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方法分析了LD21-2油田馆陶组储层特性,并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馆陶组属于高孔高渗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孔隙发育,连通性好;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储层存在强速敏、中等偏强水敏、中等偏强盐敏、弱酸敏、弱碱敏、中等偏弱应力敏,临界流速为0.25ml/min,临界矿化度为2500mg/L,临界pH值为7。钻采过程中入井流体应提高抑制性,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合理的开采速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WZ12-2流二段储层岩心的敏感性条件,为油气田开发和储层保护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在对WZ12-2流二段储层岩心储层特性(储层岩石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地层水性质、温度和压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WZ12-2油田流二段储层岩心敏感性(水速敏感性、水敏感性、盐度敏感性、碱敏感性、应力敏感性)的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流二段储层存在中等偏弱水速敏,临界流速3.99ml/min;强水敏感性,临界矿化度4350~12229.5mg/L;强盐敏感性;中等偏弱酸敏;中等偏弱碱敏,临界pH值为7~8;强应力敏感性,临界应力为5.0MPa。  相似文献   

3.
M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性质已发生改变,需进行储层伤害性评价和储层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和黏土矿物成分,储层潜在的伤害为碱敏、分散/运移、酸敏、结垢、出砂;通过对取心井HD4-3井和HD4-4井进行储层敏感性试验评价,表明储层速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水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盐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盐敏,其次为弱盐敏,酸敏类型为中等偏弱,碱敏类型为弱碱敏,为后期注入水水质评价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XJ23—1油田韩江组岩性、物性资料等的综合分析,对XJ23-1油田韩江组储层主要损害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和诊断,并按照标准SY/T53582002《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中所述方法评价了XJ23—1油田韩江组岩心的速度敏感性、水敏性、酸敏性、碱敏性和应力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段表现为非流速敏感性、中等偏强的水敏性、中等偏弱的盐酸敏感性、中等偏强的土酸敏感性、较弱碱敏感性、较弱的应力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丰502井储层岩心的敏感性试验,研究了该储层的水流速敏、水敏、酸敏、碱敏和应力敏。结果表明,速敏指数为0.50,临界流速0.75ml/min,表现为中等偏强速敏;水敏损害指数为0.002,储层无水敏;酸敏指数均为-33.3,注酸后岩心渗透率有所增加,储层对盐酸无酸敏性损害;碱敏指数为0,该油田储层不会因碱敏造成储层损害;储层属无应力敏地层。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了解南堡油田2号构造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堡油田2号构造储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一定的速敏伤害、严重的水敏伤害、中等偏强-强酸敏、中等偏强-强碱敏、中等偏强-强盐敏、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及结垢伤害。对南堡油田现有几种入井液体系的储层进行了保护效果评价,结果表明,2%KCl、2%NH4C1、1.20g/cm^2普通压井液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其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1.20g/cm。优质压井液、微泡修井液具有优良的储层保护效果,其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5%;固化水储层保护效果较差。渗透率恢复值只有53.1%,通过加入3%破胶荆后,渗透率恢复值达93.7%,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滴12井区八道湾组油藏储层敏感性特征及注水防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滴12井区八道湾组储层敏感性试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储层注水伤害评价、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该井区储层具有中等偏强-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1384.05m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当注入水达30倍孔隙体积倍数时,储层注入水伤害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其渗透率的损失率平均为42.8%;0.3%的彩-12#防膨稳定剂对储层具较好的防膨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和掌握涠11-1油田储层损害的潜在因素,应用岩心流动试验装置研究了涠11-1油田储层的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涠11-1油田储层存在中等偏强速敏效应,水敏性损害程度为强水敏,碱敏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强,酸敏损害程度为极强酸敏。  相似文献   

