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储运》2014,(3):268-268
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大幅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探井成功率 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是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和成像成果,结合地震地层学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沉积相形成及空间分布规律的技术,可对宏观的古沉积环境、沉积体系进行解释与恢复;综合地震反演与属性分析技术对油气储层的内、外部特征和属性等进行精细刻画和表征,从而建立起对勘探开发均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高精度三维储层模型,大幅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探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地震沉积学是勘探开发领域中的一个新兴学科,是高精度地震资料分析、野外露头观察以及沉积体系研究3个方面的交叉与融合。简述了该学科的发展背景及技术方法,并以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为例,阐述了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深拖系统采集记录软件连续采集模式的新要求,在现有的海洋地震勘探系统软件的基础上,采用多线程技术和内存映射技术,实现了连续采集模式下的实时监控和海量地震数据的快速存储,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软件经过近海海试,运行稳定,连续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完好,对其他类似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缅甸火山岛弧带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特征,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这种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油气藏的复杂性,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资料的复杂化,优化采集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严重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针对缅甸火山岛弧带的复杂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采集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预测性的表层调查技术、分季施工技术、综合静校正技术和宽线采集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可控震源激发具有扫描频率设置灵活、子波频带宽、激发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在辽河坳陷陆上地震勘探中已攻关应用,是该区今后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低频可控震源试验及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的在辽河坳陷DMT地区应用效果。低频可控震源通过增加低频信号成分,拓宽地震资料频宽,利于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斜坡带深层地层成像的成像效果。通过联合应用低频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获得了DMT地区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证明了低频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坳陷陆上复杂区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表条件带来的未知因素,无法保证地震采集工程施工设计对地表地物的适应性、时间顺序的合理性以及技术设计与实施符合的准确性,从而无法保证地震数据质量和提高项目效益,限制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航测影像的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地面影像及高程数据技术,可为复杂地表区域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提供实时精准的地表数据支持,在顺利完成地震采集工作的同时提高采集效率,且在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储层主要受断裂控制,地震断裂检测是储层预测的首要任务。目前,塔河油田主体区已被高精度三维地震全覆盖,因此断裂、裂缝的检测和描述方法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基于前期的断裂检测手段,综合应用精细相干、蚂蚁体追踪等多种技术,将断裂刻画得更为精细,其结果与开发井已揭示的油藏资料相符,证实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断控油藏,断裂是其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具有明显的控储、控藏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地震资料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大道数地震仪和低频可控震源的成功应用,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提供了硬件方面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但是,复杂的地表条件和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使得可控震源地震采集的时间和人员投入明显增多,造成地震采集成本大幅增加。航迹导航施工方法作为一种可控震源施工的配套技术,在减少施工人员的情况下使可控震源的行走更有效率,减少人员投入及采集过程中的无效时间,是提高经济效益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MPOG)是地表勘探法的一个分支,根据所检测出的微生物异常区,研究近地表土壤层中微生物异常与下伏油气藏的相关关系。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港西地区并结合该区的地质资料、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使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达到75%,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来确定有利储层,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地震属性有几百种,不同的工区地质背景不同,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如何选取更适合实际研究工区的属性或属性组合,需要大量的分析和试验。以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砂体储层为目标,结合岩石物理特征、储层标定、模型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成果,提取了对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对目标层的储层参数进行预测,预测效果较好,为该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位于我国西部探区的H区块勘探程度高,新发现的侏罗系岩性油气藏为增储增产的突破口.