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生料喂貉     
<正>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镇先锋小学养貉科技示范户林龙俊,用生料喂貉2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1984年饲养一对野生貉,1985年春产仔9只,出售6只,1986年饲养3只公貉,6只母貉,母貉全部产仔,共产仔48只,平均产仔8只,  相似文献   

2.
梅河口市畜牧兽医总站季忠礼同志1989年共调查了16个养貉户和2个养貉场,母貉204只,经产母貉空怀46只,初产母貉空怀81只,空怀率62.25%,且初产母貉空怀率显著高于经产母貉。究其原因有:(1)选种、饲养不当:种公貉由于选种者缺乏经验和知识,选择了单侧乃至双侧隐睾貉,其所产精子活力不强,甚至是死精;种公貉伤残、体型过小或过肥过大致使配种困难。母貉由于饲养过肥,或饲料单一,使母貉不能正常发育,发情期紊  相似文献   

3.
<正> 佳木斯养貉户冯玉衡,养种貉8只,1987年3月10日和12日先后发现两只已怀孕的母貉后腿不好使,趴在窝里不愿动弹,食欲稍减,吃食趴着,稍拉稀便。经现场检查,发现两只病貉的窝室不仅有缝隙,而且尿冰厚达半尺,垫草既少又  相似文献   

4.
<正> 在养貉场、户里,每年都发现为数不少的母貉叼食仔貉,一般发生在产后2~12天,以2~7天多见,仔貉死亡较多;13~24天虽有发生,但死亡较少。笔者近6年来调查统计837只母貉,因惊恐而叼仔的有268只,占32%;母貉产仔总数为5807只,叼食致死貉1373只,占23.6%。  相似文献   

5.
貉的配种繁殖,是商品性养貉生产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掌握貉繁殖规律和繁殖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挖掘繁殖潜力,利用其遗传优势,对于使貉的数量不断增加、皮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扩大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仅就貉的重复配种和多种交配的效果和方法予以讨论。一、情况调查我们通过对某养貉场五百只繁殖母貉配种和产仔情况的调查,发现貉在配种期实行重复配种和多重交配可提高准胎率和产仔率。母貉准胎率在95%左右,胎产仔在8只以上的占47%左右;胎产仔在5—  相似文献   

6.
<正> 饶河县有着大力发展乌苏里貉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短短几年,养貉业已遍及全县城乡。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仔貉成活率过低,全县1986年平均窝成活仅3.6只,存在养大貉吃仔、母貉患乳房炎、仔貉患病、饿死、冻死、压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仔貉成活率。笔者采取了产后挪仔、室内饲养、母貉戴嘴套哺乳的新方法,母貉吃仔、患乳房炎、患白肌病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笼养野生动物貉实属新兴行业,如饲养成功,是劳动致富的一条新门路。近年来我县养貉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已有貉四千余只。母貉每年三月下旬陆续产仔,四月中旬达到产仔高峰。今年哺乳期中仔貉大量死亡我们调查了一百个养貉户,他们今年原有仔貉1860只,死亡了1080只,死亡率达59%以上。现将引起仔貉死亡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作一初步分析,供参考。一、母貉惊吓:在产仔、哺乳期间必须防止母貉受惊吓,如鞭炮声、汽车喇叭声、狗吠、鼓锣声等音响一旦出现,母貉会乱叼仔貉,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我市人工养貉中,母貉叼仔吞仔现象屡有发生。据1988年初步统计,全市因母貉叼仔吞仔死亡约占所产仔貉的35%。例如:某家饲养母貉1只,产仔7只,  相似文献   

9.
<正> 貉是年产一胎的季节性繁殖动物,配种难度大。主要原因是貉发情旺期较短,一般为4~5天,个别只有1天。因此,鉴定母貉适配期是搞好貉配种的关键。某养貉场以性行为观察为基础,检查外生殖器变化为主,试情放对为准,准确掌握母貉发情旺期适时配种,提高了母貉繁殖能力,使貉的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日益扩大。母貉受配率100%,受胎率在95%以上,胎平均产仔7.58只,群平均成活6.8只左右。  相似文献   

