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各类型区的飞播适期差异很大。因此,正确选择播期,适时播种,是飞播种草造林成败的关键。在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降水350—500毫米),选择适宜的播期飞播沙打旺已有成功的经验,但在年降水量250毫米的干旱地区如何确定飞播种草造林适宜的播期,尚未有成功的经验。为探索该类地区飞播沙打旺的适期,我们于1981—1983年在宁夏同心县半荒漠地区进行了地面撒播试验和飞播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 侧柏(Platycladcus Drientalis Fra-nce)是石灰岩地区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培育壮苗,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但在水源、土壤等条件较差的地方,很难育出大批高质量的苗木,造林成活率一般在50%以下。1988年我们采用就近育苗造林,成活率达89.0%。因此,必须在离造林地较近的地方育苗,随起苗,随造林。几年来在干旱地区进行了侧柏育苗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河南省辉县市宋庄村林业试验站苗圃。年均气温14℃,降水量640.4毫米,蒸发量1743毫米,是降水量的2.7倍。春旱多风,冬寒少雨雪。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  相似文献   

3.
白格既粗生,材质又好,常被选为干旱地区的造林树种之一;但裸根全苗或切干造林成活率均较低。为此,我们于78年春进行了容器育苗试验,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并发现在培育壮苗方面,容器埋床效果更好,现将材料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蒙古栎实生苗培育与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北票干旱地区的蒙古栎实生苗培育和山地造林经验,有针对性地把蒙古栎圃地育苗技术与山地造林相结合,较为详细总结了蒙古栎实生苗的人工培育和造林主要技术,可供从事生态林营造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直播造林在辽宁北票市山地丘陵、干旱地区是十分重要的造林方式。该文在北票白石水库公路东西两侧的石质山上,进行了总面积为176.2hm^2的直播造林试验,其结果表明:出苗率达77.31%,其中坡下的出苗量高于坡上的,阴坡的出苗量远远高于阳坡;坡下的苗木生长量高于坡上,阴坡的生长量高于阳坡。并进一步探讨了在该地区要适时播种,提高出苗率;做好抚育管护工作等对于提高绿化效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杨树深栽是1979年我国赴意林业考察团带回的国外杨树造林先进成就之一。为了迅速将深栽技术用于生产,1980年我们开展了杨树造林技术试验协作。现将南方湿润多雨地区和北方干旱地区深栽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一、南方湿润多雨地区1.试验地的自然条件试验地设在湖南汉寿县围堤湖杨树林场三队。该县位于北纬28°47′,海拔32.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1351.6毫米,无霜期268天,平均气温16.2℃,极端最低温-9.5℃;  相似文献   

7.
用营养钵繁育油松苗,具有根系好、生长速度快、便于管理、移栽成活率高、造林时间长等优点。在北票干旱地区,可利用油松营养钵苗进行雨季造林,克服裸根苗春季造林由于久旱无雨、土壤干旱、水分蒸发量大,空气干燥诸多因素而引起春季造林成活率低,重复造林浪费资金等现象。为此,文章结合生产实践把油松营养钵育苗的关键技术做一下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在春季进行人工造林。但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风沙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少,导致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影响了造林成活率。笔者于2008~2011年在阿拉善左旗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地区进行了十几种乔、灌木树种的秋季造林试验,造林地为沙壤土。现就不同树种的秋季人工造林技术及思路进行总结。一、灌木树种试验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红柳、宽叶沙木蓼。梭梭秋季造林成活率较高,并经过连续3年的秋季造林试验后,于2011年秋季在腾格里地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 多年来,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人们根据干旱地区的特点不断改进造林方法,先后总结出了改春季造林为春、夏、秋三季造林,截(?)造林和钻孔深栽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成活率的途径,我们于1983—1986年先后在宁夏同心县马高庄乡、郭家大湾林杨、羊路乡甘草掌村、骆驼腰岘村进行了秋植幼树埋土越冬试验、推广和调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秋植刺槐、白榆埋土越冬后比常规造林(不埋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植苗造林大多采用“挖穴——植树——浇水”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并不很高,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我们于1995和1996年,连续两年进行了“灌穴法”植苗造林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淄博市张店区市实验苗圃,周村区市林木...  相似文献   

