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次提出甜瓜和黄瓜的性别由两组四对具有显隐关系的雌性基因与雄性基因互作控制。4个雌性基因的化学实质均为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ACC合酶,4个雄性基因为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某个限速酶。花芽最终发育成雄花、雌花,还是两性花,取决于赤霉素与乙烯之间量的平衡和作用方式。雄花是赤霉素诱导花药生长抑制子房生长发育的,雌花是乙烯诱导子房生长抑制花药生长发育的,两性花是赤霉素和乙烯同步持续诱导子房和花药共同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黄瓜与甜瓜的性别决定基因克隆、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黄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黄瓜性别分化的遗传、生理生化基础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两个新发现的黄瓜性别决定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选取黄瓜两个雌雄同株型的强雌性高代自交系材料与普通雌雄同株、两性花株、纯雌株高代自交系材料杂交, 通过对F1、F2、BC1 -1 和BC1 -2 代性型观察, 统计分析表明: 雌雄同株型的强雌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 暂定名为Mod-F1和mod-F2, 它们是新发现的黄瓜性别表达的两个基因, 能增强黄瓜植株雌性的表达, 与F和M 基因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5.
论促进黄瓜早熟、丰产的性别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促进黄瓜早熟、丰产的性别调控王艳,任吉君,崔成日,宋春雨(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所·哈尔滨)黄瓜一般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但也有其它性型植株。它们的性别表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子.并且只有雌花才能形成经济产量。因此,栽培...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有的决定黄瓜雌性的ACC合酶基因CS-ACS1G,与黄瓜性型有关的ACC氧化酶基因CS-ACO2、CS-ACO3,与黄瓜雌性相关的乙烯受体基因CS-ETR2和CS-ERS的序列,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对不同性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5个基因在本试验所用的不同性型黄瓜品种的基因组中均能被检测到,说明这5个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在本试验中不具有雌性特异性。通过PCR克隆在全雌性黄瓜品种G5224中获得了长度为1 124 bp的ACC合酶基因序列。BLAST分析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ACC合酶基因序列和Trebitsh公布的CS-ACS1G基因序列的同源程度为99 %,表明PCR扩增产物确实为CS-ACS1G基因。此基因在基因组中表现不具雌性特异性的现象与多数研究者的结论相悖。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瓜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结果表明,施用乙烯利可以降低黄瓜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第一节位随着乙烯利浓度升高而升高。施用乙烯利可以增加黄瓜雌花总数特别是前期雌花数,雌花总数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座果率随着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浓度为100μl/L既可以增加雌花总数也有较好的座果率,是较好的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全雄株(ffMMaa)、雌雄同株(ffMMAA)、全雌株(FFMMaa、FFMMAA)和两性花株(FFmmAA)不同基因型近等基因系材料间的乙烯释放速率,探讨乙烯与黄瓜性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近等基因系乙烯释放速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全雄株78♂(ffMMaa)的乙烯释放速率较低;雌雄同株406(ffMMAA)四叶一心期的乙烯释放速率大于两叶一心期;含6.33个F基因拷贝数的雌性系10098♀(FFMMaa)与F基因拷贝数为2.15的雌性系WI1983G(FFMMAA)相比,乙烯释放速率较低;雌性系WI1983G(FFMMAA)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两性花株WI1983H(FFmmAA),两性花株WI1983H又极显著高于雌雄同株WI1983GM(ffMMAA);说明黄瓜性别表型与内源乙烯密切相关。从试验结果推断:雄株(ffMMaa)中乙烯释放速率低可能与A基因失活相关,雌性系(FFMMaa)乙烯释放速率可能受A/a基因的调控,两性花株(FFmmAA)中虽然M基因失活但内源乙烯释放速率并未降低很多,可能F基因产生的内源乙烯没有直接作用到两性花的雄蕊上。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植物EIN3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以纯雌性系、强雌性系、雌雄同株系、两性花株系的不同性别黄瓜总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6个725 bp左右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型黄瓜EIN3基因编码区有14个SNPs,平均51 bp发现1个SNP,检出率为1.96 %;其中有3个酶切位点突变,且发现编码区的SNPs有8个突变导致了氨基酸改变;初步建立了1个RFLP-BfmⅠ的酶切体系,发现在两性花株WI1983H中出现特异的酶切条带。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物质对黄瓜植株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生长物质如乙烯、赤霉素、生长素、多胺和油菜素内酯等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同时介绍了黄瓜性别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瓠瓜与黄瓜的性别表现和内源乙烯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瓠瓜(Lagenaria leucantha Rusby)及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性别表现与植株组织中乙烯释放量及氧化酶活性有一定关系。在瓠瓜上,乙烯剂处理在诱导植株雌性化的同时,增加了植株茎尖的乙烯释放量,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同样经低夜温处理的黄瓜植株,其茎尖和叶片组织中这四种氧化酶的活性越高,越有利于雌花的分化。此外,在不同性别类型的黄瓜品种中,发现雌性越强的品种,其植株茎尖组织的乙烯释放量和ACC含量越多,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越高。从总的方面来看,在所测定的四种氧化酶中,以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雌/雄花比值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总是呈正相关,在黄瓜上其相关系数(r)为0.843。但是,对雌/雄花比值与乙烯释放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主要不是直接作用于瓜类的性别分化(直接通径系数Pd=0.179),而是通过乙烯(间接通径系数Pi=0.665)的作用来影响瓜类的性别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以黄瓜品种‘C09-123’为试材,采用植物光照培养箱进行植株培养,利用实体解剖镜观察黄瓜主茎上的雌雄花表现,以探明光周期和温度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夜温是影响黄瓜‘C09-123’雌性形成的主导因素,光周期影响不明显;12℃的低温条件有利于‘C09-123’雌花形成;在24℃的高温条件下,‘C09-123’在10节内只形成雄花,不形成雌花。  相似文献   

13.