9.
根据莫116井区取心井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对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J1 s2/2较J1 s1/2物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J1 s1/2为小孔细喉道的较差储层,J1 S2/2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10.
对哈萨克斯坦萨吉兹区块气田的潜在损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地层为强水敏性损害,具有较强的水敏损害,存在中等偏弱速敏性、弱应力敏感性、中等的酸敏感性、中等偏弱的碱敏感性。再对该地区储层孔、渗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确定适合该区域储层特性的钻井液体系,在该基础上优选填充粒子和防水锁剂加入到钻井液中,以改善钻井液的封堵能力,降低水锁效应。该体系性能稳定,对储层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达到80%以上,能够有效保护储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方案的设计提供详实准确的储层物性数据,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岩石薄片鉴定等方法对某低渗油田若干油井的储层岩心做了细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低渗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连通性好,地质过程有利于油气的储存;方解石和白云石是主要的酸敏性矿物,同时由于黏土矿物的存在使得储层具有一定的水敏性;岩心渗透率极差,应力敏感性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岩心的临界应力应在3.5MPa上下.据此可充分认为酸化压裂是对该油田储层改造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为酸化压裂液体系的选择和酸压工艺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张东地区沙三段储层取心岩样,研究了储层岩石的速度敏感性、水敏性、酸敏性和碱敏性。研究结果表明,张东地区沙三段储层岩样速敏损害指数为0.271~0.288,速敏损害程度弱;岩样的水敏损害指数为0.757~0.767,水敏损害程度为强水敏;岩样的土酸酸敏损害指数为0.232~0.280,为中等偏强酸敏;岩样的碱敏损害指数为0.261~0.347,碱敏损害程度弱。储层敏感性评价为后期油田的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莫116井区取心井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对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J_1s_(2/2)较J_1s_(1/2)物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J_1s_(1/2)为小孔细喉道的较差储层,J1s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14.
从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喉道类型、孔喉关系4个方面对洛带气田蓬莱镇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粒度以细粒为主,分选中等;以粒间溶孔、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孔隙度主要集中在3%~15%,渗透率大部分大于0.2mD;储层为孔隙型储层;研究区分布面积最广的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港西油田产油气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等的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储层损害的潜在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孔喉类型为中孔中喉-中孔细喉型组合类型。填隙物中的石英、黄铁矿、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敏感性矿物,潜在的损害主要为酸化过程中的新生沉淀物与脱落微粒、固体微体迁移和与地层水不配伍的流体造成的地层损害。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台5井区储层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评价了该区块的敏感性,并对该区块储层的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井区储层为强水敏性损害,具有较强的水敏性、中等速敏性、中等碱敏感性及中等偏强的酸敏感性。针对该地区储层孔渗特征,结合储层敏感性评价资料,初步确定适合该区域储层特性的射孔液体系,该体系性能稳定,流变性能好;抑制黏土膨胀的能力强;热滚回收率为95.5%;降低射孔液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率超过50%;缓蚀效果好,腐蚀速率仅为0.00213 mm/a。岩心损害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储层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在90%以上,能够有效保护新疆台5井区的储层。现场应用效果优良,试验井的产量比对比井的产量提高约10%~30%。  相似文献   

17.
致密砂岩油藏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台盆区志留系柯下段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套海相碎屑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储层为典型致密砂岩。依合2A井是新钻探的一口重要的区域探井,该井在志留系柯下段获良好油气显示,通过该井系统取心、取样分析,使深入研究这套致密储层特征成为可能。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岩石薄片、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黏土矿物等系统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柯下段致密含油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细粒、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为特低—超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等微孔隙,次为粒间孔;孔喉结构为细孔 —微孔微细喉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特点可分为4类。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解作用,使得孔隙不发育,同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孔隙空间和结构进一步变差,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并具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物性分析,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7井区梧桐沟组储层具有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中值半径和平均毛管半径较小,孔隙结构较差的特征;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原生粒间孔及粒内溶孔;吉7井区有利储层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梧二段为吉7井区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盆地HBC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储层进行了研究。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岩主要为鲕粒灰岩,主要形成于台内鲕粒滩沉积体系中,储集空间主要为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渗透率主要分布小于0.02×10-3μm2,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一孔隙型。四川盆地HBC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以Ⅱ、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20.
靖安油田白于山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物性极差,岩性致密,该油田为我国目前发现的较大特低渗透性油田之一。因此研究该地讴的储层特征就显得尤为必要,以岩心测试分析资料、薄片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描述,对储层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主要发育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和微孔隙3种孔隙;喉道类型包括孔隙缩小形喉道、缩颈型喉道、片状喉道或弯片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其中缩颈型喉道是研究区的主要喉道类型;研究区最.有利的储层为长4+52^2小层和长4+52^3小层,这2个小层可作为油田开发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