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实施蚕业产业化战略 促进我区蚕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区1996年桑蚕茧产量约1.2万吨,与其他省的桑蚕茧产量相比,仍属于小蚕区,产量排在全国第八位,桑蚕茧生产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我区的养蚕业一直是分散型家庭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投入不足,生产设施简陋,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和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重庆蚕业历史悠久 ,起源可追溯到唐代以前 ,历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骨干项目 ,也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传统优势产业 ,在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出口创汇、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 重庆蚕业的基本情况1 .1 蚕桑生产现状重庆市现有 36个区县 (市 ) ,92 0个乡镇 ,1 50万农户栽桑养蚕 ,共有桑树 1 4亿株(良桑率占 70 % ) ,有蚕种生产场 2 9个 ,蚕种冷藏库 6个。追溯历史 ,重庆蚕业生产发展速度最快、最为辉煌的时期应属 1 984~ 1 994年间这 1 0年 ,蚕茧产量由 3,0 0 0万公斤增长到 5,1 30万公斤 ,年平均递增速度为 5.5%… 相似文献
3.
中国即将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国家六部委退耕还林(草)优惠政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这些接踵而来的机遇为重庆蚕业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但是,一些历史的和当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却依然严重地制约着他的发展,如不认真解决,将会错失良机。1 重庆蚕业现状 1994年重庆蚕业创历史最好水平,有桑31.1亿株,年养蚕244万张,产茧5.13万吨,蚕农茧款收入6.2亿元,是我国蚕桑主产区之一,年产茧居全国第四位,蚕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到1999年桑树仅存14亿株,年养蚕不足94万张… 相似文献
4.
具有2700余年悠久历史的安康蚕业,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到建国初,保留桑园面积仅733公顷,年产茧20.76万kg.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安康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九五”末 ,全区蚕业已形成农工贸、产供销、技科教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年蚕桑丝绸总产值达 5亿元以上,成为关乎全区经济全局的主导产业.面对21世纪和中国即将加入WTO新形势给安康蚕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总结安康蚕业发展历史,对加快安康蚕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 建国五十年安康蚕业发展的回顾
1.1 发展概况
建国五十年来,安康蚕业总体上讲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农村面广人多 ,农业人口 2 ,40 0多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 80 % ,全市 40个区县(市 )中曾有 2 1个国定省定贫困县 ,处于三峡库区的 1 6个区县 (市 )基本上都是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早在 4年前 ,重庆市委、市政府就针对重庆的特殊市情明确提出了“大城市带大农村 ,实现城乡一体共发展、共繁荣”的重要任务 ,并为此作了大量工作 ,使我市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 ,近年来 ,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我市主要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 ,价格持续低迷 ,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 ,农民增收出现了较大困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 相似文献
6.
7.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1 全县基本概况铜梁县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部 ,距重庆 90多公里 ,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 ,海拨 1 85米~ 886米 ,年平均气温1 7.9℃ ,年降雨量 1 ,0 0 0毫米左右。全县幅员面积 1 ,334平方公里 ,辖区内 33个乡镇 ,571个村 ,4,359社 ,总人口 80 .5万人 ,其中农村人员 71 .1万人 ,总耕地 46 ,6 6 6 .7公顷 ,其中田 33,333.3公顷 ,土 1 3,333.3公顷。1 999年三级财政收入 1 .8亿元 ,其中县级财政 1 .1 5亿元 ,农民人平纯收入 2 ,430元。2 2 0 0 0年蚕桑工作回顾2 .1 目标任务明确2 0 0 0年县委、县府把蚕桑产业的发展作为调整农… 相似文献
9.
黄山市是安徽省重点蚕茧生产基地之一。截止1994年底,全市有桑园8365公顷,蚕茧总产5584吨。1995~1996年蚕丝市场疲软对我市蚕业冲击很大,到1996年底,全市桑园降至7545公顷,比历史最高年份(1995年)下降了23.6%,蚕茧产量降到3千吨,减少了46.3%。而黟县桑园仅减少了14.5%,远低于全省平均减少1/3的水平。1997年蚕茧价格回升后,我市蚕茧产量迅速回升,1997年蚕茧达4240吨,1998年又增至4745吨,呈稳步回升势头。1我市蚕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历史上早在宋代… 相似文献
10.
目前,蚕业科技档案还没有统一的专业分类标准,因而各级蚕业部门科技档案管理执行的分类标准不统一,这给蚕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带来诸多不便。本人长期从事蚕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掌握了有关蚕业科技档案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根据蚕业行业特点,参照其它学科,取长补短,结合实际,以统一标准建档、科学规范分类、设置纲目齐全、方便开发为目的,而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蚕业科技档案分类标准,现提供给蚕业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同仁,以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巴南区地处丘陵,土质呈中性而肥沃,其境内溪河纵横,灌溉方便,无霜期长达280天以上,雨量充沛,宜桑宜蚕,蚕农有栽桑养蚕习惯,并把桑树称为“摇钱树”,尤其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木洞片区,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很高。从我区养蚕史上看,1995年养蚕发种达11万余张,蚕农售鲜茧收入近 相似文献
12.
蚕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农户为基础 ,科技为支撑 ,资产为纽带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 ,将蚕业生产过程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实现种养、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我国加入WTO后蚕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珙县是汉时丝绸之路的南道必经点 ,素有“楚道”之称 ,蚕业历史悠久 ,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随着社会的变迁 ,珙县蚕业也历经了从衰败、复苏、徘徊 ,直至发展振兴的阶段 ,并初步形成了蚕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纵观珙县蚕业产业化发展及… 相似文献
13.
14.
蚕文化与当代蚕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经济。昨天的文化成就今天的经济。”这两句话辩证地阐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蚕业经济与蚕文化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蚕文化的内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理解。认清蚕文化的价值是振兴当代蚕业经济的基础。构建蚕文化的研究框架。扬弃和发展蚕文化,宣传蚕文化,重塑丝绸新形象,促进蚕业经济的全面昌盛是蚕文化对于蚕业经济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16.
蚕业产业化生产是蚕业生产必由之路,为了促进这一产业化形势的发展,蚕业站必须转变工作重点,通过四种形式参与蚕业产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蚕业生产是本地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蚕业这种传统小规模、零星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需要,必须走规模经营之路.蚕业生产的经营规模主要取决于桑园面积,而蚕业因季节性、劳动力、设施及单位时间劳动强度等因素的特殊性,其规模不可能与本地区的水产业相提并论.根据本地区蚕业生产现状、茧丝市场和蚕业大户的经营情况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蚕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茧丝市场再次走入低谷,不少地方再次出现蚕农毁桑.如何才能保住我县1 000t优质茧基地的桑树基础,确保蚕农收入不减,走出低谷再创辉煌?我县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2003年我市蚕业生产工作在各级党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广大蚕业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号召和带领全市蚕农,以百万担优质茧产业化工程为抓手,面临了市场行情连续两年的低迷而秋期价格大幅振荡的形势,克服了生产投入减少,自然气候多变,局部蚕病暴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因势利导,迎接挑战,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广消毒防病技术,实施小蚕共育、省力化大蚕育、纸板方格蔟等关键措施,紧紧抓住"稳定基础,突出规模,提高质量"这一中心,取得了桑树基础稳、科技含量增,蚕茧质量提高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