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土地覆盖变化看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的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GIS技术和1990—2000年的TM影像图,分析了塔里木河中下游近10年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高、中覆盖草地大幅减少。低覆盖草地的数量虽然增加但主要是流域河岸胡杨林群落退化后向荒漠灌丛草地演化的结果;而在自然环境更加恶劣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随着断流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天然草地正在向裸地和沙地演变。通过分析,提出了恢复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春梅 《青海草业》2011,20(2):41-44
通过对三江源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治理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议青海天然草地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青海省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2007年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时获取的最新数据,从退化草地面积、草地类鲜草产量初步对全省天然草地进行了退化趋势的分析,认为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趋势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退化程度不明显。最近30年来,天然草地的退化速率明显加快,尤其是地处"三江源区"的天然草地,是全省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其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和气候因素所致,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是渐进式和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一个过程,远不及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长期超载过牧等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干扰对草地动态演替产生的影响,更加直接,更为严重。但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草地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然草地的大面积开垦,使本来就很脆弱的青海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导致了更为严重的草地退化,为鼠、虫危害及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草地退化是-个复杂的生物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然草地的大面积开垦,使本来就很脆弱的青海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导致了更为严重的草地退化,为鼠、虫危害及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高台县天然草地现状,分析了天然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全面推行草场承包制、建立和完善草地保护制度、加强草地法制化管理、开展鼠虫害防治,制定长远土地利用规划等主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业》1999,(2):61-62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然草地退化的级别和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天然草地,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低平地草甸。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草地退化草地植被变得低矮、稀疏,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草质变劣,生产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改良退化天然草地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克贞 《草业科学》1996,13(2):24-28
中国北方退化天然草场约7850万hm^2。在各类草原均有分布。由于超载过牧和投入产出的严重失衡,每年仍以170万hm^2的速度递增,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退化天然草场的改良应采取多措施综合治理技术,试验以典型草原退化草场为对象,采用灌溉、施肥、补播技术,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正交组合,研究退化天然草场的综合改良技术及其经济效益。为提高天然草场的改良效益,指导草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尖扎县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概况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地处东经101°37′43″-102°08′40″之间,北纬35°39′20″-36°10′00″之间,东西宽约48km,南北长87km,土地总面积1.714×105hm2,境内地形山峦重叠、起伏连绵、沟脊相间。海拔1960-4614m,气候属凉温、冷温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8.6℃,年平均降水量为340-  相似文献   

10.
11.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通过对植被和地下水的监测,分析了输水对下游草地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大幅升高,下游草地也出现明显的生态恢复,主要表现在植被种类和草地覆盖度的变化。但是由于不同草本植物对地下水位的适应程度不同,距河道不同距离植物响应的程度不同。而对于因河水漫溢出现的恢复区,其植被种类和覆盖度表现与因地下水升高而恢复的区域差异较大,说明不同输水方式对草地生态恢复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2001~2002年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对15种(或品种)引种牧草进行适应性选择种植。以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状况、生物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适于该地区退耕还草的牧草种类,结果表明:苏丹草、甜高粱、多年生黑麦草、鸡脚草、无芒雀麦、披碱草、沙打旺、阿尔冈金紫花苜蓿表现良好,适宜种植,其余7种牧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恢复该区域受损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符合生态规律。根据塔里木河中下游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实地调查测定,结合遥感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研究,将土地沙漠化程度、土地盐碱化程度和皮棉单产作为指标界定适宜退耕区域。依据植物区位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退耕还林还草5类生态景观的优化布局模式,即沙漠前沿、绿洲外缘已毁林草开垦农田构建荒漠乔灌草生态安全防护模式;重度盐碱化低产农田构建发展当地特种经济植物和荒漠草种模式;绿洲腹地盐碱化相对较轻农田构建优质饲草料基地,发展养殖业模式;绿洲内部低产棉田构建名优特经济林模式;沿农田灌溉渠系构建农田防护林网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岷江上游地区城市绿化和“亮河工程”草坪建植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草坪质量现状,分析了影响草坪质量的因素,并根据岷江上游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出了防止草坪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生态恢复过程中地表植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的影响, 分析了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不同组织(根、茎、叶)浸提液和不同浸提液浓度(0.04、0.08、0.12、0.16、0.20 g·mL-1)对多年生草本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种子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胡杨浸提液对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不同组织和不同浸提液浓度抑制作用不同:胡杨叶浸提液对疏叶骆驼刺种子的萌发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茎浸提液对疏叶骆驼刺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苗长影响显著;根浸提液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的苗长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研究根据长期地下水位的监测资料和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下植物样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显示,在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的高低不仅影响地上植被群落的种类和组成,而且也对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逐渐下降,种子库密度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活型逐渐单一。同时地上植被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系数也逐渐降低。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国内外关于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利于指导塔里木河下游正在开展的大规模生态恢复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中点四分法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疏勒河中游流域盐质沙丘分布长穗柽柳群落结构组成:并采用离散分布模型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标和种间联结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该群落类型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生态分布的联结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腹地,地处北纬33°30′~35°40′、东经95°25′~99°25′,海拔高度多在4300~4800m之间,气候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结合20余年来对黄河源区天然草场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以及对其现状的基本认识,着重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草场变化的途径。结果认为,黄河源区的天然草场虽然有所旱化,但并没有像普遍认为的那样严重,更没有到几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这种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区天然草场保护、利用、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三保 《家畜生态》2002,23(1):53-55
在研究黄河中游地区不同自然气候、资源、立地条件、畜牧业经营现状和人文条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国内外良性生态畜牧业结构模式,确定该区畜牧业发展的划分类型区、适宜的经营方式和适应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畜牧配置措施,建立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畜牧产业化总体发展格局,使畜牧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方式,逐步过渡为适应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的整体轨道上,使区域现代畜牧业形成经营产业化、畜种品牌化、结构合理化;组成不同类型区生态气候多样性、畜牧业生态要素合理性、畜牧业生产规范性、畜牧业产品品牌性和生态经济高效性的畜牧支持服务体系。为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体系,并促进当地经济合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繁殖体形态对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度大小的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数量和出现的频次占很大优势。与小种子相比,土壤种子库中繁殖体重量较大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的数量和出现的相对频次最丰富;2)繁殖体方差与种子数量和出现频次间呈“驼峰”型关系。近似圆形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占的比例较高,在深层土壤中的比例较低,而扁平、细长的种子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繁殖体形状对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在各土层中出现相对频次影响不大;3)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和出现频次与单位体积的繁殖体重量(M/V)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位体积重量偏小和偏大的种子相比,单位体积重量居中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的数量和出现的相对频次最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