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间试验表明,室外存放3 a的马铃薯黑胫病组织播种时撒入土壤,具有较强的侵染性。马铃薯病根组织处理的发病率最高,达到9.03%,病茎叶和无症状植株两处理的发病率均为5.16%,显然病组织对土壤传播马玲薯黑胫病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福建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采集福建3个马铃薯种植区的病样,并通过平板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病样中分离获得9个菌株,其中2个菌株鉴定为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3个菌株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4个菌株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is)。不同地区菌株差异较大,其中福州青口的病原是P.atrosepticum,霞浦的病原是P.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而周宁的是P.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om和P.cartovorum subsp.brasiliense混合侵染。  相似文献   

3.
谢兰光  刘民 《蔬菜》1995,(5):14-14
马铃薯黑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236500安徽省界首市农科所谢兰光,刘民马铃薯黑胫病,又叫黑脚病,黑杆病,近年来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市连年大面积发生,造成产量、品质和商品率大幅度降低。据我们1992~1994年调查,马铃薯黑胫病田块普发率达70.4%。为了...  相似文献   

4.
姜坤 《蔬菜》2007,(10):24-24
马铃薯黑胫病在东北、华北、西北等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植株发病率轻者占2%~5%,严重的可达40%~50%。在田间经常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贮藏时若窖温偏高则易引起烂薯。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采集的5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梨树黑胫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梨树黑胫病普遍发生于西北梨产区,造成幼龄梨树大量死株。该病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砧木的抗病性极大地影响病害的发生,杜梨、木梨(PyrusxerophilaYu)在田间表现抗病;田间管理不当的地面高湿及育苗、建园技术不当对病害的发生均有影响。在充分利用砧木抗病性的前提下,把握育苗、建园、灌水3个环节,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手术加药剂处理病部,有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采集的5 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 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黑胫病等。2009年在熊岳镇西关村马铃薯高产示范田中发生一种严重病害黑胫病,导致马铃薯普遍减产,并造成品质和商品  相似文献   

9.
早酥梨目前巳成为定西、临夏等地区梨树主栽品种。但由于黑胫病的蔓延流行,导致初果或盛果年龄的早酥梨大量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洽方法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病原菌侵染主干基部,使皮层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呈黑褐色病疤,以后病疤逐渐  相似文献   

10.
梨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梨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李新贵(甘肃省武威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733000)武威地区属于大陆性干旱荒漠灌溉区,与苹果梨原产地延边地区的气候相似,基本适合苹果梨生长发育的要求。由于苹果梨结果早,易丰产,品质好,在我地区发展较快,栽培10多年来至今,已发展到1...  相似文献   

11.
鸡腿蘑黑斑病及其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鸡腿蘑(Coprinus comditus)黑斑病的发生情况、症状及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回接、鉴定等,证实轮枝孢霉(Verticillium sp.)是引起鸡腿蘑黑斑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黄金冠’桃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黄金冠’桃的未萌发芽、幼叶、幼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芽诱导和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金冠’黄桃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培养基,pH 6.0;最佳生芽培养基为WPM+NAA 0.1 mg/L+KT 2.5 mg/L,蔗糖30 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NAA0.2 mg/L+IBA 0.3 mg/L,蔗糖15 g/L。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蕨麻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芽的形成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芽诱导率最高平均可达75.3%,块根为56.5%,匍匐茎段为11.1%,叶片为0%.以NAA 0.5 mg/L BA 1.0 mg/L对茎尖诱导成芽的效果最好,而以NAA 0.5 mg/L KT 0.5 mg/L 对块根诱导成芽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以番石榴无菌茎段为材料,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及MS强度对番石榴无菌茎段芽萌发和茎段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时,最有利于番石榴无菌苗生长的NAA浓度为0.4 mg·L-1,叶片数(7.59片)、节数(3.95节)、苗高(5.10cm)和节间长度(1.41 cm)最大;6-BA浓度为5.0 mg·L-1时,茎段具有最高的芽诱导率(100%)和诱较高的芽诱导数(2.44个);1/2 MS+NAA 0.05 mg·L-1最有利于番石榴茎段的生根,生根率100%,根数2.30条,根长4.64 cm.在番石榴组织培养中,NAA能够促进番石榴茎段的生长,但会抑制芽的诱导.  相似文献   

15.
李清飞  王岩 《北方园艺》2011,(19):179-180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阻碍了烟草行业的可续发展.对烟草黑胫病的发病原因及在生产上采取的抗病品种、作物轮作、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提出利用有机肥管理拮抗微生物体系是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蒙自市草坝镇辣椒黑斑病病果为试材,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科赫法则验证,形态特征比对,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辣椒黑斑病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及药敏性。结果表明:云南省蒙自市辣椒黑斑病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sp.侵染引起;病菌菌丝生长最佳条件为玉米琼脂(MA)培养基、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pH 8、温度25℃、全光照;该病菌对58%甲霜灵·锰锌WP和50%扑海因WP药敏性最高。该结论可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尤扬  贾文庆  王慧 《北方园艺》2012,(4):131-133
以牡丹顶芽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间0.1%HgCl2处理对顶芽污染率、褐化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牡丹顶芽的萌动、丛生芽的诱导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处理牡丹顶芽时,以处理8min左右为宜;顶芽萌动和丛生芽诱导最佳的培养基均为MS+Ca2++6-BA 2.5mg/L+NAA 0.5mg/L。该试验中所用的生根培养基在50d时,生根率达18%,生根效果不好,对此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海拔蕨麻茎尖培养芽的形成和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的蕨麻最适宜芽分化的生长调节剂配比情况为:生长于较低海拔的是NAA 0.5 mg/L+BA 1.0 mg/L;居中的是NAA 0.5 mg/L+KT 1.0 mg/L;较高海拔的是NAA 0.5 mg/L+BA 0.5 mg/L。从芽的长势看,3种海拔蕨麻芽的的生长均较旺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兆合  逯昀  孙景梅  侯佳 《北方园艺》2010,(13):151-153
以贝克桉(Eucalyptusbaker)无菌苗的半木质化带未萌发腋芽的茎段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消毒处理对贝克桉外植体进行灭菌,并进行愈伤组织及丛生芽产生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贝克桉茎段外植体洗刷干净后使用75%乙醇溶液灭菌30 s,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3 min;后再用0.1%HgCl2分二步消毒,每次处理2 min,每次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3 min。这种处理方法污染率相对较低,褐变程度最小。在改良MS+6-BA 0.2 mg/L+IB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AC 2 g/L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可诱导贝克桉茎段愈伤组织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