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北方草地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草地生态环境保育的一些对策选择。提出了以发展季节性放牧、夏牧冬饲、农牧结合为主的草地畜牧业重心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思路。分析了目前草产业在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中的社会环境、发展前景和面一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广西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建生 《草业科学》1996,13(1):70-72,F003
对广西草地的类型,数量,载畜能力及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五条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阐述了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了我国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提出了我国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途径,探讨了我国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存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云南草地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草地农业生态学理论,从土地、草地资源和动植物生产3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实施草地农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针对农业发展现状、环境资源条件和草地农业发展潜力,提出了云南省实施草地农业建设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对哈萨克斯坦草地饲料研究所及国立农业大学交流访问、实地参观调研和查阅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哈萨克斯坦草地资源特点、草地畜牧业发展动态及草地退化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草地研究现状和方向。哈萨克斯坦草地放牧利用方式及发展历程与中国新疆非常相似,了解哈萨克斯坦草地资源和研究状况,对我国西部草业开发有重要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同德县草地、牲畜资源的调查,从饲草生产和牲畜饲养的角度出发,对草畜矛盾,畜群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农牧民和科技干部的文化素质,逐步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合理调整畜群畜种结构等建议,以促进同德县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广西发展草地畜牧业方向与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金玉 《草业科学》2001,18(4):46-49
探讨广西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优势,提出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巴彦淖尔盟拥有天然草地534.18万公顷、耕地35.44万顷、林地7.01万顷,为综合协调地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种养互“哺”,以形成良好的草地农业生态环境,首先必须进行草地农业秤区别,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保障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巴彦淖尔盟划分为两个草地农业区,并阐述了两区各自的资源特点、生产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开发途径与措施,以期生产实践借鉴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西藏山南地区草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对西藏山南地区草原状况缺乏全面认识,未能合理利用,出现了草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通过调查提出:调整畜群结构,推行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开展季节性畜牧业,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西南的地理位置以及草地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南草地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畜牧业及农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并提出了进行草地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实行草原有偿承包制度,是草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本文在总结草原有偿承包制度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草原有偿承包制度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建立草原有偿承包制度之理论、法律、现实和实践根据及其在草地畜牧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自组织理论探讨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6个自组织特性,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性、有序性、非线性、开放性、非平衡性和涨落性。认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只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及系统内部的协同效应,才能产生结构和功能的有序状态;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必须抓住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控制,特别是要控制系统内部生态的、经济的、技术的因素以及生产劳动因素之是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三峡库区草地农业的作用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自然、社会现况及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了草地农业的作用 ,并提出库区草地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牧交错区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红彬  王宁 《草业科学》2004,21(12):19-23
分析了中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后果.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该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农牧交错区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结合前人在该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草地农业系统应在农牧交错区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农牧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草地农业在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动物生产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  侯扶江 《草业学报》2016,25(1):230-239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草地与家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合理收获植物和动物产品。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包含4个生产层,其中动物生产层是重要的生产效益来源。所以动物生产的发展对于我国草地农业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11年31个省(市)的动物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动物生产GDP与农业GDP的比重呈增长趋势。动物生产的发展趋势基本可分为4个阶段,1992至1995年,1996至2004年,2005至2008年,2008至2011年,这与国家出台的各项农业政策有关。第二,从动物生产发展的趋势角度方面,农业大省也是动物生产大省。其他地区由于动物生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或者动物生产转化的经济效益低,所以动物生产GDP相对小。第三,动物生产增速最快地区大部分为农业大省,这可能是由于粮食生产促进动物生产的发展。第四,动物生产GDP与其他经济指标是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因资源禀赋及政策的不同,使各个省市情况迥异。综上所述,我国动物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大力支持草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工草地在我国21世纪草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论述了人工草地在世界农牧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环境保护与环境产业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和世界人工草地现状的分析 ,指出人工草地是我国 2 1世纪草业建设和环境治理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将在创造新的草地生产力 ,推动牧区生产分化、劳动力分流 ,促进牧民定居 ,迅速改善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 ,优化我国农牧业的生产结构 ,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草地农业系统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了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从生态恢复的定义、退化生态系统的指标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对国内在恢复生态学方面的进展做了介绍。对当前的人工草地、草地农业的研究情况做了一些概述。  相似文献   

18.
开发优质饲用灌木建立长期人工灌草丛草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广西草地基况低劣和补播优良牧草改良山地草地特别是石灰岩草易退化的现状,并根据部分天然石灰岩草地补播优质豆科饲用灌木建立人工灌草从草地的初实践,提出了用速生、高产、优质、耐旱、耐瘠薄、侵占性和竞争力都极强的优质饲用灌木建立人工灌草丛草地的发言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