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茶饼病(ExobasidiumvexansMassee)是我国西南和中南茶区的主要病害。福建某区自一匕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崇安、平和等地高山茶园查见;九十年代起,在安溪等地高山局部茶园被害严重。现将该病在福建茶区发生与防治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一、分布结合我省茶树害虫、天敌的种类与数量调查时进行。1975年6月在崇安的桐木、挂墩,10月在安溪的长坑,1984年5月在平和的高峰茶场,1985~1992年间在周宁、寿宁、屏南、福安IO罗源的鉴江,1993~1995年在安溪的大坪、祥华,1997年7月在福取的天湖山茶场等地高山茶区均有查见。二、被害状况经在被害… 相似文献
3.
福建茶饼病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饼病近年来在我省多发生于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并有扩展蔓延的趋势。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外发生,5-6月份是发病的关键时期。采取分批多次采摘,适当砍除遮荫树或遮荫物、过密的茶丛之间进行合理修剪加宽等栽培措施,增加茶园通风送光能力,可明显减轻为害。乌龙茶树品种之间存在抗病性差异,黄旦、铁观音品种比较感病,毛蟹比较抗病,但在低洼荫湿茶园仍有较高发病率。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0%粉锈宁乳油1000倍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混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效果,粉锈宁1000倍的单用效果优于甲基托布津1000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施用沼液对茶饼病和炭疽病田间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异常天气的频繁出现和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变,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和茶炭疽病(Gloeosporium theae sinensis Miyake)成为各茶区主要的病害。前者主要危害茶树嫩叶和新梢,花、果偶有发生。先在嫩叶上产生淡黄色或淡紫色水浸状病斑,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成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嫩梢发病时,常倾向一侧,病部畸形膨大,枝梢易枯萎。后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从叶缘与叶尖开始,最初出现暗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低温多湿天气谨防茶饼病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由于气温下降,阴雨天气偏多,导致陕南部分茶区茶饼病发生严重,如不及时防治,将直接影响来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出现病害流行。现将该病的发病条件、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安全有效地防治高海拔茶区茶饼病的药剂,开展了生物农药氨基寡糖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和矿物油4种药剂及氨基寡糖素与多抗霉素混配剂对贵州湄潭和德江茶园茶饼病的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农药10%多抗霉素处理对贵州湄潭和德江高海拔茶区的茶饼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分别为62.43±5.84%和58.17±2.93%);若与5%氨基寡糖素混配后的防效有显著提升(分别为67.3±2.19%和72.77±2.93%),与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表明供试生物药剂10%多抗霉素、或10%多抗霉素与5%氨基寡糖素混配使用防治茶饼病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吡唑醚菌酯,可在我国高海拔茶区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求适合高山茶园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作物对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川西北茶园主要叶部病害种类;通过对茶-黄豆、茶-玉米、茶-李树、茶-厚朴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山茶园主要叶部病害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圆赤星病和茶赤叶斑病;4种间作作物中黄豆和玉米是较为理想的间作作物。茶-黄豆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发病率最低,两种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和74.34%;茶-玉米间作茶园炭疽病发病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49.76%。茶-厚朴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7.82%,是单作茶园的11.50倍。同时茶-厚朴间作茶园9月份炭疽病的发病率高达51.67%是单作茶园发病率的2.73倍。因此,黄豆和玉米是替代厚朴等林木类较为理想的高山茶园间作作物,间作黄豆可显著降低茶园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16.
17.
茶园土壤细菌丰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Griffiths法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16 SrRNA基因数量,对茶园及其附近森林和菜园土壤的细菌丰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细菌丰度在0.01×108~20.32×10816 S rRNA基因拷贝数/g之间,平均为3.70×10816 S rRNA基因拷贝数/g,与酸性森林土壤大致相当,但明显低于中性菜园土壤。土壤细菌丰度与pH和微生物量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但与施N量和茶树种植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细菌丰度最重要的因子是土壤pH,其他依次为树龄和施氮量。可见,提高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办法是适当提高土壤pH值,同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对于改植换种的老茶园,改良土壤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杂交水稻不同于常规稻,它是一个群体结构同质、个体结构异质的杂种F1群体。本文从遗传、种子 生产、杂种优势以及栽培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因素;提出了为使抗白叶枯病特性正常表 达,在杂交稻三系育种,种子繁殖以及栽培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