10.
产仔母貉的惊恐症,一般都是因外界条件的刺激下,母貉出于护仔所致。据了解,每年都有很多养貉户深受其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养貉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观察和探索,现将处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 实例1 宫某饲养的2只母貉,产仔后相继在4~6天因邻笼母貉窜入厮打而使2只产后母貉受惊吓,造成母貉叼仔满笼乱跑,变得焦燥不安,急走鸣叫,将其插入产仔箱内仍无效。后将2只母貉提出,注射盐酸氯丙嗪,分别每只肌注4mL,再放回原笼箱,并将所产仔貉全部取出,放在室内保温箱里或温热炕上用单布盖上均可,待…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养貉每年春4—6月产仔一次,每胎产仔貉6—12只,多者20只左右。但几年来仔貉成活率极低。仅1985—1987三年调查,仔貉成活率54%左右。部分养貉户仔貉死亡达90—100%,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并影响了养貉业的发展和养貉积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家庭养貉在我县发展很快,已成了一门新兴的家庭饲养业。在饲养实践中,随着母貉配种率的不断提高,难产率也有所增加,这给饲养者带来很大损失。为此,几年来我们在貉产仔前、后除了对难产及时进行人工助产和剖腹术等治疗外,还对预兆性可能发生难产的母貉进行了预防措施。85年初,我们通过对80多个养貉户、207只母貉的调查,结果难产率达12.1%,成了发展养貉业的一大障碍。通过调查及现场情况分析,我认为母  相似文献   

13.
<正> 母貉放对配种后,怎样判定母貉是否妊娠,通过多年养貉实践,我们对妊娠母貉进行了行为观察。  相似文献   

14.
张玉光 《北方牧业》2007,(11):23-23
<正>2007年4月,昌黎县某养貉场杨某来我校动物医院求诊,带来一只临产前十天的病死母貉,经剖检变化、细菌培养,结合畜主的叙述,诊断为貉大肠杆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15.
<正> 貉是年产一胎的季节性繁殖动物,由于貉的发情旺期短(一般为4~5天,个别只有1天),因此配种难度较大。某养貉场以性行为观察为基础,外生殖器官变化为主,试情放对为准,准确鉴定母貉的发情旺期,适时配种,使母貉准胎率达到95%以上,胎平均产仔7.58只,群平均成活6.8只,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养貉专业户暴发巴氏杆菌病进行了详细调查,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1985年9月份,肇东镇养貉专业户王某养貉37只,其中成母貉8只,公貉4只。当年生育成种貉25只。于  相似文献   

17.
舒兰县舒兰镇红石村二社社员,宋维信于1983年秋和1934年春,先后从新安,凤凰两乡花360元钱买回野成貉6只(3母3公)野幼貉6只(3母4公)因管理不严跑掉一对,剩1母3公经精心驯化与饲养,1只母貉产仔10只,死亡1只,剩下9只,现存栏19只,价值六千多元。现将他养貉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与特点锦州地区养狐、养貉场近年来该病来常有发生,为此,对笔者河北乐亭、昌黎两地养貉专业户中两个养殖户进行了专项咨询及诊疗实验。两户共养基础乌苏里母貉、北极狐200余只,在2006年7月份咨询与诊疗调查中,据养殖场人员告知,到当时为止共发现患该病仔狐共8窝,仔貉2窝,合计仔貉、仔狐70只,进一步经过现场实地检查发现有约40只幼貉发生本病,合计占当年所产狐、貉总数的10%左右。瘫软症发病的主要特点是,成年狐、貉几乎不发生本病,发病对象主要是仔狐和断乳初期的幼貉;从疾病的流行特点来看,该病不具有传染性,不波及临近养殖户狐、…  相似文献   

19.
1977年,在芬兰毛皮动物饲养场里饲养的965只经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是4.37只;821只初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2.67只。经产母貉空怀率为20.3%;初产母貉为35.7%。接受多次交配和一次交配的经产母貉,产仔数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初产母貉受多次交配的比一次交配产仔数稍多。1975年全国貉胎平均产仔为3.09只;1976年为3.30只;1977年为3.58只。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家庭养貉热潮正在兴起,由于目前种貉数量较少,有的貉场或养貉专业户在发展养貉业时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出现“见母就留”的现象,甚至把一些不够种用标准的母貉当种貉出售,致使劣种流传,毛皮质量下降,国家和个人都蒙受损失。因此,在选购种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