运作方式等提出了若干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民勤荒漠植被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甘肃省民勤县是我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经历了一个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的退化过程。水资源的变化是决定当地植被退化的主导因子,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目前,荒漠植被正处于进一步退化过程中。退化演替的同一阶段存在多种演替过程,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20世纪中叶,在当地是从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的过渡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荒漠植被逐渐占据了优势。目前的天然种子植物共有22个科,72个属,127个种,其中以典型荒漠为主,共有3个植被型,7个群系组,17个群系。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群落随生境的分异性较大。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在干旱内陆盆地,一旦水资源供给减少,湖盆、河道干涸,泥沙出露,形成沙漠和沙漠化则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地带位于高原主体西北部地势最高的部分。该区域气候极其寒冷干燥,属于高原亚寒带,高山高原地貌多被横向断陷盆地所切割;多年冻土发育,冰缘作用普遍;自然过程年青,高山寒漠土壤浅薄;生物区系成分交错,高寒荒漠景观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需加大自然保护建设与管理。高寒荒漠地带腹地为寒冷干旱核心区域,是全球高原高山区域,具有独特地位的地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定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定西地区自然概况及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负荷重、经济贫困等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和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是唯一分布在干旱地荒漠的珍稀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现仅分布在沙雅、尉犁和且末地区。作者通过2005-2007年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水源、隐蔽条件、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对塔里木马鹿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车尔臣河下游阿克塔孜牧场地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2278.6hm2和64425.0 hm2,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3.01%和38.79%;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减少了3.77%和5.35%,而不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7.96%。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生态分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态分区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合理的生态分区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本区的生态地位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综合考虑黄土高原自然生态特点及其所构成的空间组合的相似性和异质性,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分区的原则、依据及指标系统。通过对气候、土壤、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将黄土高原划分为七个一级生态类型区,并讨论了各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区域布局、建设途径及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