氮素形态不同配比对黄瓜生长和性别分化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基质培养研究氮素形态不同配比对黄瓜生长及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纯NO3--N营养液处理,黄瓜植株营养生长旺盛,当NH4 -N占25%和50%时,黄瓜的生殖生长明显促进,表现为比纯NO3--N处理第一雌花低0.4、0.6节,雌花率增加了23.9%、31.0%,单株产量增加了35.3%、28.7%。叶片和果实中矿物元素钾增加了0.02%~1.41%,铁增加了11~124,ug/g DW,锌增加了37.6~47.0μg/g DW,镁、锰、铜差异不大。黄瓜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素形态的敏感性有差异,幼苗期比生长旺盛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黄瓜性别分化的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性别分化的化学控制技术在黄瓜生产、良种繁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黄瓜化控技术在化学诱雌、化学诱雄、化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黄瓜雌雄株性别苗期化学鉴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TB(溴麝香草酚蓝 )法、NADH(还原辅酶Ⅰ )法和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法对黄瓜雌雄株进行了苗期鉴别 ,结果表明 :雌、雄株提取液加入BTB液后雌株转色快于雄株 ,反应后 5h(小时 )内在 6 30nm处雌、雄株吸光值差异最大 ,是鉴别黄瓜雌、雄株的最佳时期。雌、雄株NADH含量和TTCH含量差异显著。BTB法、NADH法和TTC法鉴别雌雄株其差异显著概率均为极显著 ,BTB法和TTC法对雌、雄株混合群体的鉴别正确率均为 10 0 % ,二者可应用于黄瓜雌、雄株苗期鉴别。而NADH法对混合群体的鉴别正确率仅 71.4%。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发现了一个大片段DNA序列拷贝数变化可以决定黄瓜的性别,并揭示了该序列结构变异产生的主要机制。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揭示黄瓜性别决定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培育高产黄瓜品种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黄瓜全雌系产生的性别决定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多个研究团队围绕该问题做了大量探索,但一直未得到明确答案。大片段DNA序列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简称SV)包括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化和倒位等多种类型,可引  相似文献   

17.
18.
黄瓜嫁接防病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在蔬菜生产和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枯萎病发生普遍而又严重,直接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据调查,山西吕梁地区一般发病率20~30%,严重地块可达70%以上,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由于连作,发病更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7年在山西孝义县梧桐乡农科站进行了黄瓜嫁接防病增产技术试验,对嫁接技术、砧木种类选择、亲和性、抗病性、丰产性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与黄瓜M基因连锁的三个共显性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黄瓜近等基因系纯雌株WI1983G(基因型为FFMM)与两性花株WI1983H(基因型为FFMM)为亲本,以WI1983H为回交亲本构建了BC1代分离群体,采用SSR及SCAR分子标记技术,获得了3个与M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SSR23487、SCAR123和SSR19914,它们与M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8 cM、0.94 cM和3.20 cM,两侧标记SSR23487和SCAR123将M基因定位在1.22 cM的遗传区间内。这3个分子标记的获得不仅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而且为最终M基因的克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甜瓜和黄瓜有发育雌花的花器官基因座、发育两性花的花器官基因座和发育雄花的花器官基因座为切入点,对甜瓜和黄瓜的性别决定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瓜有2个(a/A与g/G)发育花器官的基因座,其性别主要由上游a/A花器官基因座的雄性抑制基因A,与下游g/G花器官基因座的雌性抑制基因G和雄性抑制基因M互作控制。黄瓜有3个(f/F、f_2/F_2与m/M)发育花器官的基因座,其性别由上游f/F花器官基因座的雄性抑制基因F,中游f_2/F_2花器官基因座的雄性抑制基因F_2(或F_2′),与下游m/M花器官基因座的雌性抑制基因a和雄性抑制基因M互作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