但研究区的砂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岩性圈闭落实困难,且地震资料整体信噪比低,噪声发育且能量强,有效频宽窄、主频较低,原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此,开展了保真保幅岩性目标处理技术研究,利用叠前多域保幅去噪技术和井控Q补偿技术,以提高地震资料对目标岩性的识别精度.在大量试验分析和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保幅去噪与振幅补偿迭代方法,以保真保幅为核心,优化去噪流程,在提高信噪比的基础上,合理拓宽频带,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确保在保真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识别薄砂层及真实反映其振幅响应关系.结果 表明,运用保真保幅岩性目标处理技术明显改善了H区块目的 层三维地震资料的品质,提高了信噪比及分辨率,达到了薄砂岩储层预测和油气藏描述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叠加响应出发,分析了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和叠前偏移噪声对地震采集数据的影响,通过地震照明技术,得到了基于目的层共反射点(CRP)的面元信息,面元随偏移距变化的覆盖次数和能量(振幅)分布,经过优选炮检点位置,可以使目的层覆盖次数以及面元叠加能量尽量均匀,提高地震资料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地震采集过程中,为了压制规则干扰、提高资料信噪比,多采用组合接收技术。随着室内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分辨率采集技术的要求,地震采集开始倡导使用单点接收技术。通过分析对比低频检波器SG-5在海内外的应用效果认为:在常规可控震源勘探中,单只SG-5与常规检波器组合接收效果相当;在低频可控震源勘探中,单只SG-5低频优势较为明显;SG-5在保持高频的同时,拓展了低频,减少了检波器的使用数量,降低了野外放线压力和城区放线难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湖凹陷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勘探的精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金湖凹陷三河地区古近系戴南组(E_2d)勘探程度较低,却是金湖凹陷最具勘探潜力的目的层,但缺乏成熟理论作为指导,地震波传播规律不清楚,地下地质体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成为金湖凹陷E_2d隐蔽型圈闭识别的制约因素。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明确地下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是提高勘探精度的有效途径。同时,砂泥岩的划分对油气的找寻也十分关键,明确砂泥岩区分的敏感参数可为正演研究提供参数依据,而测井资料岩性解释与岩石物理分析可以很好地进行地层砂泥岩分析。基于金湖凹陷三河地区的测井、钻井及地质资料,通过上述方法评价了该区的岩性及地震响应特征,为后续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实现江陵凹陷的勘探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总结江陵凹陷50的勘探历史与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石油地质与勘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通过盆地分析与含油气系统描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等工作,可望实现江陵凹陷勘探根本性突破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石臼坨凸起及其邻区现有钻井、新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通过断层分析、构造样式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新近系的断裂特征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石臼坨凸起发育由北西向构造变换带与北东、北东东向断层形成的网格状断裂,其对岩性圈闭的形成、油气运聚具有控制作用,最终在石臼坨凸起浅层形成源外阶梯式油气运移模式。该认识直接指导了秦皇岛33-1南亿吨级油气田的勘探发现,对于渤海其他类似凸起的勘探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巨厚,油气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受地质及自然条件影响,勘探程度较低,地震以普查为主。通过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和AVO储层预测方法,对银额盆地2个典型凹陷石炭~二叠系含气性进行评价,初步预测了天草凹陷石炭~二叠系有利含油气区带及有利储层发育带,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辽河坳陷潜山勘探特点,建立了大洼潜山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二维波动方程和三维射线追踪照明分析技术论证了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等采集参数,对新采集的潜山资料进行了退化性处理,比较了新老资料的采集效果,新采集剖面潜山内幕波组特征明显、信息丰富,明显好于老资料。结果表明,照明分析技术对潜山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油气储运》2014,(2):179-179
海域深水沉积体系识别描述及有利储层预测技术有效规避勘探风险 面对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世界众多国家和公司投入巨资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但如何有效规避勘探风险,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美国多家大学及机构通过科技攻关,解决了深水沉积研究的难题,建立了深水沉积体系识别描述及有利储层预测技术,有效发挥了规避勘探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震解释中薄储层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地震资料频率更低的深层。通常采用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识别薄储层及特殊岩性体,但上述技术非常昂贵、周期长、效率低。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是以叠后地震剖面为基础、分频技术为约束,无需建模、井控的叠后谱反演技术。该技术在消除地震子波影响的同时压制了高频端的噪声,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剖面,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薄储层。在塔里木盆地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薄储层识别中,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效果显著,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