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喀纳斯图瓦部落文化的开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文化游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图瓦部落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 ,开发现状等的分析 ,提出了对图瓦部落文化的开发策略 ,其中包括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 ,努力提高知名度 ,创新开发观念 ,开发与保护并重等方面。此外 ,在开发中将图瓦部落文化与喀纳斯风光相结合 ,营造更具人文特色的喀纳斯旅游景区 ,以此达到对图瓦部落文化保护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指出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意义。系统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包括黄土地貌景观、山林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草原大漠风光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文物古迹、革命文物、高原民俗和感情型为主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论文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七大分区策略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构思——以甘肃省武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化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人文旅游景观富集,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西部地区开展。基于甘肃省武山县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对该地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构想,以期对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发,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层次分析的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对甘肃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专项旅游,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已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热点。河北太行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但是由于沿袭了传统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现象仍比较普遍。在对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因地制宜提出了山区农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区域合作开发模式以及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等,并探讨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相应保证措施,以期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发,分析了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以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对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探讨了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类型多样的草原和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近年来 ,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 ,在开发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以及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喀纳斯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保护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喀纳斯是我国唯一一处位于四国交界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价值,被认为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通过对喀纳斯与俄罗斯"金山阿尔泰"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地质地貌成因、水文、垂直自然带以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喀纳斯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第Ⅲ、Ⅳ条标准.提出将其加入俄罗斯"金山阿尔泰"世界遗产地的建议,从而为喀纳斯申报世界遗产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将草原生态旅游做出特色,是草原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必要性入手,论述了保护性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定量化的研究,综合自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经济资源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载力4个因素,对生态脆弱区阿斯哈图景区的承载力进行了动态测评。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1806~2113人·d-1。文中将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对于指导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旅游环境系统供给与需求的综合平衡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旅游 ,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类型 ,也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本文在阐明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特征和意义后 ,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论述了其多方面的开发优势 ,提出了应该重点开发的生态旅游系列产品的构想及进一步开发建议 ,可供西部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旅游开发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生态旅游的产因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敦煌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今后应注重发展生态旅游的观点,生态旅游是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但考虑到敦煌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生态旅游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最后详细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策略,为今后敦煌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对于区域旅游的开发及区域旅游业的竞争与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在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点-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的空间结构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基本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对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基础上 ,对阿勒泰地区旅游开发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边境口岸旅游、多渠道争取资金、争取开放政策、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发展基地。通过对"旅游形象定位"国内外研究回顾,并基于旅游地地方性和旅游者感知分析,从而提炼出旅游地形象要素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旅游形象定位模型。然后以青海湖为实证,结合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对青海湖地脉、文脉、市场感应的梳理,归纳出其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要素为"大美青海湖,梦幻灵修地",并分别对核心理念要素和具体形象要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青海湖的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雪域圣湖.天路牧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推出包括国内宣传口号、海外宣传口号和英文宣传口号在内的一整套相关的促销口号,并提出了对应的包括人-地关系感知要素设计和人-人关系感知要素设计的旅游形象系统设计与策划方案,从而对丰富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及青海湖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陇南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陇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正处在西安旅游区、成都旅游区和兰州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意义重大。在对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森林生态游、休闲度假游、避暑消夏游、三国怀古游、长征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设计出不同尺度、不同主题的若干旅游线路,并针对发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欣赏、享受、认识与保护大自然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多伦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明显。可概括为四大特色 :气候特色、自然景观特色、社会人文特色与民族特色。全县旅游可分为五大景区。多伦城关景区、南沙梁景区、大河上景区、蔡木山景区与 1 5号乡景区。针对多伦生态旅游的现状 ,提出 1 0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凉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凉城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凉城县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当行为也制约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资源调查和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凉城县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