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通过野外采集、灯光诱捕方法,对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资源进行考察,共整理鉴定出鞘翅目昆虫25科181种。其中主要科为:天牛科29种,瓢虫科20种,叶甲科16种,鳃金龟科10种,象甲科10种,这5个科的种数占总种数的46.96%。保护区内的鞘翅目昆虫主要出现在4月份前后,共发现106种,占总种数的58.56%。在数量上,4月份的数量亦最多,是鞘翅目昆虫的主要发生季节,尤其是天牛类、叶甲类和金龟子类,在数量上常占明显优势。保护区的鞘翅目昆虫包含东洋种、东洋-古北兼有种、广布种和特有种,其中以东洋区系种为主体,占85.08%。 相似文献
3.
新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地衣区系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新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地衣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衣共有72种、1个变种,隶属于6目、16科、30属,其中褐梅属(Melanelia Essl.)、石蕊属(Cladonia Wigg.)、地卷属(Peltigera Willd.)等地衣种类较多,分别占9.33%,10.67%,13.33%.在该地区分布的地衣科目中茶渍目占优势,其科、属、种数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68.75%,73.33%,69.33%.根据地衣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将新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地衣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20.00%)、环北极成分(26.67%)、温带成分(45.33%)、东亚成分(5.33%)和中国特有种(2.67%)等5个分布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和环北极成分占该地区地衣总种数的72.00%,占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疆各类陆栖脊椎动物近 70 0种 ,占中国这一类动物种数的 32 %,其中鸟兽资源尤其丰富 ,计有 42 5种鸟类和 1 5 5种兽类 (哺乳类 ) ,占中国鸟兽种数的 31 %。本文主要以新疆三大山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 -阿尔金山地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作综合性介绍和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和以往文献资料 ,新疆阿尔泰山区记录在 1 2 4种鸟类 ,其中古北界北方型鸟类 5 1种 (占 41 .1 %) ,中亚型鸟类 31种 (占 2 5 .0 %) ,广布种鸟类 2 7种 (占 2 1 .8%) ,其他类型1 5种 (占 1 2 .1 %) ,显出以北方型泰加林鸟类为主的鸟类区系特征 ;分布的 5 0种兽类 ,区系上以古北界北方泰加林为主 ,即北方型兽类占该山区种数的 5 2 %。天山山区记录的鸟类大约2 81种 ,北方型种类占绝对优势 ,即北方型 1 0 6种 (占 37.72 %) ,北方广布型 76种 (占 2 7.0 4 %) ,中亚型 39种 (占 1 3.88%) ,高地型 1 8种 (占 6.41 %) ,广布型 33种 (占 1 1 .74%) ,东北型 9种 (占 3.2 1 %)。兽类分布有 62种 ,北方型兽类区系占优势 ,有 30种 (占 48.40 %) ,广布型 1 2种 (占 1 9.40 %) ,中亚型 1 1种 (占 1 7.70 %) ,特有种 9种 (占 1 4.5 0 %)。昆仑—阿尔金山地区 96种鸟类中 ,中亚类型成份占 2 8.1 %,高地型成分占 2 6%,北方型成?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对新疆沙土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估生物炭在新疆改良沙土的潜力,在新疆和田设生物炭施用量为0(CK)、22 500、67 500、112 500kg·hm~(-2)和225 000 kg·hm~(-2)5个处理的微区试验,轮作方式为绿豆-冬小麦。通过对试验结束后小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和生理菌群计数、土壤酶活性测定,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沙土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沙土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产生显著影响。22 500~67 500 kg·hm~(-2)生物炭施用量能显著提高沙土土壤有机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生物炭影响沙土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在生物炭施用量为67 500 kg·hm~(-2)下细菌数量最高,比CK增加了63.83%;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放线菌数量最高,增加了250.00%;施用量为67 500 kg·hm~(-2)真菌数量最少,降低了71.43%。生物炭影响沙土中纤维素分解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随着施用量增加,其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施用量为112 500 kg·hm~(-2)纤维素分解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最多,分别比CK增加了211.11%和1 057.89%。土壤中添加67 500~112 500 kg·hm~(-2)的生物炭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生物炭施用量条件下,土壤养分与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土壤酶(磷酸酶除外)关系密切。因此,适量施用生物炭能提高沙土土壤养分、增加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在本试验点最适生物炭用量为6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6.
7.