11.
在辽西干旱地区,水分经常成为造林成活和正常生长的限制因子。而阳坡又是干旱地区的“大老难”,用一般的方法造林不易成活。1983年春我们在阳坡试用了地膜覆盖造林,在干旱之年取得了较其它抗早造林更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华北落叶松育苗在高寒地区是2年出圃,留床期间,苗木生长旺盛,主根发达,侧须根很少,茎高而不粗壮,造林后成活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0年进行了断根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经几年连续试验和生产实践,效果均很好。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我场苗圃地,海拔高1,450米,年降雨量350-400毫米,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90天,气候寒冷、干旱,常年多风。供试苗木为1979年落叶松播种苗,当年苗平均高5厘米,平均地径0.2厘米,每平方米有苗500株。二、试验材料和方法在圃地选择生长正常、有代表性的苗床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辽西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合的穴植方式,试验设计了单株、双株和3株3种不同的穴植方式,比较了其造林的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造林当年,3种穴植方式造林成活率差别不大,造林2~3年后,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以3株穴植的保存率最高,达87.2%,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造林成本也以3株穴植的最低,为3750元·hm^-2。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历年只在春季进行固沙造林,且要求严格的造林技术和一定的灌水条件才能获得成功。这些地区的降水比较集中,雨季的沙丘墒情较好。为充分利用这一气候资源,我们于1984—1985年在河西的民勤沙区,使用广西林科所研制的蜂窝状纸容器进行了容器育苗,雨季固沙造林试验,已初获成功。  相似文献   

15.
3个不同树种造林试验调查表明 :侧柏耐干旱、耐瘠薄 ,是解决干旱地区石质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选用 1~ 2年生苗木 ,雨季无风天气蘸泥浆栽植 ,压石块保墒 ,可使造林成活率达95 %。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辽西干旱地区的樟子松造林质量,开展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樟子松2年生的裸根苗植入容器杯后在苗圃地培育2—3a的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提高30%左右,林相整齐完整,提前进入高生长速生期,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  相似文献   

17.
宁夏干旱地区树木叶片旱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年雨量除南部山区外,多为200~3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为降水量的10余倍之多。这一地区的树种为了适应干旱的生境,往往具有各种不同的旱生结构特征。研究树种对干旱生境的适应性,除研究生理方面的适应性外,解剖构造方面的适应性近年也引起植物生态学家的重视。但我国过去在这方面研究较少。为了查明沙荒干旱地区造林树种在结构方面对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为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一些必要的科学依据,我们自1976年以来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曾对有关树种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看出最能反应树种对环境的适应特征还是叶的结构。因此,该文重点是对各不同树种叶的旱生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8.
为努力提高康平地区的造林成活率,2005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容器育苗雨季造林工作,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5.1%,解决了干旱地区造林难以成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ZM——1型植苗锥是从1974年起为了解决塔头地造林而开始研制的。在十年的试验和生产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使这个造林工具既适合塔头造林,也宜于山地栽苗,更适宜于一般宜林地上造林。既能用于裸根苗,也可以用于容器苗栽植。用这种工具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于常规造林工具。ZM—1型植苗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生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是当前具有特色的先进造林工具。一、植苗锥的外形尺寸和材料1、植苗锥:全长920毫米、锥头长265毫米,为园锥体,锥头直径38毫米,柄长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应用高吸水性树脂育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降雨量少、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是影响林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因为树木在栽植前后根系失水过多或水份不足;直播造林,由于种子本身含水量低,加之播后土壤干旱,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出土后水份供应不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于1984—1986年在宁夏南部干旱山区的同心县羊路乡和马高庄乡用高吸水性树脂(以下简称吸水剂)进行了育苗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