综述了国内外昆虫抗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和应用现状 ,对研究昆虫抗性遗传机理和抗性的分子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谷物和粮食产品中霉菌和细霉的经常出现,说明人们长期未估计到除某些寄生因素外,霉菌和细菌的重要性。的确,由于测试和识别这些复杂微生物的知识和手段缺乏,现在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这些微生物。粮食储藏期间,微生物区系一特别霉菌是粮食各种质变的主要成因。几十年来致病真菌在储藏物中的作用已经肯定,关于霉菌的复杂变化,扩散方式和生态学特性也有研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与食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食葵田进行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75 kg·hm~(-2)(N1)、150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375 kg·hm~(-2)(N5)五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地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细菌优势菌菌群多样性,各处理0~20 cm土层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N4N3N5N2N1CK,各施肥处理较CK差异极显著(P0.01);(2)盐碱地施用氮肥可促进食葵生长发育,提高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由低到高,食葵长势和干物质积累呈逐渐增加趋势,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各处理产量分别较CK提高0.06%、36.27%、61.95%、105.36%和85.03%;(3)适量施氮可抑制土壤积盐,食葵收获后,各处理积盐量大小顺序为N2CKN5N3N1N4;(4)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势菌菌群数与氮肥施用量、食葵根干重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盐量和积盐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试验结果,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地食葵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11.
宁夏引黄灌区盐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进一步发展,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常规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方法,对宁夏惠农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动态变化,土壤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渍化土壤区域,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土壤pH和碱化度以轻度盐渍化土壤最高,且20~40 cm土层高于0~20 cm。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养分含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即轻度>中度>重度,且0~20 cm土层显著高于20~4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采样时间上表现为6月>8月>9月。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相关关系明显,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除与土壤全钾含量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因此,土壤微生物区系可以作为评价盐化土壤质量恢复及演变过程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规律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实验场观测资料 ,分析了潜水蒸发随埋深、土质及气象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对潜水蒸发量进行了公式拟合。结果表明 ,对于壤土类 ,幂函数型和清华公式拟合较好。对于砾石和细砂 ,阿氏公式和清华公式拟合较好。研究结果在生产应用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察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伊犁河谷察南灌区为研究区,运用EM38电导率仪测定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土壤电导率值及0~30 cm、30~60 cm、6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一方面对各土层土壤盐分含量进行了简单的盐渍化分级统计,另一方面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盐分特征因子进行半方差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初步研究表明:察南灌区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为1.31,各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31、1.10、1.49,均呈现空间强变异;0~30cm、30~60 cm、60~100 cm土层土壤中,盐化土所占比例分别为25.37%、21.79%、12.11%,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盐渍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土壤电导率及土壤盐分含量自灌区西北至东南方向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另外,研究发现灌区各土壤盐分因子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格局主要是结构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地下水流理论为指导,采用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等方法,以南北向"1号水文地质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伊犁河谷地区地下水化学、同位素、地下水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主要阴、阳离子自北向南呈现出同步的变化规律,由北向南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Ca、HCO_3-SO_4-Ca-Mg、HCO_3-SO_4-Ca-Na。δ~2H及δ~(18)O自北向南沿途变化不大。"1号水文地质剖面"潜水为1952年以来补给的地下水。划分为3级循环系统,依次为局部、中间和区域地下水流循环系统。其循环周期依次为5~10 a、30~40 a以及20 000 a左右。与此相对应,划分为浅部强径流区、中部中等径流区和深部弱径流区,径流速率依次为0.5 m·d~(-1)、0.1~0.5 m·d~(-1)及0.1 m·d~(-1)。建议优先开发利用浅、中部循环地下水,保护好深部循环地下水。 相似文献
16.
基于MSAVI-SI特征空间的玛纳斯河流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河灌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绿洲之一,其发展受土壤盐渍化制约,土壤盐渍化信息获取成为首要问题。以Landsat-OLI卫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盐分指数(S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MSAVI-SI特征空间概念,进而构建了盐渍化遥感信息提取指数模型(MSI)。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盐渍化类型MSI平均值差异特征明显,其差值在0.35~0.43,因此,MSI指数可以作为盐渍化信息快速提取的指标。2灌区土壤受盐渍化侵扰严重,尤其从下游农业生产区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过渡的生态脆弱区,受地下水影响明显的中段,土壤盐渍化仍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和管理,以及区域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乌鲁木齐河流域灌溉绿洲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绿洲到灌溉绿洲的演变是人类对绿洲可调控性增强的过程。人类对水源的控制方式以"以人就水"—引水导水工程—引、导、蓄、输水系统工程为必然趋势。乌鲁木齐河流域灌溉绿洲的形成分三个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11年奠定基础阶段;1912年至1949年发展阶段;1949年之后形成与继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
刺苍耳是一种外来杂草,目前已入侵新疆伊犁河谷。通过定点调查与线路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刺苍耳在伊犁河谷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状况;通过刺苍耳发生地定点定期观察,掌握刺苍耳在伊犁河谷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目前,刺苍耳在伊犁河谷的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及昭苏县均有分布,其中霍城县、新源县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昭苏县分布最少。刺苍耳在伊犁河谷表现为一年生草本,4月萌芽,5月为营养生长高峰期,6月下旬开花,7月初结果,9—10月为果熟期,11月枯萎死亡。刺苍耳目前正在向农田和景区扩散,对伊犁河谷的农业生产、旅游业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